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康》2021,(7)
正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是一片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不好,阜平曾长期陷于贫困之中。当年,聂荣臻元帅在这里战斗生活时曾专门签发过《树叶训令》,禁止部队采摘村庄附近的树叶与民争"食"。阜平之贫,由此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后,得知阜平百姓依然贫苦的消息,聂荣臻元帅曾动情地说:"阜平不富,死不瞑目。"对革命老区阜平,习近平总书记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从小就有印象",十分挂念这里的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2.
国际友人白求恩,初到五台山见到聂荣臻时,曾风趣地引了毛泽东在延安同他讲的一段话:“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然后讲道:“不过,你这个鲁智深,同那个鲁智深可不一样哟!鲁智深醉打山门,把寺庙破坏了,你却保护了五台山的庙宇。”聂荣臻确与五台山的和尚、喇嘛关系处得很好。同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齐名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绵延二百里,山上寺庙达三百多座,住有和尚、喇嘛数千名。1937年下半…  相似文献   

3.
陈予欢 《黄埔》2020,(2):41-47
聂荣臻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党和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负责政治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其夫人张瑞华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6期女生队学员,革命夫妻皆与黄埔军校结缘。笔者拟以聂荣臻与黄埔军校及其军旅生涯之视角,回顾聂荣臻的丰功伟绩。勤工俭学,矢志革命聂荣臻(1899-1992),别字福骈,小名双全,曾用名聂云臻,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江津县吴滩场郎家村石院子。  相似文献   

4.
宋宜昌  远航 《传承》2010,(4):14-15
1958年6月,国防部聂荣臻元帅办公室。一份外军情报汇总和几则外国电讯放在办公桌上。聂荣臻元帅认真地读着。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从1954年初下水,到1957年4月第一次更换燃料棒时为止,总航程达6万多海里,其间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谨以此文纪念聂荣臻元帅诞辰115周年。——题记聂荣臻同志是杰出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新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奠基人,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作为共和国开国元帅,聂荣臻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为祖国繁荣富强出生入死、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表现出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远见卓识、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博大胸怀。他  相似文献   

6.
刘岩 《现代领导》2014,(2):44-44
电视剧《聂荣臻》中说:“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这降低了我国元帅的地位,应当予以匡正。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过冕宁和举行“彝海结盟”五十周年。一九三五年五月,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刘伯承、聂荣臻等同志的率领下,红军巧渡全沙江,从十九日起陆续进入冕宁。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接见了彝族代表古基达列,朱德总司令宣布建立了长征中的第一个人民政权——  相似文献   

8.
1937年秋,聂荣臻一一五师一部进入五台山,部队就驻扎在五台山寺庙里。五台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胜地之一。自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就开始建筑寺庙,经魏、北齐、隋、唐,至清末,屡经修建。到抗战爆发时五台山共有庙宇300多座。这些庙宇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前者住和尚,后者住喇嘛。和尚和喇嘛加起来有几千人。部队刚进入五台山的时候,路过一座大庙,12个乐师穿着黑色的袈裟,又是短箫,又是长笛,还有皮鼓、小锣,热烈欢迎大军进山。聂荣臻带领指战员合掌躬身,以礼相待。到五台山后,聂荣臻经常告诫下属要尊重宗教信仰,要把和尚、喇嘛当作中华民族大家庭…  相似文献   

9.
“八一”枪声是何时打响的关于南昌起义的发动时间,过去有两种说法:一石是:8月1日,凌晨2时打响了起义的枪声;另一说台深夜12点发出的信号。但是,根据众多亲身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的官兵回忆,起义实际发动的时间,应是8月1日凌晨1时。聂荣臻同志回忆道:...  相似文献   

10.
彭苏 《同舟共进》2020,(5):70-73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两广纵队是一个传奇。它的前身主要是赫赫有名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在日本投降后的《朱总司令命令冈村宁次投降》的命令中,曾将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与华北聂荣臻、华东陈毅、鄂豫两省李先念将军并列.  相似文献   

