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年来,笔者一直珍藏着两枚珍贵的抗大纪念童——抗大十周年纪念章和抗大教职员证章。“抗大十周年纪念”其中一枚章为圆形,通径4厘米,由对称的两株麦穗构成圆周,顶端为红五角星,其下为红色的横穿圆周及圆心的横条形校徽式的近于长方形的长方块,长度在5.5厘米,块内自右而左,铸有金色的阳文“抗大十周年纪念”七个大字。  相似文献   

2.
论张家山汉简《收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大批重要的简牍、帛书文献在我国相继出土,给学术界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惊喜。这些文献在价值上足以和王国维先生所谓“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相媲美,其对法律史研究之巨大价值亦不言而喻。众多失传已久的古代律令、流沙掩没的司法文书、深藏墓穴的先秦佚籍,它们的再现每每成为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在法律史学界,对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同样受到广泛重视。目前文献之出土仍呈方兴未艾之势,屡有重大发现见诸报端。本期特组稿件对此问题予以研讨,并以之纪念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20周年。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张伯元教授抱病为本刊撰写专稿,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3.
笔者上世纪80年代在甘肃平凉工作时,喜好收集钱币与铜镜。一次,花4、5块钱从废品站挑拣了约3斤重的古铜币,其中就有一面形制与众不同的铜镜(左图)。镜子保存完好,直径约6.8厘米,厚0.1-0.2厘米,背面有小钮,钮不高、约0.5厘米左右,钮外饰双凸弦纹两周,弦纹间设疏密有度的竖短线。后来得知,它的形制、纹饰,同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镜相似,是一面商朝镜。但当时不清楚它真正的底细,只凭微凸的素面上有淡淡水银光泽,确认年代当比“秦半两”早,便视为知己,连同数十斤古铜币,陪着笔者度过了乏味的岁月。1983年笔者从甘肃回到上海,带回铜镜二十面、古钱…  相似文献   

4.
陆振球 《检察风云》2012,(14):92-93
我珍藏着南京卷烟厂在上世纪80年代出品的两套不同版本的“金陵十二钗”烟标。该套烟标以12枚为一套(当时的香烟一般以10包为一条出售),且同一主题先后出了两套,我们称这在烟标收藏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5.
<正> 本世纪三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今甘肃省北部的额济纳河流域发掘出汉简一万多支,因为这一带地区古代泛称为居延,所以这批汉简就被命名作“居延汉简”。1972年到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同一地区再次进行了发掘,结果又得到汉代的简牍约两万支,为了与过去出土的汉简相区别,整理者便称这批简牍为“居延新简”。它们虽然多数是残缺或互相不连贯的文字材料,但对了解汉代具体的社会状况和国家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居延新简”里有一份《候粟君所责(债)寇恩事》的简册,出土于破城子甲渠候宫遗址编号第二二号房屋内,这一遗址原是汉代甲渠候官的治所,因此该简册应是甲渠候官的官署所保存。木简总计有三十六枚,整理者将它们编号为E.P.F22:1到E.P.F22:36,一千余字。简册是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的一宗债务  相似文献   

6.
汉简《奏谳书》和秦汉刑事诉讼程序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1983年末至1984年初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发掘的247号墓,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包括重要的古代法律文献。1985年第1期《文物》登载了张家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的《江陵张家山汉简概述》一文,对这批汉简作了简要的介绍。经整理小组几年来的整理,现已分两次公布了汉简中属于《奏谳书》的释文。 《奏谳书》是竹简原有的标题,共有简227支,计22件案例,有的学者指出这是一些议罪案例的汇集,案例的编排次序,大体是年代较晚的汉代案例在前,年代较早的汉代以前的案例居后。《文物》杂志1993年第8期公布了《奏谳书》释文第一部分,计有16件汉初案例,同时刊载了李学勤先生撰写的《奏谳书解说(上)》和彭浩先生撰写的《谈奏谳书中的西汉案例》。1995年  相似文献   

7.
崔永东 《法学研究》1998,(3):151-159
帛书《黄帝四经》中的刑法思想崔永东1973年底,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在这批帛书中,有两种《老子》抄本(即甲本和乙本),在抄写乙本的那幅帛上,还抄有四种古佚书,因其在乙本之前,故称其为“《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这四种古佚书即《经法》...  相似文献   

8.
2002年6月甘肃玉门花海出土的《晋律注》是本世纪中国法制史资料上的重大发现,有利于了解晋律的真实面貌。本文结合传世文献和其他出土资料,探讨了《晋律注》的抄写年代、作者与篇目、捕律和诸侯律若干问题,据此探讨了诸侯律与八王之乱的关系、后魏律渊源以及河西律学是否包含有晋律的成分等问题,提出汉律、晋律与唐律之间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等一系列新看法。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比起与它居于同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来,读者不那么广泛,一部分读者因读不甚懂而不乐读。深通《外史》内、外学的陈美林先生,为了帮助读者欣赏,也为了有助于学人进一步探索研究,不惜数年心血写了十余万言的《外史》新批。新批采纳了旧批一些有益的见解,并熔铸了今人特别:是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将整体系统性思维、追溯本义等方法纳入评点。阐幽烛微,言之有据,系统严密,是一部导读助研的好书。  相似文献   

10.
他能定格空间——一根蛛丝、两枚几毫米的蛆壳、钟表壳上的一枚指纹都能成为他侦破疑难大案的武器;他能"折叠"时间——让亿万年前的花鸟"复活",邀2200年前的辛追夫人"聊天",让古埃及法老  相似文献   

