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百年前,中国近代改良思想先驱魏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力主"睁眼看世界"。两百年后,站在中国的视角表达中国立场的前提,依然是要对这个世界有着客观和理性  相似文献   

2.
路梅 《台声》2024,(2):74-75
<正>从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到梁启超的“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再到胡适的“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近日,走在台北老城区绿树掩映的徐州路,路旁围墙柱上镶嵌的瓷板书画吸引了笔者的注意,遂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3.
正"文风"一词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崇尚优良文风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邓小平历来反对不实风气,大力倡导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习近平也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工作要求,身体力行、勉力而为,在弘扬优良文风上不断取得新进步。  相似文献   

4.
陈抗行 《小康》2004,(8):3-3
此处指的"不同声音",不仅是指"异议"、"歧见",也是指不同的"话语方式"。 《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有大夫向子产建议:把乡校毁了!子产说:凭什么?人们 早晚聚集在乡校,谈论执政的善恶对错。其所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者,我则改之。这是我应该奉以为师 的啊,为什么要毁?  相似文献   

5.
选人用人问题事关党的形象和作风,事关事业兴衰、国家存亡.明代礼部尚书冯琦说过"用天下之才,宜以天下心为心.真道当公平正直,而一毫私曲不与焉;真事当光明洞过,而一毫隐伏不与焉".这段话的核心强调一个道理,领导用人须大公无私,公道正派.封建社会官员尚能坚持此理,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我们各级领导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引起境外媒体高度关切.由于价值观念、历史认知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它们对中国国庆阅兵报道,呈现出正面报道参杂于负面报道、军力报道彰显于国力报道、士气报道逊色于装备报道,难以向受众传播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信息,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形象产生种种误读和误判.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外军事宣传,努力塑造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赢得国际社会和广大受众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一、文化焦虑与三君子问记得在延安一次有名的谈话,黄炎培问毛泽东:"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政怠宦成’  相似文献   

8.
王双印 《求索》2012,(10):53-56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是反对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确主张,为近代中国取得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师夷制夷"作为近代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和方式是不同的,从而影响着近代中国政治走向。本文探讨了近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师夷"、"制夷"的基本态度和利弊得失。特别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向西方学习过程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从而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的革命使命,完成了前人未竟之事业。  相似文献   

9.
汪涌豪 《传承》2011,(10):71-73
有鉴于有些危机不源于经济而在人心,不在于贫穷而在贪婪,我们认为,现在是到了重新定义发展和幸福的时候了。而当此际,建立在欲望简化与精神余裕基础上的传统中国人的幸福观,以及那种由"内求诸己""反身而诚"而体会"乐莫大焉"的东方式的自省与诚意,显然不外在于这种定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关键在党自身。党的四代领导人对跳出"历史周期律"进行了艰辛探索,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当前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逻辑必然。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必须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以此坚定理想理念、严格选人用人、重塑执政形象、重拾民众信任、净化政治生态,积极跳出"历史周期律"。  相似文献   

11.
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讲官德。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官德的传统。一方面是以德施政、善待民众,"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另一方面是以德修身、感化他人,"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我们党历来重视官德建设,毛泽东、邓小平在这方面多有论述。江泽民同志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治国兴邦的重大方略提  相似文献   

12.
<正>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是要站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高度,以执政党为师,认真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确保内容精、形式新、效果实,确保"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三个自信";二是要推进参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的深度,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思想、新  相似文献   

13.
上榜理由:2011年,江西、山西、贵州、江苏、重庆等地都开展了干部下基层活动,与群众交朋友、结对子、拜人民为师。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首先要"接通地气"。  相似文献   

14.
齐家在修身     
一个人,你晓得他好,就要晓得他坏的一面,不要被自己感情欺骗,也要晓得一个入坏,也有好的一面,要了解清楚。可是,这两句话讲起来很容易,做到了,“天下鲜矣”。因此,这是修身的第一步。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日:“入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相似文献   

15.
<正>一般而言,教师的发展可经历由低至高的五个阶段,即"长者为师""吏者为师""知者为师""能者为师"和"觉者为师"。所谓"觉者"指达到觉悟之人,而"觉者为师"是对教师专业化困境的一种超越,强调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自觉、对自身使命的担当。军队政治干部也承担着教育引导广大官兵的重要使命,应汲取"觉者为师"的理念,自觉守护强军兴军的理想信念、自我完善的生命追求、引领官兵的职责规范,以最大程度地激发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思想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极为重视纲常名教的古代,主流思想观点虽然也强调要尊师重道,但更加强调主张具有一定民主平等色彩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无常师"等。这一点似乎也为政府所接受。所以,在古代立法指导思想的"三纲"中,只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却没有"师为弟子刚"。古代连坐制度并不包括师生范畴,明朝方孝孺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农红军在甘肃"七地八次"会师有:①一、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宁城会师、②一、四方面军先头部队青江驿、界石铺会师、③四方面军总部与一方面军第一师会宁城会师、④一、二方面军先头部队老君铺会师、⑤一、二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平峰镇会师,⑥二方面军总部与一方面军将台堡会师、⑦二方面军六军与一方面军一师兴隆镇会师、⑧西方野战军司令部与红军总部打拉池会师.三大主力会师的宽地域、多次性和时间上的过程性.不能"忘却"打拉池会师.  相似文献   

18.
1月31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时强调,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政府,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这已是温家宝一年来第四次重申这一要求。事实上,关于"让人民监督政府",早在1945年,毛泽东主席和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就有一段颇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问如何打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答道:要跳出历史兴亡周期率,  相似文献   

19.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这是19世纪末严复译介《天演论》时提出的主张。在这位思想先驱眼中,中国人的道德的革新,是国民现代化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新道德出焉,而新民出焉”。20世纪初,戊戌变法失败后东渡日本张扬“新民说”的梁启超先生也曾对比中西,认为不仅要启迪“民智”,还要革新“民德”。21世纪初的今天,草根力量在推动中华民族道德复兴的过程中又为其注入了怎样的时代内涵呢?  相似文献   

20.
史海一勺     
《乡音》2007,(9)
教师的古今称谓原始社会末期的"庠"和"序",即萌芽中的学校,有了学校也就有了萌芽中的教师——"司徒"、"秩宗"、"典乐"。进入奴隶社会,官办学校出现,教师时称"师氏"、"父师"、"少师"。真正的以教为业的教师始于孔子办私学。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