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建萍 《理论探索》2006,1(6):33-34
亚里士多德作为逻辑学的创始人,其逻辑体系充分体现了他的真理观。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真理观实现了形式推理与经验的统一,这为我们认识真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时也为现代形式逻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的扬弃涉及三个理论层面:认识的客观性层面、真理性层面与现实性层面。黑格尔曾对近代以来哲学的核心问题即认识的客观性问题进行批判,指出其矛盾根源在于将真理理解为"恶的无限性",并以"真正的无限性"为原则提出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以其客观真理体系扬弃近代以来的"我思"哲学。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的扬弃就在于提出关于现实性的理论,扬弃黑格尔的思辨真理观,阐明只有在现实性的层面,亦即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认识的客观的真理性,从而完成认识论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西方学界围绕着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三卷第11章中的"宴会之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将亚里士多德塑造成为一位认识论民主论者或协商民主论者。但在本文看来,"宴会之喻"与其说是对民主政体的赞美,还不如说是对公民政体的期待。"宴会之喻"中的多数只具备部分的德性和明智,作为个体,他们不具备担任重要官职的能力,只能以集体的方式来行使选举官员并对之进行审查的职能,其政治参与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无关,不能作为支持认识论民主的证据;"宴会之喻"中的多数是通过慎思、投票,而不是协商、讨论的方式来行使权力,亦非协商民主的先声。将"宴会之喻"视为民主的认识论证明在很大程度上是将现代民主观念投射到古代先贤身上所造成的误读。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哲学史上,霍布斯首次以认识论的建构主义瓦解了古典的超验实在论真理观,其后果在实践哲学中导致了对古典自然(法)的破坏性解释.继之,康德又在先验论层面深化了建构主义,并以“自由”概念对抗霍布斯的“自然”原则,但由于先验论的非历史性,“自然”(权利)和“自由”(道德)处于分裂和对抗的状态.康德晚期在目的论的框架内弥合这一分裂的失败表明,先验哲学并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克服现代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肖丁 《理论探索》2005,(2):29-30
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特点 ,这就是科学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科学本质观上的形式主义、科学认识论上的建构主义和科学接受观上的实用主义。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对传统的科学哲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也使科学哲学的发展呈现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陈维荣  姚爱琴 《学理论》2013,(16):78-80
作为西方实践哲学创始人的亚里士多德最早明确地着眼于实践来研究人的行为,使"实践"成为重要的哲学范畴和实践哲学的主题。探讨了亚里士多德所确定的实践范畴,认为其范畴指向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自由性、向善性和活动自身目的性三个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实践"活动特点的缘起和其特点所具有的一定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使我们在了解研究亚里士多德实践观的基础上能更好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理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故而,认识论的争论,事关重大,引人注目.近几年来,认识论几乎成了论争的王国.新名词、新概念和新见解,层出不尽,目不暇接;论争的对象,轮番交替,此起彼伏;而且大多是基本理论上的"是与否"之争.现择其要者略述如后,以供读者思考、鉴别和判断.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分别处于人类反思第一、第三时期顶峰,在他们二者的著作中都对"有限-无限"这一对范畴作了精湛、严密的分析.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对这一范畴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现在更准确、辩证地把握它们.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4)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一个不间断的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真理观的基本框架,构成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原生形态。列宁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同时,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实际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真理观,成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次生形态。毛泽东、邓小平对所处时代的把握以及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认识,以不同的形式达到了应有的理论水准,成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发展的再生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一些学者把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进行比较,认为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在自然观、本体论、哲学视野和真理观上有本质差异。恩格斯晚年对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的统一性、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理论进行了系统详尽地阐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善和系统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恩格斯晚年的哲学创造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态和科学性,正确理解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伦理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把正义视作理性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强调那些形成正义倾向的事物来源于人自身的"我能成其所是"的德性,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正义是内向性的。黑格尔看到了亚里士多德内向性正义以"自我沉思"的方式追求正义的局限,主张以法权这一外向性维度完成正义实现的理性必然,但由于黑格尔缺乏对社会生产方式的研究和剖析,导致其正义理论仍然带有抽象性和片面性。马克思则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剖析,发现了资本对劳动的绝对支配这一隐匿着的资本逻辑,主张无产阶级以革命实践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从而既突破了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和德性的内向汇通,也超越了黑格尔的正义和法权的外向交叉,在历史和社会的生产方式变革中实现了正义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9)
大数据热潮一时兴起,万物的数据化引发人们对于通过数据挖掘的结果是否具有真理性进行了怀疑。大数据行为中蕴藏的哲学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实用主义真理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将其与二者进行比较,对大数据环境下的真理观进行了探讨,以此呼吁人们树立客观、正确的价值观来认识数据化的大世界。  相似文献   