11.
1949年5月,中央调整了北平市的领导班子,华北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聂荣臻兼任市长,彭真任市委书记,张友渔任市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市长,薛子正任市政府秘书长.还有一位副市长就是到任不久的吴晗先生.吴晗时任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是毛泽东、周恩来从西柏坡带进北平城的15位民主人士之一,是一位资深的历史学家.中央任命他为北平市副市长,可见对其十分器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沉痛宣告:杰出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聂荣臻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聂荣臻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徐恒 《传承》2015,(3):16-17
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与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聂荣臻等人作出的伟大贡献息息相关,特别是王稼祥,他在遵义会议上投了关键一票,支持毛泽东,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来抓科技工作蛮好50年代初期,聂荣臻身体有病。1956年10月,经过近3年的休养,聂帅的身体有所恢复。此时,党的八大已召开,并制定了发展经济的路线,国家需要聂帅这样的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来负责某个方面的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常务副总理邓小平来到聂荣臻家,告诉聂帅,党中央决定请聂帅出来工作,有三种方案请聂帅自己拿主意。聂荣臻与邓小平是留学法国勤工俭学的同学,又是四川老乡,两人都知道中国最需要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知识分子队伍。聂帅稍一沉思,对邓小平说:“我对科学技术感兴趣,我们国家太落后了,我来抓科…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4,(6):151-151
聂荣臻一生关心支持知识分子,这是长久以来为人称道的。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国防和民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就,特别是实现了在原子弹、导弹方面的突破。他深知离开科学家、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只能是空谈。为此,聂荣臻力求正确地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真正做知识分子的知心朋友,以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在月城西昌闹市中心巍然矗立着一尊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纪念碑”雕塑。这尊雕塑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于5月中旬沿西(昌)会(理)大道北上,经泸沽、冕宁进入彝族地区。5月22日晨,红—军团—师—团在先遣司令刘伯承和政委聂荣臻率领下,从大桥场出发翻越峨瓦山进入果基(沽鸡)家彝族区。行至彝海,刘伯承、聂荣臻命令队伍停止前进。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反复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果基(沽鸡)家头人小叶丹知道后,遂带人下山,在江家店子见到红军。小叶丹提出“要见你们的司令员,我们讲和不打”。随即,在彝海边,刘伯承与小叶丹进行了诚挚友好的交谈,刘伯承讲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06,(Z1)
1940年8月下旬,在百团大战攻打日军占据井陉煤矿的战火中,八路军战士抢救出两名日本孤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派人将年仅4岁的美穗子接到自己的指挥所,亲自给她喂稀饭、削水果,悉心照料。聂荣臻后来回忆说“:在指挥所停留期间,她一直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聂帅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孩子是无罪的。随后,在聂元帅精心安排下,两名小姑娘被送回日本兵营。聂元帅与日本孤儿  相似文献   

18.
从江津市城关横渡长江,经德感坝再沿江津至永川市的公路北行30公里,便到了吴滩镇一座松柏和翠竹环绕的独院--石院子,围墙内有一栋穿架木板墙结构的平房,大门上有一块红底金字匾,上书"聂荣臻旧居"5个繁体大字。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聂荣臻元帅从1899年至1919年,整整在这里居住了20个春秋。旧居的陈列物反映了聂帅的青少年时代,人们从这里开始走近伟人,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印象。印象一:吉利的名字1899年12月29日,聂仕光的妻子唐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几天后,岳父母带着礼物来看外孙,外公唐雨初看到白白胖胖的外孙,高兴地问到:"取…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广州有一个研究机构 准备召开关于广州会议的研讨会。建国以来在广州举行的重要会议很多,他们想讨论的是1962年举行的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的那一次。 其实那一次不是开一个会议,而是有两个会议几乎在同一个时间──1962年二三月间、同一个城市──广州举行。这两个会议,一个是国家科委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主要讨论 1962-1971年自然科学和技术十年发展远景规划;另一个是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召开的话剧、歌剧、儿童剧座谈会。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聂荣臻副总理到会,聂荣臻副总理主持…  相似文献   

20.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后抵进冕宁县城。为了强渡天险大渡河,争取北上抗日的时间,拯救中华民族危亡,针对当时蒋介石放出的“红军过不了彝区”,“要在大渡河畔消灭红军,使红军重演石达开全军覆灭的历史悲剧”的断言,红军首先必须顺利地通过彝族聚居区。 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深谋远虑,决定成立以红军总指挥刘伯承为司令员、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为政委的先遣队,扫清红军北上的道路。当刘、聂二将军率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