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走向不归路 贫困,并不是可怕的事,可怕的是因贫困而走上岐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改革开放政策下,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奋耕作会变得富有。然而李红旗他们并不是这样,他们选择的致富之路是一条走向深渊,走向坟墓的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东北虎园老虎伤人事件发生后,相关领域专家、官媒到普通百姓从现实生活到虚拟网络纷纷开展讨论,各抒己见。无独有偶,近年来国内外其他野生动物园也不时发生类似事件,并引发相关方对于如何树立规则意识的争论。民众应尊重规则;同时,加强正式制度的约束,防止规则乱套以及被随意操纵;破除潜规则,强化明规则。  相似文献   

3.
海剑 《人民公安》2008,(6):25-29
徐德馨痛哭失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没有希望他们报答,可他们怎么忍心伤害我的女儿。这到底是怎么了?这些年轻人怎么变得这么冷酷这么可怕……”  相似文献   

4.
北京至青岛的T25次列车,本应在晚上10点准时发车,可是因为铁路检修线路,晚点三个多小时才到达。又由于车上乘客有意见不肯下车,再耽误了近四个小时。最后,车站不得不卸下不肯下车乘客较集中的11号车厢,列车晚发七小时。在北京站苦苦熬了一夜的乘客,意见颇大(据5月25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在整个报道中,我没有看到铁路方面就此表示道歉的字眼,或许他们还沉浸在对那班“刁民”的痛恨之中吧?诚然,列车晚发七小时,意味着沿途所有的站点都要晚点这么长时间,甚至还将影响到下一个青岛到北京的“接力”。乘客不肯下车近四小时的行为,确有“维权…  相似文献   

5.
<正>号称百兽之王的老虎,在温驯的老牛面前,竟然落荒而逃。而健壮的黑熊,在现代娇弱的美女面前,竟然被吓得瑟瑟发抖,这究竟是动物的错,还是人类的错? 10月3日,一场激烈的“老虎斗牛”,在南京珍珠泉野生动物园上演,两头凶猛的老虎被赶到放有一只牛的围栏内后,老虎向温顺的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杀、撕咬后,老虎似乎对牛这个庞然大物无从下口,有些疲累的老虎,渐渐放弃了“追杀”,最后,受伤的牛愤怒地主动去攻击老虎,竟然“吓”得老虎落荒而逃。(10月5日北青网)  相似文献   

6.
号称百兽之王的老虎,在温驯的老牛面前,竟然落荒而逃。而健壮的黑熊,在现代娇弱的美女面前,竟然被吓得瑟瑟发抖,这究竟是动物的错,还是人类的错? 10月3日,一场激烈的“老虎斗牛”,在南京珍珠泉野生动物园上演,两头凶猛的老虎被赶到放有一只牛的围栏内后,老虎向温顺的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杀、撕咬后,老虎似乎对牛这个庞然大物无从下口,有些疲累的老虎,渐渐放弃了“追杀”,最后,受伤的牛愤怒地主动去攻击老虎,竟然“吓”得老虎落荒而逃。(10月5日北青网)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不受待见的群体。在他们眼中,世界末日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恐怖"事件;去野外活动,不带齐装备是绝不会出发的,没有指南针、照明灯、医药箱,等于没命;看到周围的人有漠视自己生命的想法,就会不由自主地火冒三丈.  相似文献   

8.
陈薇 《中国减灾》2011,(6):26-27
这是一个不受待见的群体。在他们眼中,世界末日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恐怖"事件;去野外活动,不带齐装备是绝不会出发的,没有指南针、照明灯、医药箱,等于没命;看到周围的人有漠视自己生命的想法,就会不由自主地火冒三丈.  相似文献   

9.
"守法"的观念现今是一个不需要过多饶舌的话题,街道黑板报抬眼都能看到,之所以提起还它是因为这话说起来容易,要做到远不是那么回事.前些年一条新闻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说的是中国足协"三巨头"(副主席谢亚龙、杨一民和足球管理中心主任南勇)被查,带下"水"的还有足球裁判委的主任、领队、裁判员等几人,所犯之事皆因"受贿"、"黑幕""黑哨"之类.当时倍感震惊:足球不是最讲"规则"的么,这些人怎么连最基本的常识都忘了?这些人首先冒犯的是广大球迷的希望和信任,同时严重践踏社会的良心与良知!他们如此不讲"规则",哪还有什么法可依?这可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由此看出社会"守法"的艰难,一个健康有序的法制社会不是说建就能建立起来的.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恶人;但作为社会人,如果没有法律的限制,好人也可能变成坏人.这里主观的守法或违法很关键.譬如问黑恶社会那些人懂不懂法,这可能也要具体分析:明知违法也要做这是故意;似懂非懂混一起是盲从;言听计从跟着跑是幼稚等.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对社会良知和善行的淡漠和背弃,其程度往往决定他们法律意义上的违法犯罪轻重.  相似文献   

