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鹿奶粉事件”惊动了全世界,抛开就事论事的角度,不少学者已在拷问国家免检制度存在的合法地位了。本文将从公民权益、依法治国、国家职能的角度来探讨国家免检之非,以期国家在废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基础上能够全面地废止国家免检制度。  相似文献   

2.
食品免检制之反思——以风险治理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鹿毒奶粉"事件爆发之后被废止的食品免检制是产品免检制在食品监管领域的延伸。实行产品免检制的初衷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减少行政成本、摆脱地方的行政干预,然而,免检制在实际运行中渐露弊端。围绕免检制的绩效与正当性问题,存在反对与赞成两种意见。在引入风险理论之后可以发现,食品免检制忽视了食品行业在风险治理次序中的优先位置,忽视了食品风险的社会建构性,忽视了食品免检的制度风险,忽视了风险治理应有的分散、复合体系。这些忽视使食品免检制在风险社会中难获正当性,而无论其绩效如何。  相似文献   

3.
法治前沿     
《政府法制》2008,(19):43-43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颁行;国务院决定废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已起50部;股权“出资”得到制度保障;畜禽遗传资源审批将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4.
对免检制度的综合分析:坚持、放弃抑或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免检制度的价值及其存废近年来受到媒体、社会大众、学者、政府等的关注。国家质检总局在免检制度制定过程中因静态思维而导致免检条件设定失当。就实施绩效而言,免检制度正面影响的作用机制存在较多问题,免检产品在获得免检资格后其销售额的增长可能主要并不在于该制度拥有的质量保障功能,而在于政府、企业、消费者、媒体及质量信号的现状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免检标志所产生的信号功能的不当放大;由于对特定产品的功能瑕疵认知和危害测定存在难度等,免检制度的实施在产品质量方面会产生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本文倾向于取消免检制度;但如果基于信息提供和执法效率提升等角度,或国家质检总局基于其他因素的考虑,认为免检制度必须存在,则应在处罚、监督、适用保留等方面对这一制度作出必要修正。  相似文献   

5.
免检制度:放弃还是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法人》2005,(2):70-73
岁末年初,有关金龙鱼等名牌食用油抽检不合格的消息再次敲响了免检制度的警钟.究竟是这一制度先天不足,还是精明的商家善于钻营?频频在公众视野里亮相的"问题"免检产品,将免检制度推到了存废的边缘  相似文献   

6.
产品免检制度虽然带动了我国产品总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但其违背了法律效力的位阶性,是政府行政不作为的表现,为权力寻租打开了方便之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应当取消对食品、药品类等产品的国家免检,对于其他产品的免检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产品免检制度虽然带动了我国产品总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但其违背了法律效力的位阶性,是政府行政不作为的表现,为权力寻祖打开了方便之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应当取消对食品、药品类等产品的国家免检,对于其他产品的免检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出台,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废除了食品免检制度。食品免检制度被废除,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直接原因,三鹿事件的冲击。制度原因,免检制度自身存在设计缺陷,忽视了产品的差异性、导致公权力监督缺位以及设计宗旨难以实现。法理原因,食品免检制度得以建立的法理依据不充分,其诚信基础不成熟,建立方式有悖于法律位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免检制度起到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健康对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免检制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对我国免检制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如何完善此项由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制度并重新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价值观已经刻不容缓.笔者以食品安全为视角对免检制度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产品质量安全立法尤其是对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立法做深入探究,从而为构建社会整体和谐尽到法律人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逐步废止死刑论纲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赵秉志 《法学》2005,(1):55-62
文章首先进行了关于死刑限制暨逐步废止的理论与立法之考察,并提出了关于逐步废止非暴力犯罪死刑、逐步废止非致命性普通暴力犯罪死刑和废除致命性暴力犯罪与战时暴力犯罪死刑之构想,就中国分阶段废止死刑配套制度之设计,提出中国分阶段逐步废止死刑进程中的制度配合和中国死刑逐步废止后的制度建构;最后关于影响中国逐步废止死刑的两个社会因素之考量中,分析关于民意与立法者、决策领导层的认识问题对死刑废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磊 《河北法学》2011,29(11):177-183
反对"国家杀人"的废止死刑运动已成为国际趋势。历史上,俄罗斯死刑经历了从私刑向国家刑罚转化之后,死刑强弱同封建政治统治变化之间密切关联,其间不乏废止死刑的努力。苏联虽大力推动死刑废止,反而出现了特定时期的死刑滥用,死刑长期处于"明废而实有"的状态。加快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加入欧盟的努力,为俄罗斯死刑废止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但与此同时,国内社会矛盾多发,有组织犯罪严重,特别是面对极端纳粹组织———光头党的血腥行为,俄罗斯完全实现死刑废止,面临着国内民意以及各种政治势力间的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关于死刑制度存废的争论在法学界已经持续了二百多年,本文分析了我国死刑制度存废的不同理论,认为我国死刑制度是否废止应由国家的法治化程度来决定,并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产品免检是一种制度,它是指对符合条件的产品免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的质量监督检查活动。在其六年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它的负面效应,因此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产品免检制度废除论”。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17日,国苯质检惠蜀发布公告,停止实行食品类生产企业国家免检。公告称,从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相关企业要立即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制的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  相似文献   

