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怀念     
深挚的怀念是感人的。在红军长征的艰苦年代,一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妇女,一个流落在外的巴安汉子,他们对贺龙和红军战士的深切怀念,尤为感人。这是那位湘鄂西根据地妇女心中的歌:男跟老贺当红军,奴带娃儿做阳春;十年r回十年等,总有一l回家门。诗中的“老贺”便是贺龙,湘鄂西革个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这位妇女的丈夫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军,而她刚带着孩子在家辛勤劳作。但随着根据地第五次反“图加”战争的失败,贺龙带着红军进行了万里长征。当时,根据地在敌人的残酷“清剿”下,腥风血雨,天低云暗,这位妇女的处境是极其困苦的…  相似文献   

2.
殷成福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红军长征女英雄,同时又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是红二方面军第二军团战斗序列中的一名女战士,与其丈夫、小叔子,以及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媳,全家老少八口人,随军参加了长征。一家人在长征中的生死离别、悲欢离合。无时不在她内心深处激起骨内亲情的波澜……  相似文献   

3.
长征中红军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郭淼长征中,红军处于流动作战中,后勤保障工作成为红军军事经济的重要内容,成为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能否实现战略转移的重大问题。红军在长征中边打边走,日夜作战,没有根据地作为依托,没有有组织的人民群众进行支援配合,没有后方安置...  相似文献   

4.
李自珍是红军长征时红四军失散的女班长 ,经过千难万险流落到资阳县临江寺定居 ,解放后全家搬迁到农村。她长期隐功埋名。“文革”中她因“来路不明”被列为清理阶级队伍的审查对象。儿子下跪再三恳求 ,她才说出了当红军的历史。儿子寻根到她出生、参加红军的故地 ,才知还活着的母亲早被追认为烈士 ,其亲属已享受了 2 0年“烈属”待遇。此后 ,她多方请求追认红军身份 ,经年未果。 1990年 3月 ,资阳县民政局终于发给了她优抚证 ,每月享受优抚补助金 2 5元。  相似文献   

5.
红军姐妹分离六十年后重逢余宗琼(羌族)陕西宁强县政协委员、老红军陈亚民,当年她父举家参加了红军长征。陈亚民的父亲陈锦章烈士,是陕西汉中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的创建人。1935年5月红军长征到阿坝州茂县土门时,陈亚民在当时条件下,不得不把年仅4岁的亲妹妹...  相似文献   

6.
夏远生 《新湘评论》2006,(10):16-20
长征时,红军曾有3支部队转战三湘四水,足迹遍及42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在湖南境内书写了战略转移的壮丽篇章。 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进长征,去领略红军长征在湖南创造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长征中。康克清跟朱德一起饱经忧患 作为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妻子,康克清并不是凭借总司令的权威而显赫起来的。从童养媳到红军战士.再到红军总司令部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红军学校女子义勇队队长,红军总部交通大队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她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她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的长征。长征中,她曾担任红军总司令部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后为红四方面军党校党总支书记。  相似文献   

8.
正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红军开始长征后,完全是没有后方的流动作战,部队的给养保障自然比在根据地时要困难得多。纵观历朝历代流动作战状态下的部队,一般容易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但是,长征中红军打破了这个规律,成为执行群众纪律的模范。  相似文献   

9.
从长征开始到遵义会议期间,红军的精神面貌经历了从高昂到持续低落再上升的过程,在遵义会议决议传达到各部队期间达到顶点。其演变过程大致与长征中红军所处的战略态势相符。遵义会议对长征中红军精神面貌的好转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鱼恩平 《党史纵横》2006,(10):10-13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当我们在缅怀和颂扬领导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众多英勇的红军将士并追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时,有一人不能忘记,他就是在长征中为维护党的团结、争取红军长征的完全胜利立了大功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肩负重任历尽艰险从苏回国寻找中央红一方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后,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络中断,失去了联系。虽然陈云于1935年6月受党派遣退出长征并转道上海于8月抵达莫斯科,使得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了解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一些情况,但由于和我党没有建立起通讯联…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有关论述中央苏区红军长征的史书论著中,都称长征初期的主力红军为“红一方面军”或“中央红军”。严格说来,这是不很确切的。因为,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在开始长征时,已经改变了部队的名称。根据历史文件记载,1934年10月10日,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时,以朱德为主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7,(4)
正人物简介:殷成福,湘西大庸(今张家界市)人,土家族,1934年12月参加红军,在家属连被服队当缝纫工。1935年,近50岁的她与全家人一起随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后与部队失散,沿途战胜各种困难寻找红军队伍,找到红军后仍归队于红二方面军。殷成福知道自己要一个人长征,是在茫茫草地上。此前,她被二三十个身穿藏服、留着长发、像厉鬼一样嗷嗷尖叫的藏人土匪围攻,再被有准头的黑石头和噼啪疾响的马鞭击中,昏死过去。醒来后,她从身边横七竖八躺着的早没了气息的战友中,找不到儿媳刘大梅、女儿侯幺妹时,就知道——这里只剩她一个人了!  相似文献   