13.
在有关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一系列问题中,具体真理观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概念、真理是具体的思想之后,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具体真理观。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人们在关注真理问题时,对具体真理观研究...  相似文献   

14.
老子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位哲人,其著作中包含着大量的认识论概念、范畴,认识论思想在其哲学思想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他把"道"作为认识的对象,以"闻于道"作为最终认识目的,并且认为只有通过"静观"、"玄览"才能"识道"同于道"。  相似文献   

15.
从巴门尼德始,古希腊哲学开始确立了有别于经验科学的哲学自身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对象.柏拉图进一步将形而上学的对象与"崇高"结合起来.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形而上学的"崇高"既表现在研究对象的超越性(神性),又体现在形而上学这门学科自身的性质上,即实现了人的理性自由.其后的哲学家几乎都是沿着亚里士多德对形而上学的规定而建构各自的哲学体系的,只是建构"崇高"的方式不同.海德格尔切中地揭示了形而上学的"崇高"源于人的本性的超越性;马克思则从根基上揭示了现实人的现实实践活动(创造性)是形而上学"崇高"性的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16.
“感性”在早期马克思那里不仅只是一个知识论向度的日常经验性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生存论向度的、具有“现象学视野高度”的哲学概念。从“何以可能”“何以界定”“何以展开”三个维度对该“感性”概念进行现象学阐释,认为“现象学视野高度的感性”的本质是对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一种“体验”,而不是人的感性直观的一种“认识”。以此“感性”概念的现象学阐释为线索,认为马克思哲学开启了“双元”变革:在本体论上,由物质本体论转变为“实践本体论”,“实践”就是作为人的一种最始源的生存情态——主客体之间本源性的一体性、对象性关联;在认识论上,由符合论的真理观转变为实践自明性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17.
刘红红 《学理论》2012,(14):43-44
实用主义不仅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而且是在当今世界有较大影响的哲学思潮。真理观是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作为实用主义创始人之一的詹姆斯首先明确提出了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内容。詹姆斯指出真理指观念与实在相符,真理指有价值的观念,真理是一个证实有效的过程。这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有很多相通之处,如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实践和人本主义思想等。这些都说明詹姆斯实用主义真理观有很多积极合理的部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9,(11)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点到底是什么呢?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余纪元先生认为,这种争议出现的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能够弄清楚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究竟比较的是两种生活还是两种活动。本文首先通过论述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得出理论理性优于实践理性的观点,并进而得出通过二者获得了两种幸福且这两种幸福的地位也是不同的观点。其次,论述了由这两种不同幸福观所带来的综合论者和理智论者的争论,并提出了自己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的看法,最后通过引用余纪元先生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的解释来回应这种争论。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7)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用了两卷的篇幅来论述"友爱"这一概念,由此可以看出在道德伦理生活中,"友爱"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即德性的一种,而且它是生活最必需的东西之一,友爱还是把城邦联系起来的纽带。亚里士多德关于友爱的论述立论持平、深刻、扼要又易实践,对于我们更好地处理社会人际交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阿尔都塞将具体科学看作同技术和大写的理论具有不同研究对象、并与它们严格区分开来的带引号的"理论",在具体的语境环境中,他将具体科学看作是波普尔证伪主义意义上的假设;他否定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框架及在此基础上的符合论真理观,把认识和客观实在的一致或同一看作是镜子式的反映,并将认识与其对象之间浑然一体、不可分离的模糊整体性(有机理性)看作是problematic(问题域)、是人类的新型的智力结构和理性的形式,认识实质上是在一定的问题域中生产不同的认识对象。在此基础上得出认识和其对象的同一是意识形态,不同一才是他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意识形态都是对客观对象歪曲的反映或者说是虚假的意识,在这点上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概念和一般理解的意识形态概念并没有什么两样,唯一区别的是两者判断的标准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