15.
未经法律授权即可对公民实施包括限制人身自由在内的强制措施,这是劳教制度最大的制度软肋,也是致其最终被废止的根本原因。劳教制度废止后的制度设计应当引以为戒,尽量避免"劳教制度已死,劳教式管理模式还在"的尴尬局面。遵循理念先导、制度跟进的规律,未来的制度设计必先契合法治理念。而于刑事法治理念而言,不遵循刑法宽容理念的制度设计必定依然难逃窠臼。故而在改革中除了要关注基本制度的构建和刑事政策的贯彻之外,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刑法宽容理念的培养和倡导。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养制度是在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应运而生的,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不同的阶段,该项制度发挥了不同的作用,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劳动教养制度在法律依据不足、程序公正缺失等方面的缺点越来越凸显,因而,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废除了劳动教养制度,这一决定具有历史性的意义。然而,劳动教养制度虽然废除,可是广义上的"大劳教"问题却依然存在,本文从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过程和历史背景,提出了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亦是劳动教养废止的重要原因。在对劳动教养废止之后,我过的司法进路问题上,通过对各学说的研究,分析了轻罪化、保安处分化、教育矫治化各观点的基本内涵以及不足或者可取之处,最后选取代表性案例加以分析,提出了如何解决"大"劳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死刑改革是当代中国刑法改革过程中最受关注且备受争议的重大问题。历史地看,中国死刑制度改革已经迈入了限制、减少死刑的良性发展轨道,并逐步与国际限制和废止死刑的潮流接轨,但改革过程中也产生了较为激烈的观点碰撞。中国难以在短期内全面废止死刑,但却有必要将废止死刑纳入其政策内涵。就废止死刑的内在根据而言,主要可归结为功利和人道两个方面。在两者之间,人道性应当成为我国死刑改革的内在依据:第一,人道性是现代法治发达和文明进步国家废止死刑的主要根据。第二,中国人权  相似文献   

18.
分体壁挂式空调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95.8%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分体壁挂式空调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安徽、河南等7个省市24家企业生产的24种产品,合格23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5.8%。空调器是实施产品免检制度的产品,空调器免检企业名单如下:序号 企 业 名 称 品 牌 规 格1 青岛澳柯玛集团总公司 澳柯玛 KFR、KF、KFRd壁挂式2 宁波三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奥克斯 …  相似文献   

19.
黄晓亮 《河北法学》2008,26(2):42-45
死刑废止论和死刑存置论都可以从对方的论据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理论上没有准确界定死刑存废问题的实质。从现实中考察,全面废止死刑,往往受到民众报应观念、国家秩序观念的重大阻碍,给死刑的废止带来维持报应、社会治安、罪犯矫治等难题。以社会之角度来看,死刑是存还是废,取决于社会能否适应。  相似文献   

20.
论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食品安全法》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有若干制度创新,目前监管合作比监管分工更具挑战性与艰巨性,因而应废除各类商品免检制度。政府官员的问责机制不能取代国家对受害消费者的赔偿责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树立发展与规范并重、公平与效率兼顾、监管与服务相统一、监管与维权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