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吸烟形势极为严峻。未成年人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身体及心智都未成熟,吸烟对其造成的损害既广泛又深远。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于禁止未成年人吸烟只是作了概括规定,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制措施。鉴于此,必须完善我国禁止未成年人吸烟的法律规定,细化相关机关和个人的责任,依靠完善的法律手段切实遏制未成年人吸烟率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儿童色情虽然没有对真实的未成年人造成实际损害,但是却对未成年人产生间接伤害,并对社会公众产生道德伤害。但是,禁止虚拟儿童色情会产生言论自由和保护未成年人两种价值相互冲突的问题。美国法围绕着是否禁止虚拟儿童色情的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联邦最高法院最终确立了禁止虚拟儿童色情的合宪性,并确立了二元制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立法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儿童乞讨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难题。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社会政策。一般来说,世界各国是禁止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如美国、香港地区有专门立法,禁止未成年人乞讨或流浪,因此在香港如果有大人带着孩子乞讨,警方接到报警是会干预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立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刑罚上虽然有若干区别于成年人的特殊规定,但依然比较粗疏,刑罚体系总体上并没有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区分开来。未成年人在无期徒刑、财产刑、资格刑等刑罚的适用中存在着一定争议和困惑。为更好地教育、挽救、改造未成年犯罪人,应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在刑罚适用上区别对待。对未成年犯罪人,应禁止适用无期徒刑,限制罚金刑的适用,并建立罚金刑配套制度,以及禁止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新近通过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立法背景、立法过程与立法难点,分析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关于校园安全、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名次、减轻未成年人过重课业负担、建立校园绿色网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等重点规范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应重视从源头抓起,下大力解决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矫治问题。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尚存在缺陷,当前亟需完善禁止未成年人吸烟法、制定工读教育条例、尽快出台流浪儿童救助管理办法、完善监护制度立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再设立一道法律保护的屏障。  相似文献   

7.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跟随时代发展,创制了一系列新的内容,其特点表现在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得到全面保障;留守未成年人的监护缺失问题受到高度关注;确立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法律防控机制;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以体现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关怀;在刑事诉讼中对未成年人进一步提高司法保护力度。本文针对新法这些主要特点和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未成年人保护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探讨,寻求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财产权的保障是未成年人监护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飞快发展,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以抚养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禁止浪费信托、自由裁量信托、保护信托等为主的特殊信托制度是美国未成年人监护中较为重要的替代性制度。这些信托制度之所以逐渐被美国司法和立法所认可,取得了较快发展,并成为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重要替代和补充,主要得益于特殊信托对外效力的保护与限制、委托人意思自由与受托人专业管理,以及立法机构与司法机构的认可等方面的原因。在现行信托法框架下,我国目前还不能实现禁止挥霍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的法律效果,尚需完善相关立法,不仅包括信托法还包括社会救助政策以及税收等配套制度,从而推动特殊信托的发展,更好地保护未成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违法包含犯罪行为和预防性身份违法行为,其范畴宽于未成年人犯罪。因未成年人司法具有非正式性、以矫正为目标、特殊法庭处理等特点,部分国家18岁以下未成年人和18—20岁刚成年人均可适用未成年人司法程序。基于恢复性司法理念,未成年矫正主要通过缓刑和社区量刑等措施,罚金和监禁适用率较低。禁止对未成年人判处死刑是国际趋势,但少数国家依然对未成年人适用死刑。实证研究全球未成年人违法及其矫正措施,有助于我国宏观掌握外国未成年人司法的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10.
