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琅讪 《半月谈》2004,(20):77-79
“我十分荣幸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了半个多世纪。但现在我实在是老了……我宣布退位。”10月6日。在第二故乡中国。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向他的国人传去了离任的讯号。湄公河畔。昔日风云人物已经步入暮年.惟有那片他曾经战斗过的古老土地依然在传唱着国王的名字。10月14日。西哈努克的小儿子西哈奠尼被推选为柬埔寨新国王。  相似文献   

2.
出生仅仅11个月的小男孩章景 ,在2000年1月23日清晨6时20分被一阵异样的声音惊醒 ,昏暗的灯光下 ,他眼前晃动着三个黑影 ;一双冰凉、粗糙的大手 ,粗鲁地将他从那张温暖的婴儿床中抱起 ,卷裹在小被子里 ,随即被带进了凛冽的寒风中。就在离开小屋时 ,小章景睁着大大的眼睛 ,看到了被捂住了嘴巴、捆住了手脚的姨妈、姨夫。他太小了 ,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小章景的一家陷入了无限的恐惧之中……1月23日电话中传来恶魔的声音今天是星期日 ,对从安徽来京的个体商贩赵翠云来说 ,与往常没什么不同 ,她早早地起了床 ,麻利地梳洗…  相似文献   

3.
做人的理念     
少不更事,不知有多少个晚上在外面肆意地挥霍着自己的青春,每每披着浓浓的夜色回家时,一走进巷口就远远看见家早依然亮着一盏灯,推开那扇虚掩的门。桌上是摆放整齐的饭菜,而父母已在灯光中和衣睡着了……那样的一幕不断地发生,我随便地承诺一声“回家吃饭”,之后多半是转身就忘记了,而父母却总是执著地等待我回来,那一扇门始终是虚掩着的。  相似文献   

4.
正二月,风和日暖。2月22日早晨,东兴市江平镇西北部那漏村那一组村民曾庆福一早就被一阵喧哗吵醒:"哇!这油菜花好漂亮啊!帮我在这拍一张。""那边还有格桑花,我们去那边拍吧。"当曾庆福被这样快乐的声音叫醒,他知道,又有游客来了。游客们陶醉在这片明艳的花海中,曾庆福生活其中,也觉得无比幸福。因为这片漫山遍野的花海,让他摘掉了多年来想甩也甩不掉的贫帽。往事不堪重提,因为上有老弱、下有幼小,曾庆福的老婆没有工作,全家只有他一个人外出打零工的微薄收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2015年年底,积贫积弱的曾庆福  相似文献   

5.
张洽 《台声》2009,(7):18-19
我小时父亲曾多次对我说:“我们的老家在台湾省台北县芦洲乡.往北登上观音山就可看到大海.往东南不远,过了淡水河就是台北市了。你们的爷爷在那里种了一片柑橘林。我年轻时,在柑橘成熟时节,经常到林子里守夜.还借着微弱灯光复习白天的功课。”那片挂满橙色果实的柑橘林.  相似文献   

6.
《辽宁人大》2006,(5):46-46
王大伟是个护林员,被派到最偏僻的地方去保护一片森林。出发前,林业局长亲自交代王大伟,“他一定要好好保护那片森林,每个月到局里来汇报一次工作。  相似文献   

7.
思念     
思念像一杯水,轻轻一吹,就能漾起涟漪;思念像一碗酒,喝下去的是浓烈,回味起来,是甘醇隽永;思念像一条小溪,在你的梦里萦绕,在故乡的山脚下蜿蜒;思念又像一首小诗,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那么缠绵。思念里,父亲的头上,闪烁着根根白发,皱纹,也悄悄爬上了脸颊,他却依然守望着那片青油油的绿田。在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流露出丝丝欣慰的笑意,他似乎看到了一捧捧金灿灿的谷子,装满一担担箩筐;看到儿女们幸福的前程。思念里,母亲正蹲在菜园里拔草,拔着拔着,她直起身来,捶了捶腰,大概是腰痛病又犯了吧。抬头之间,她看见了那片草莓地,还有不远处的杨梅树、…  相似文献   