11.
李桥江 《法治纵横》2013,(12):43-45
多拉特村向西一直到老风口,历来是当地游牧民的春秋草场及转场牧道。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一带的绢蒿等优质牧草高度至少在50厘米以上,阿魏则可以长到2米以上。同时,草原上还分布着大量草原古墓和古代遗迹,并且曾经出土铜斧、石器等文物。  相似文献   

12.
崔永东 《法学研究》2000,(2):154-160
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的竹简 ,经过专家的整理 ,其释文和图版结集为《郭店楚墓竹简》 ,由文物出版社在 1998年出版 ,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冒昧为文 ,对其在先秦法律思想史尤其是道家和儒家的法律思想研究方面的价值略加梳理与分析。根据竹简整理小组的意见 ,郭店楚墓的年代约在战国中期偏晚 ,而竹简的年代下限应略早于墓葬年代。关于竹简著作的学派性质 ,学者们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他们指出 :竹简中除《老子》、《太一生水》属道家著作外 ,其余如《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大批重要的简牍、帛书文献在我国相继出土,给学术界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惊喜。这些文献在价值上足以和王国维先生所谓“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相媲美,其对法律史研究之巨大价值亦不言而喻。众多失传已久的古代律令、流沙掩没的司法文书、深藏墓穴的先秦佚籍,它们的再现每每成为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在法律史学界,对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同样受到广泛重视。目前文献之出土仍呈方兴未艾之势,屡有重大发现见诸报端。本期特组稿件对此问题予以研讨,并以之纪念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20周年。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张伯元教授抱病为本刊撰写专稿,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大批重要的简牍、帛书文献在我国相继出土,给学术界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惊喜。这些文献在价值上足以和王国维先生所谓“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相媲美,其对法律史研究之巨大价值亦不言而喻。众多失传已久的古代律令、流沙掩没的司法文书、深藏墓穴的先秦佚籍,它们的再现每每成为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在法律史学界,对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同样受到广泛重视。目前文献之出土仍呈方兴未艾之势,屡有重大发现见诸报端。本期特组稿件对此问题予以研讨,并以之纪念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20周年。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张伯元教授抱病为本刊撰写专稿,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大批重要的简牍、帛书文献在我国相继出土,给学术界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惊喜。这些文献在价值上足以和王国维先生所谓“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相媲美,其对法律史研究之巨大价值亦不言而喻。众多失传已久的古代律令、流沙掩没的司法文书、深藏墓穴的先秦佚籍,它们的再现每每成为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在法律史学界,对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同样受到广泛重视。目前文献之出土仍呈方兴未艾之势,屡有重大发现见诸报端。本期特组稿件对此问题予以研讨,并以之纪念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20周年。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张伯元教授抱病为本刊撰写专稿,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16.
现当代的《左传》研究仍然是从清末持续到20世纪初的经今古文之争基础上展开的,而"刘歆伪作说"的论争则是研究的核心问题。民国时期,主要以《左传》真伪问题为中心,并由此延伸到对该书的性质、作者及成书年代等基本问题的讨论。建国前30年,随着经学研究的边缘化,学界逐渐展开对《左传》文史之争的讨论,且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是史书。文革后,《左传》研究的核心由文史之争逐渐转变为经史之争并达到了一个高潮。1980年代以后,在研究方法上体现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倾向,一些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等受到学者关注。新世纪以来,学术思想更加多元,研究角度愈发细腻,《左传》文学文化研究亦更趋热闹。  相似文献   

17.
<正> 战国中晚期,秦国为什么能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并最终完成统一祖国的宏伟大业呢?这固然有众多的因素,但秦政府对官吏的个人生活进行严格的约束,使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梏”①,也该是一重要原因吧。过去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甚少,难以进行科研,近年在湖北云梦秦墓里出土了一批律简②,为这一研究提供了可能。 (一) 在两千多年以前,牛车、马车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官吏尊卑贵贱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大批重要的简牍、帛书文献在我国相继出土,给学术界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惊喜。这些文献在价值上足以和王国维先生所谓“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相媲美,其对法律史研究之巨大价值亦不言而喻。众多失传已久的古代律令、流沙掩没的司法文书、深藏墓穴的先秦佚籍,它们的再现每每成为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在法律史学界,对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同样受到广泛重视。目前文献之出土仍呈方兴未史之势,屡有重大发现见诸报端。本期特组稿件对此问题予以研讨,并以之纪念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20周年。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张伯元教授抱病为本刊撰写专稿,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19.
《技术合同法》已经公布施行十年了,回顾这十年来的实施情况,可以说,技术合同法不辱使命,在技术市场的发展中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开辟了技术市场规范化、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制化的先河,为科技活动支撑起一把保护伞。一、十年的实践并没有改变《技术合同法》立法的基础1981年公布的《经济合同法》对我国的合同制度的法制化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其中规定了十类合同,第十类是“科技协作合同”。从历史的眼光考察,在80年代初期制定这样的内容也是很超前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  相似文献   

20.
王连根 《检察风云》2008,(17):78-79
2006年初夏,我在上海拍卖行拍得一面东汉末铸造的铜镜.此镜圆形,青铜质,呈现皮蛋清包浆,直径9.5厘米,缘厚0.6厘米,重210克.镜正面平坦光亮町照容,背面中央为大圆钮,圆肜钮座,钮外整体高浮雕二龙一虎,左虎右龙相对峙,两者头部置一枚"五朱"钱纹,右龙后部又尾随一条青龙相伴,生动有趣.镜外饰斜纹和锯齿纹一周,边缘为舣线波浪纹.镜体厚实沉重,工艺精良,具有东汉后期绍兴地区制镜的风格.绍兴,是我国东汉时期铸镜中心之一,今有大量的东汉铜镜出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