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金福 《唯实》2005,1(6):14-18
人道主义作为对人的同类性的认识,是合理的,是人类思想的进步;合理的人道主义没有"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区别.作为对现实的人和现实的历史运动的本质的认识,人道主义与唯物史观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因而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
刘桂华 《理论学刊》2007,(7):125-127
东汉末年,由于社会的黑暗和经学的衰落,文学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蔡邕作为汉末文坛的巨匠,他的赋短小精悍,题材广泛,手法新颖,感情真挚,表现大胆,反映了汉末赋风从华丽铺陈的大赋向咏物抒情小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从全局上审视所有世间存在的艺术品,我们发现人们对艺术品的解读只有两种方式,有些艺术品以运动的形式被解读,如文学、电影、电视、戏剧、音乐、舞蹈等,另一些艺术品则以静态的形式被解读,如绘画、雕塑、摄影、建筑等。依据艺术品的构成秩序和解读秩序而将艺术品划分为动、静两大类,标准清晰,容易被一般艺术接受者所掌握,同时这一标准也比较能够揭示各种艺术品的本体特征,涵盖力和统摄性强,所以我们倾向于按照这一分类标准构建新的艺术格局。  相似文献   

4.
闫媛 《共产党人》2008,(1):49-49,48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整体和谐、统一,从先秦的"天人合一"论到宋明的"万物一体"论;都集中体现着这些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艺术的文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传统文化中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总是恰当地与贯穿其中的艺术精神紧紧相系,你中有我我中融你。儒家以艺术为道德教育的工具。由孔子所提出的仁与音乐合一的典型,是道德与艺术统一。儒家文化重视艺术教育,把艺术与道德高度统一起来。先秦时代的艺术教  相似文献   

5.
陈鲁民 《奋斗》2007,(11):61-61
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从大处讲,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小处说.有家庭的和谐,邻里的和谐,团体的和谐等等,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对于个人来说,这些都是外部的和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和谐,即人的心理和谐.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说其他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协助,心理和谐则主要靠“自力更生”。  相似文献   

6.
观念的僭越:从“人道主义”讨论到“普世价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迎春 《唯实》2009,(2):22-25
任何价值观念都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抽掉“社会历史实践”,空谈其普世作用便是观念的僭越。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人道主义讨论”到今天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都说明正确把握观念的重要性。正确把握观念至少应遵循三个原则,即实践原则、利益原则和历史原则。  相似文献   

7.
和谐,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这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其实,对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社会而言,无一不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矛盾的存在,离开矛盾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可能进步。和谐就是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它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因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共同发展。和谐勃发生机力量,人类社会呼唤和谐。但也毋庸讳言,时下一些人把人与人和谐相处曲解为不讲党性原则,不分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一团和气,甚至容忍腐败,任其发展。其表现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8.
徐天国 《当代贵州》2013,(32):38-38
两面是鳞次栉比的标准厂房,绿树成荫;东面是喧闹繁华的商贸集镇,车水马龙。这就是息烽县小寨坝镇-一个产城一体的绿色小城镇。  相似文献   

9.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需坚持两个尺度:一是尊重自然生态规律,这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物的尺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二是满足人的内在需求,这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人的尺度".两个尺度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客观必然性和主体选择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和谐,归根到底是由个人的和谐构成,为个人的和谐服务的。个人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个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相辅相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人和谐的构建,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又有个人内心修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陈柳钦 《唯实》2008,(4):29-34
中国领导人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和本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和谐世界"是在世界变化新现实和新趋势下的中国世界观,本质上是21世纪中国新的国际秩序观、世界观、天下观、国家安全观,是正在不断发展完善与系统化的中国的全球大战略。"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也是中国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延伸。"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念相映成趣,是内政与外交的有机统一。"和谐世界"的理念表达了人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诉求,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谐世界"应该并可以成为本世纪人类求生存、求和平、求发展的一种新文化、新政策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张少军  韩秋红 《唯实》2007,40(12):31-34
马克思登上哲学舞台伊始,就深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愫,这种情愫逐步生长,最终构成了马克思历史观的基本内核。这种对新人道主义的追求始终处于人文向度和科学向度统一的路径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马克思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体现在这双重路径统一的向度上。  相似文献   

13.
王洁 《世纪桥》2007,(10):45-46
儒家"家国同构"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它倡导公忠为国、爱民爱国、以身许国,强调个人要秉公去私,以公克私,崇德重义,修身为本。这一思想恰能为建立"和谐关系"的途径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积极感悟。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些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物的态度。笔者曾经历过军旅的磨练,经受过党校熔炉的锤炼,现如今作为一名公务员,深感身强不算强,心强抵万金。何谓心强,并不是争强好胜,乃是指健康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向上的心态。西方一位哲人也曾说过:在人的生命中,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精彩。这个“看不见的和谐”就是人的精神层面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5.
唐代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及其臣属为了避免隋朝二世而亡的厄运,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和谐思想,结合当时政治实践,对治国理政方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在政与时、君与臣、唐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和谐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运用古代和谐思想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成功范例,为后来的施政者所称道,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牧仁 《理论研究》2014,(6):28-3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实现"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建立"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社会发展要求。"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思想的外部延伸,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对外发展战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锡炎教授新力作《现代领导策论———全球化时代领导能力提升研究》一书,论述了在全球化时代提高领导能力的九种新对策,读后觉得观点新、角度新、结构新,理论性、实用性、可读性浑然一体,是领导干部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本人是致力于领导规律研究的,对于书中关于孔子“和而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思想,这些思想,譬如多样的统一、关系的协调、力量的平衡、功能的优化,以及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等,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朴日勋 《新长征》2006,(2):27-28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吉林”这一主题已经成为吉林省理论界的关注热点,并取得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杨善庚 《唯实》2006,(12):28-30
随着企业文化管理的兴起,以企业精神促企业发展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推崇。培育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能极大地增强企业内部的吸引力,形成企业的凝聚力。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