性侵害是对儿童健康权的严重侵犯.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加强学校性教育、实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增设强制报告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创新强化网络保护制度等诸多方面,为儿童性侵害的防护提供了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11.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5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这是我国法律首次对未成年人的饮酒行为作出这样的禁令。成年人酗酒不属于法律禁止的范围,然而为什么未成年人则不准呢?这是因为处在身体发育关键时期的未成年人过早接触酒类,会有损身体发育。饮酒后,乙醇广泛分布到体内各内脏组织,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脑功能。来自司法实践的数据说明,酗酒除了对自身身体损害外,还会对社会造成不小的危害。未成年人酗酒犯罪已成为一个世界性…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捐赠活体器官一般为各国或地区所禁止,除非是在符合法定条件下捐赠再生组织或部分脏器。未成年人的同意能力判断标准采取了年龄与理解能力相结合的标准。虽未成年人具有识别能力,但其捐赠器官的同意能力仍有欠缺,在尊重未成年人不反对意见的前提下,由法定代理人基于其最佳利益代理同意以补充其同意能力,并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捐赠。这样可确保其是知情同意后的自愿捐赠,以防仅为了摘除器官移植给受赠者的目的或其他不正当目的实现,从而达到保护未成年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教师失范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中,教师失范行为起到示范作用,某种意义上是教师的失范行为引导未成年人走向越轨。提高教师职业准入门槛将不合格人员拒于教职之外,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明确教师责任、规范教师言行,把已经职业化的教师工作重新定位,重新纯洁化、事业化。从职业准入、兼职禁止到责任追究,从制度上保障未成年人从入校到离校接受灵魂的洗礼和升华,而不是再忍受摧残。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以154票赞成、2票弃权,表决通过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与原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比较,修订后的新法律有许多创新和亮点,不仅明确了“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等重要内容,还就涉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许多方面作了明确和具体规定,例如: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不得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饮酒、吸烟;老师辱骂学生要受到惩处;学校不得延长未成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15.
现行法律规范中,还未出现针对性指导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原则。就我国现状而言,构建讯问未成年人的原则已迫在眉睫。侦查讯问具有讯问环境的相对封闭性、讯问过程的强制性、讯问方式的直接性、讯问各主体间的冲突性的特点,极易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结合未成年人心理脆弱、法律决策能力较低的特点,遵循讯问程序法定原则、禁止强迫性讯问原则、合法利益最大化原则、讯问程序人性化原则、严格程序性法律后果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及时有效原则、全面细致原则,从而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不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哪种危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既不能定罪,也不能处以刑罚。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限制刑罚适用范围,保护未成年人。随着犯罪的低龄化,审判实务中对未成年人年龄确认意义重大。本文拟对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起点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纹身,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虽然我们不能轻易对其下褒贬的定义和结论,但是我国的兵役法却明文规定:禁止纹身者服兵役.据我们最近对在押未成年人犯的调查显示,有近10%的少年犯曾经纹身,这就成了不容忽视的现象了.据分析,未成年人纹身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8.
随着青少年犯罪的泛滥,东京地区的青少年将面临政府宵禁令的制裁。在最近举行的东京地区政府峰会上,来自东京及其附近七个行政区的地方政府官员集中讨论了如何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有代表提议禁止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晚11点至凌晨4点之间外出活动,任何违反宵禁令的未成年人家长都将被课以罚金。这次高峰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在这一地区正在广泛发生的社会问题,该宵禁令是由横滨市市长提出的。但是提案还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建议,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现有的法律实际上已经详尽列出了对于未成年人外出的限制和双亲的责任与义务。但是问题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非法使用童工现象可谓由来已久,一直以痼疾姿态存在于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明确规定,禁止用人单位(含个体经济组织)招用未满1 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旦发现使用童工,司法或行政管理机关一律给予严肃查处。现实却呈现出另一情形:劳动法的高压线并不是尚方宝剑,其绝对的“强硬”态度总会被一些人撕碎,因为频繁发生的童工事故,足以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20.
累犯从重处罚的依据在于对罪犯的改造无效性,而并非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者的人身危险性。《刑法修正案(八)》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情形排除于一般累犯之外,司法解释则将未成年人犯罪排除累犯的时间基准界定为"前罪实施时不满十八周岁",这与刑法设定累犯制度的法理相悖,且会违背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导致罪刑不均衡。未成年人犯罪排除累犯须以犯后罪年龄为时间基准,符合刑事立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精神,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有利于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安全,也并不违背各国立法发展的整体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