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平一 《理论月刊》2006,(10):19-21
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新形势,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需要出发,在我党反腐败理论问题上有了一系列的突破,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符合国情的邓小平反腐败的思想理论体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反腐败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腐败、遏制腐败,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全面胜利,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习邓小平同志端正党风反对腐败的理论文/曹居月邓小平同志关于端正党风、反对腐败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学习和运用这些理论,对于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党风廉政理论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针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所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刻阐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和影响整个新时期我党反腐败思路的伟大学说。本文拟从邓小平党风廉政理论对新时期反腐败思路的影响这一角度,作些初步探讨。一、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和“在整个改革。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的思想,直接确立了我党新时期“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的反腐败思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关于“党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初探周运涛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告诫全党要防止新形势下出现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并就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反对腐败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探讨邓小平同志党风廉政建设思想,领会精神实质,对于深入、持久、要有成效地开展反腐败斗...  相似文献   

5.
正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既有着眼于当时历史环境的深入思考,又有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探索。今天重温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对于进一步推进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意义重大。(一)反腐倡廉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先进政党,其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与腐败是水火不相容的。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力量在哪里?邓小平异常清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论述邓小平关于改革与反腐败“两手抓”既是同等重要的 ,又是长期艰巨的 ,揭示了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理论的哲学基础。从邓小平关于腐败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惩治腐败要坚持“整体”与“重点”相结合 ,既要实行“民主”又要实行“专政”和标本兼治的“教育、法制、监督”措施 ,阐述了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按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一般原理 ,指出“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反对腐败是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是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腐败与犯罪有着不同的涵义,但腐败与犯罪又是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复杂的社会现象。邓小平针对腐败和犯罪的许多论述,是对腐败和犯罪关系的准确把握,为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以邓小平反腐败理论为指导遏制权力腐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平 《理论月刊》2000,(8):11-1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反腐败斗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在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反腐败理论。这一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邓小平反腐败理论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彻底遏制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9.
从政治学看,腐败是指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其本质是以公共权力为资本,背离公共利益目标,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物质或非物质利益。我国现时的腐败主要根源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制度性缺陷。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本文基于制度反腐败论,从分析我国现有经济制度的缺陷入手,探讨具有防治腐败的内在机制的经济管理制度设计。   形形色色的腐败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腐败行为争夺的“猎物”都是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0.
汪松明 《前沿》2006,(10):13-15
如何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是邓小平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邓小平坚定地认为,反对腐败一是不能搞群众运动、政治运动;二是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制度建设更重要。因此,反对腐败一要靠制度上的创新和完善,二要靠改革,包括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关于反对腐败的指导思想,成为我们党制定反腐败斗争的方针、政策的思想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1.
论权力腐败     
论权力腐败陈峰坚持反腐败斗争,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题中之义,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巩固和发展当前大好形势的必然要求。要把这项斗争引向深入,关键是要重点解决...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几点思考熊守璋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我国正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发展时期,腐败不仅干扰和阻碍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同时还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与损失。腐败之风不除,廉洁正气不树,...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略论刘原枫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主要内容邓小平反腐败思想是在他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生涯,尤其是在由他倡导和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六点: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抓”思想是...  相似文献   

14.
葛韶峰 《新东方》2009,(10):8-13
建国以来,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从来没有停止过。腐败与反腐败之间的关系犹如魔与道的关系,魔高一尺,必须道高一丈,否则正不压邪,魔气横行,危害社会。但在长期的反腐败过程中,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不能靠运动,不能靠人治,不能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反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5.
“无关论”是反腐败斗争的思想障碍文闲在相当一部分干部中存在的"无关论"思想是影响当前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思想障碍,要取得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成果。必须克服这种障碍。"无关论"认为,反腐败斗争是领导干部的事,是管人、管财、管物等要害部门的事,对一般干部...  相似文献   

16.
近读贺培育、张兆凯撰著的《制度防腐论》(光明日报出版社 2 0 0 2年版 ) ,觉得该书对反腐问题作了大胆反思 ,并进而对以法制建设预防腐败的问题作了系统的涉猎 ,该书其内容之新、意义之重要是不容忽视的。1.遏制腐败要靠防反结合。遏制腐败不仅要立足于反 ,而且要着力于防。只有反、防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制度防腐论》认为 ,过去我们在反腐败方面存在两种偏差 :一是偏重于反腐败而忽略了防腐败。该书指出 ,与其等腐败已经出现或相当严重了再来反 ,不如在腐败出现之前就来防 ,将其遏止在萌芽中。对腐败如果严于反疏于防 ,腐败与反腐败之间…  相似文献   

17.
标本兼治的反腐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反腐败“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这三句话既是新形势下反腐败的重要对策,实际上也是对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高度提炼。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反腐败制度是保证的思想,对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度建设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邓小平率先提出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在不长的时间里,中华民族已向世人展现了扶摇腾飞的雄姿。但开放政策的实施也伴随了一些消极的东西,最突出的就是党内的腐败现象。正如邓小平…  相似文献   

18.
中纪委副书记干以胜日前在中纪委监察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批评反腐败无效论、无用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驳斥腐败越反越多的看法不正确,并强调要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反腐倡廉是一个老的热门话题,本文从“以德养廉”的新视角,提出反腐败要立足于防腐败,即注重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社会道德教化,培养人们以腐败为耻的良好思想意识,最终达到既从思想源头上彻底治理腐败,又能大大节省反腐败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上海社保案牵涉的资金数额之巨、官员之多、职住之高、影响之大实属罕见,被称为改革开发以来上海最大的腐败案件。此案折射出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腐败行为突破简单的权钱交易,上升为权力与资本的勾结,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更大;明目张胆的显性腐败有所收敛,隐性腐败不断增多,查处腐败更加困难;单兵作战的个体性腐败向群体性腐败蔓延,反腐败阻力加大。因此,要深化体制改革,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推行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增强纪检监察机关的相对独立性;整合各反腐败职能机构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