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唐小兵 《南风窗》2012,(20):48-50
以知识精英为主体的公共舆论能否代表最广泛的民意?被主流社会遗忘甚至背弃的底层社会如何才能被自诩为精英的知识人所代表?或者一直沉默的大多数有无可能独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用被代表?  相似文献   

2.
汪裕林 《法制博览》2013,(10):247-248
诉权已经在许多国家的宪法中有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我国,诉权以及诉权的保障无论在立法、司法等诸多方面的理论或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缺陷。基于此,本文从诉权的内涵及其保障价值,我国诉权宪法保障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的诉权保障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规避司法危机,实现公平正义,成为目前法治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现有的体制下,应尽最大的努力去缓解二者之间的冲突,寻求最有效的冲突协调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增强网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对案件公开审判的监督,确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快网络立法的进程,建立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5.
情理与法理相互联系紧密,彼此支撑。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却仍会出现情理法理难以两全的局面。公众评判案件结果的好坏往往与自身的教育程度、价值观念和身处环境相关。合法但不合理、合理但不合法,是情理和法理的主要冲突表现形式。现代法理和我国传统的情理观念的冲突,关于新生事物的立法滞后,法官职业素养的参差不齐以及大部分民众法治观念法治思维的欠缺是情理与法理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调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将我国传统情理与立法情况相结合,在现代法治精神与原则的底线上,做到良法善治;在司法上,法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坚持法治原则,同时要兼顾案件判决结果的社会效果;民众也需提高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相似文献   

6.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法制的进步,对裁判文书也多次进行过相应的改革调整,以适应法制建设的需求。纵观裁判文书发展的历史沿革,其实就是尽可能平衡裁判文书中的多元价值,以解决正义价值及效益价值中的冲突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水库保护区作为我国水资源储备的战略性地区,其水资源安全保障功能和水资源需求满足功能无可替代。然而,水库保护区地理因素使其不具有经济发展优势,且严格的水资源保护要求与周边地区落后的发展之间产生了利益冲突,水库保护区人水矛盾更加突出。保护水库水资源的质量,竭力减少保护区居民的利益损失,不仅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更加要突出市场优势,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还要依托本地特色发展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8.
我国《继承法》确定了遗嘱自由原则,但是对其限制十分有限,仅规定了"必留份"制度,导致继承人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时也产生了与公序良俗原则的不断冲突。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上对遗嘱自由进行进一步限制,并对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范围进行界定,以达到两者适用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法制博览》2019,(14):195-196
代位权与仲裁协议的冲突是债权人可否通过仲裁方式行使代位权。否定说所引用合同相对性的角度站不住脚,肯定说从秩序维护和实际需要之角度分析更有理据。  相似文献   

10.
奢靡之风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倡艰苦奋斗精神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了对反对奢靡之风认识不深科、态度不坚决的危害,阐述了只有大力艰苦奋斗精神,端正党风、清理政风、重塑民风,才能实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