8.
都市的夜是一个迷宫。朦朦胧胧的灯光映照在马路上,散发出一片五颜六色的奇异光彩。下雪了,轻盈的雪花儿,飘得悠闲,舒缓,它们跳着富有音乐旋律的舞蹈,落地无声。马路上、屋顶上、树枝上、草坪上……每处都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雪被。 我撑着一把天蓝色的雨伞,站在人民广场石阶的最高一级,凝视着那十字路口过往的车辆,好像初春那一股股解冻的冰河,带着一种温存、迷茫的韵味,缓缓地、井然有序地流动在洁白的路面上,给大地以春的气息和春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正>25年前,一位健壮的青年人将头探出船舱,回首望着那片青绿的岛屿,一声对未来不确定的轻叹随之消逝在海风中。在渡过海峡的人中,他并不是最早的那批了,他觉得自己就像这艘巨轮乘风破浪般,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开出了一条未知的新路。此时此刻,他并不知道,即将抵达的那片陆地将掀起令人叹为观止的浪潮。  相似文献   

10.
保安魂     
清晨,在白茫茫的雾气下, 你那伟岸的英姿, 依然屹立在客户的责任区内; 中午,炎炎酷热难当之际, 你为客户保一方平安, 任凭烈日毒晒, 也不肯走下那平凡的岗台; 夜晚,在灯光点缀的繁华大千世界, 你不能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相似文献   

11.
杨沐  琵琶 《传承》2008,(11):42-45
千年的风雨浸蚀,千年的盐水渗透,海南洋浦古盐田,这一片被海风依然吹拂着的古老的晒盐场,经过千年岁月磨砺保留下来的那一个个依旧坚实的晒盐石砚,盛下的不仅仅是千年的海水咸淡,更是千年的岁月沧桑。  相似文献   

12.
付永清淡淡一笑,拉近了笔者与他的距离。在采访中付永清很少谈及自己,一直在讲他的学校,讲学校的管理,讲20出头的年轻人。这样的讲述出现在午后,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仿佛一束灯光打在空旷舞台的一角,人到中年的付永清就在光晕中央,那舒缓、淡定的声音荡漾开去,瞬间将听者包围。  相似文献   

13.
<正>警方认定罗斯杀人所使用的凶器——陶瓷人偶,至今没被找到。警方相信,这个人偶就埋在罗斯遛狗的那片沙滩里。但在那片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浩瀚海滩,没有凶手的指认,警方几乎没有机会靠人力找到。这个人偶,也许就永远在沙砾中抽着烟袋,静静等候,等候阳光再来。罗斯的故事版本是蓄意的谎言罗斯说的没错,这家小酒馆的确是他常来光顾的地方。酒馆的服务生说,通常他会在这坐上一小时,最多不超过两小时。罗斯自称大概10点半来到这个酒馆,事实上他9点半就进了酒馆开始喝酒。  相似文献   

14.
骆东风,本是一个惨烈的命运,本是该躺在床上,或爬在地上,等吃,等喝,等死的孩子。他降生人间不久,便给周围的人带来了一阵愕然,人们望着他,瞪大了眼睛,发出了一片嗡嗡声。那时他的右腿畸异地打着弯儿,细细的,与骨头之间,只有一点皮吊连。因小儿麻痹症,他严重地残疾了。 到了同龄孩子都会走的年纪,他依然是靠着两手在地上爬行。那矮矮趴趴的一团儿,扭着,移着,在三尺远近的地方打着转的情景,使他父母的心,彻底冰凉  相似文献   