10.
杨勇  张旭 《中国保安》2008,(7):26-29
"下车,警戒。""登车,护卫。"虽然是双休日,但北京振远护卫中心押运基地的护卫队员们,还顶着似火的骄阳在训练场上一遍遍地进行奥运专项武装押运勤务演练,汗水湿透了作训服,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他们也顾不上擦一把……这是笔者在北京振远护卫中心第五押运基地看到的一幕。与此同时,振远护卫中心其他承担奥运安保任务的单位也都在进行相应的勤务演练,以确保"平安奥运"目标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看到《中国保安》《要生 存也要空间》一文,我为作 者入情入理的分析而鼓掌外,想就保安自制力进一言。 我是从二炮退役后到保安公司的,转眼间也干了6年保安工作。其间两次立功,4次获嘉奖,连续3年被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评为优秀通讯员。如果说这6年靠什么,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制力和勤奋。俗话说:没有理想的勇上是盲汉,不善于克制的勇士是狂夫。1994年春季我被分到北京某学校做保安,学校保卫科要求学生出入大门下车。有一个学生和我年龄差不多,每次出入大门非但不下车,更可气的是每次都大喊:“大兵,稍息,…  相似文献   

12.
杨勇  张旭 《中国保安》2008,(2):26-29
<正> "下车,警戒。""登车,护卫。"虽然是双休日,但北京振远护卫中心押运基地的护卫队员们,还顶着似火的骄阳在训练场上一遍遍地进行奥运专项武装押运勤务演练,汗水湿透了作训服,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他们也顾不上擦一把……这是笔者在北京振远护卫中心第五押运基地看到的一幕。与此同时,振远护卫中心其他承担奥运安保任务的单位也都在进行相应的勤务演练,以确保"平安奥运"目标的  相似文献   

13.
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因经营不善,发生饿死老虎事件。该事件反映出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在对于驯养野生动物的保护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涉及宪法、行政法、刑法等公法领域。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立法机关必须尽快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4.
一个旅游黄金周,四川碧峰峡野生动物园,主办者与游人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一个狭长的出口处,醒目地写着“里面有最可怕的动物”。待游人撩开黑色的幕帘,却是一面清晰的镜子,那可怕的动物就是惊讶的游人自己!其实,主办者是想借此提醒人们,在享受旅游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别忘了保护旅游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中国旅游资源的危情,如果单单是来自山南海北的游客所致,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更致命的错误,往往在于景区自身的短视  相似文献   

15.
广敏 《人民政坛》2014,(11):36-37
近年来,文化类的综艺节目出了不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最爱是中华》等,我也时有关注,尤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甚,几乎每期必看.看到福建队的孩子们表现,我是欣慰且赞赏的.虽有点遗憾,这绝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进入决赛或者夺得冠军,而是没有机会继续为他们的锐意进取、团结拼搏而鼓掌叫好.在这些许遗憾之后,我深深地相信,相信中华文化传承后继有人!从这些孩子身上看到的那股对汉字书写的热爱,足以证明赛场不是全部,而只是开始.那来不及展开的未来,必定充满希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亦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6.
金钱猛于虎     
从前,有两个朋友看到一位哲学家从丛林中惊慌失措地跑过来。他们问他为什么这样惊恐不安。哲学家说:“在那片丛林中,我看到一个吃人的东西。”“你是不是说有只老虎?”两个人不安地问道。 “不”,哲学家说,“要比老虎历害得多,我是在挖一些药草时挖出来一堆金币。” “在那儿?”两人赶忙问道。 “就在那片丛林中。”说完,哲学家就走了。 两个朋友立即跑到哲学家所指的地方,果然发现有一堆金币。 “那个哲学家多蠢啊!” 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春节刚过,一批批民工紧随着节后返城高峰,踏上属于他们的打工旅程。在北京站的出站口,可以看到大批因一时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滞留在此的民工。他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其中许多是从甘肃、山西过来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北京,刚刚下了火车,还来不及到天安门广场看上一看。记者在北京火车站采访民工时发现,那些出站后东张西望、一脸茫然的大多是第一次出来打工的“新人”,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较弱,记者问他们时有多半不知如何对答,而那些下车后直奔公交车站的多是有打工经验的“老人”,在这些人的眼里,你看不见丝毫的慌乱,而且他们说起话来更是…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07,(10):53-53
在网民心目中,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并不是最快乐的城市,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不是最快乐的城市。四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没有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快乐城市,经济发达的深圳、广州也没有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快乐城市。  相似文献   

19.
人无完人,哪个办公室里没有一个或者几个讨厌的男同事呢?本来愉快舒爽的心情,因为遇上他们而不再晴朗平静。惹人讨厌不是他们的错,而是女人们如何让自己免受干扰,在办公室里把心情变得愉快。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知     
《时事资料手册》2006,(4):89-90
“隐身”不是梦 5月,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关于视觉隐身技术原理研究的成果。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通过。如果有一种材料敷在物体表面,能引着被物体阻挡的光波“绕着走”.那么光线就似乎没有受到任何阻挡、在观察者看来,物体就似乎变得“不存在”了。要制造这种扭曲光波的材料.关键是材料的品格结构特性,而不是其物质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