13.
长征时,红军曾有3支部队转战三湘四水,足迹遍及42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在湖南境内书写了战略转移的壮丽篇章。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进长征,去领略红军长征在湖南创造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一、红军长征中舆论宣传工作的基本情况舆论宣传工作伴随红军长征的始终,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进行红色宣传鼓动,开辟红色宣传战场。无论是行军途中,休整时,还是战斗前后,红军的宣传鼓动活动一直活跃在部队中。同时,红军在驻扎一地时,对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也开展的有声有色,党和红军的性质主张得到大范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30年代,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离开根据地进行长征。在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中,有一支部队先后参加了他们的行动,这也是唯一参加过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行动的部队。这支部队就是红九军团(后来改称为红三十二军)。由于其规模不大、精干,宜于机动,且经常执行牵制性任务,毛泽东称赞其为“牵牛鼻子的能手”,周恩来赞誉其为“战略骑兵”。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你们来采访绍清同志在长征中的事迹,我很高兴,这是很有意义的,说明党和人民并没有忘记他,黄晓虹说.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踏上了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途。在红军长征之初确定的落脚处并不是陕北,也没有打算要走二万五千里。在长征途中,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落脚处至少有三次大改变。众所周知,红军在长征之初,为了甩脱追击的敌人,一路打一路跑,只想先跑到有红军的地方,歇下来喘口气,以图东山再起,根本不知道在遥远的陕北地区有红军游击队和革命根据地存在。红军长征之初,党中央本想带着部队打到湘西去,和在那里的红二、六军团会合,重振旗鼓建立根据地。所以,部队出发后,沿着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边境的五岭山脉,一直往西进军。国民党当局察觉红军的意图后,在赣南、湘粤边、湘东南、湘桂边构筑了4道封锁线,部署重兵进行堵截和尾追。敌强我弱,红军打不过只能逃,被毛泽东形容为:“叫花子打狗,一边打一边走。”狗不咬就不打了。到渡过湘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时,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已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红军损失惨重,而国民党军队又在红军前进的路上重新集结了重兵,如果再按原计划去湘西,红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原计划,转移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去...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八旬高龄参加了长征全过程的红军老战士杨衍宗在沈阳披露:是根据红一方面军几名"有墨水"的干部日记中的记录算出来的。据介绍,长征从一开始就不是走直路、大路,部队的行军路线迂回曲折...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关于长征的史料中,很少提及陈云。长征途中,陈云先后担任军委纵队政委、渡河(指金沙江)司令部政委等要职。但在1935年6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不久,即将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陈云却突然"消失"了。于是,部队里出现种种传说——有的说陈云已经牺牲了,更多的人说陈云"失踪"了。陈云在长征途中为何悄然"失踪"?他究竟到哪里去了?红军长征开始后,蒋介石一方面调集部队对红军主力围追堵截,另一方面疯狂破坏白区党组织,致使上海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当时,苏区临危受命绝密行动  相似文献   

20.
红军过陇     
挥师入陇 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历时两年,经过11个省份,在到达甘肃时,党中央先后召开了俄界会议和榜罗镇会议,作出了把陕北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并进行了腊子口、山城堡等重要战斗,组织了岷洮西、成徽康战役,击败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静宁胜利会师。在甘肃,从甘南草原到北部山区,从陇东高原到河西走廊的祁连山脉,都留下了红军指战员英勇战斗的足迹和斑斑血迹。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同志的领导下,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