15.
正在苍莽的云开大山里,庞祖玉居住的那间无水无电的屋子很简陋,一张木床、一张木桌、桌上一盏小煤油灯,朝夕陪伴他的,还有屋前那条已通主人性情的狗。作为农垦第一代拓荒人,退休后的庞祖玉依然须臾离不开这大山。记者去采访他的那天,他刚从农场领导手中接过2016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证书。对于荣誉,他显得很淡然,那天下午他依然如往常般巡山,他给树木砍除枯枝的动作,在夕阳下定格成一个苍劲的剪影。庞祖玉是被上个世纪50年代那场浩  相似文献   

16.
过“关”     
日前,笔者去某县公安局采访,问起英模老孙,得知他“水” (出事 )了。   那是三年前的一天,一个特大车匪路霸犯罪团伙被围困在一片棉花地里,面对手持利刃的匪首,老孙置生死于度外,奋不顾身扑上前去,虽然身中数刀,肠子被挑断,但他仍死死地抱住歹徒,为后续战友赢得了时间,使猖獗一时、危害一方的车匪路霸被一网打尽,为当地群众除了一害。老孙因此成为赫赫有名的英雄,后来被授予二级英模称号。这样一位英勇无畏的勇士,有什么东西能让他“水”呢 ?仔细问后才知道,原来在处理一起卖淫嫖娼案件中,他不仅接受了一方当事人的贿赂…  相似文献   

17.
古拉是赤峰市红山公安分局的户政科长。平日里大伙都喊他自科。“白——科”这字眼被草原上的风稍一吹拂,有时就变成了“白哥”。白科以自哥自居,很占了年长他几岁的人不少便宜呢。初见面的人以为他姓白名古拉,其实查族谱他是赵姓人家的儿子。“白古拉”蒙语是“建设”的意思。我私下里以为该叫白哥“赵建设”吧。一个人叫什么其实是不重要的,就像沙漠中仁立的一棵树,那棵树有没有名字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那绿色和它的渗透力,天长日久,你或许会忘记那片沙漠那棵树。而那片绿色,它已经像泥土一般融在了你的生命里。白哥的故事可能…  相似文献   

18.
正来自浙江台州的严晟晟,本科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2017年4月刚刚决定继续在美国读研的他在网上偶然看到了黑土麦田的招募文章,不由得眼前一亮:这个项目太适合自己了!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儿时的农村记忆,在他的脑海里有着深深的烙印,哪怕后来到了城里上学生活、再到国外读书,可乡村于他,依然是亲切、自在的向往之所。当夜躺在床上,严晟晟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招募文章中宣传片的内容,一颗心仿佛已飞向了那片麦田。但是自己已决定去美国读研了,家里人不仅会反对自己放弃读研,更会反对自己去落后的农村  相似文献   

19.
(一)雨夜,走过路畔那株亭亭的白玉兰,不禁惊诧于枝头所呈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同一株玉兰,靠近灯光的一枝,花朵正招摇地绽放,灯光下参差的花瓣犹如微启的唇尽情啜饮着天赐的甘霖,而背光的一侧,枝头的花蕾却尚未开启,有的甚至还躲在毛茸茸的花萼里,默默地紧闭着心扉。于是在内心感喟:同根相系,花之差别,乃至于此!“时不待花呀!等到花时过了,这些没开的花恐怕永远都没有机会了。为什么同一棵树上的花开放的时间还有早晚的差别呢?”我喃喃自语,心思却早已被同行的朋友看透,他直言道:“之所以如此,不过是旁边的灯光在作怪罢了。连日阴雨…  相似文献   

20.
孔繁森赞     
世界屋脊炸响了一串春雷, 雪域高原传颂着一个不朽的英名: 孔繁森,倒下一柱无私的躯体, 孔繁森,站成一尊巍峨的国魂! 他让那黯淡焕发火的光彩, 他让那干涸获得爱的滋润, 泼满腔碧血挥洒一个大写的“人”字, 也描出一片没被铜臭污染的风景。 令神州大地永远为之振奋, 让炎黄赤子时时反躬自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