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正东  姚伟钧 《求索》2011,(12):257-259
明清时期,湖南社会风俗发生重大变迁。主要原因一是外来移民的增多;其二是商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他们对社会风俗如婚姻、服饰、诉讼之风等产生重大影响。风俗变迁的结果催生了一大批城镇和乡市镇的兴起,加速了湖南与全国各地间商品贸易的联系,昭示着湖南近代化的开端。研究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变迁,有助于认识和了解明清时期湖南的社会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2.
廖江 《当代广西》2006,(16):59-60
一支生活在多民族地区的汉族民系。它有一部漫长、艰辛的迁徙史。它坚守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发展。广西客家——一个仍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摘引自钟文典《广西客家·前言》毛村原名茅村,位于漓江中游大圩河段北岸3公里,今属灵川县大圩镇廖家村委辖,140户,700余人,皆黄姓。村庄建于一片田野之中,有麻雀岭屏列村北,秋陂江从西北的灵田乡纵贯南下,至村西折而东南汇入漓江。峰列屏障,田畴四围,阡陌辐辏,清流环抱,风光秀丽。毛村黄氏族人为“江夏堂“”邵武黄峭山家族”后裔,公认黄峭山为其开基始祖。《江夏黄研究》载云“:…  相似文献   

3.
古永继 《思想战线》2011,37(2):117-122
明清时期,外省籍移民大量入迁云南,其中江西移民数量众多、涉及地区广阔。江西移民通过军事留戍、商人寓居、仕宦任职、谪迁流放、矿业开发等不同渠道进入云南,对当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湖北地方官学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随着封建科举制度弊端凸显,以科举应试为中心的地方官学教育系统日趋式微。这一时期湖北人口剧增,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地方社学、义学、私塾等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官学无法满足地方中等教育的需要。因此,书院取代湖北官学,成为地方培养人材的主要教育场所和科举应试的教育机构。同时,湖北书院也是地方的学术、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5.
茶地乡久泰村以钟姓为脉,它位于上杭县东南部,现有230户人家1100余人。自三五郎公在此地开基以来,世代以农耕为主。在长期迁徙和民族融合之中,久泰村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的民族身份属于“汉族”。1987年12月,根据党的民族政策,久泰村的“钟”姓与上杭的部分“蓝”姓和“雷”姓一起恢复畲族身份,从而开始“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6.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建筑物,其社会功能是多样化的.与唐宋元时期相比,明清时期的中国清真寺,除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外,还是处理穆斯林事务的办公场地.这时期,清真寺的经济和教育功能脱颖而出,祝延圣寿的功能得到强化,与此同时,其行政与司法功能弱化,这些变化都是政治与社会影响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7.
家法族规在明清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宗族法的发展历史看,明清时期准立法、准司法性质的家法族规为中国封建时代的典型。本文以明清家法族规的内容及其与国家法的互动、冲突关系为视角,探讨了家法族规在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湖南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 ,可从如下四个层面加以剖析 :余粮率的稳步上升 ,为湖南粮食的商品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为湖南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创造了契机 ,并由此推动了湖南农业的商品化进程 ;在农业生产逐渐商品化之际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及城乡居民的多种需求 ,跨区域的人口流动 ,使湖南的商品流通日益活跃 ;晚清通商口岸的开辟 ,使湖南的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孙书平 《青年论坛》2014,(6):131-136
近10年来明清时期科举家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其进行系统总结有利于深化该课题研究.通过对该时期发表的论文、著作进行系统搜集和分类归纳发现:该课题研究在专题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个案研究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但在研究中也存在诸如地域研究不平衡和重名门望族家族研究而轻视非名门望族研究家族、名门望族研究中重明星研究而轻视家族内部其他成员研究等不平衡性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拓宽研究广度,同时还需要向纵深方面挖掘,促进明清时期的科举家族研究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卢苇菁所著《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以下简称为《矢志不渝》,英文原著名为True to the Word:The Faithful Maiden Cult in Late Imperial China),于2008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曾获美国Berkshire女历史学家学会"首部著作奖"。秦立彦所译中译本,2012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围绕明清时期特有的贞女现象进行历史描述,展现了赋予贞女现象意义并被贞女现象影响的明清社会和文化。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学田的设置非常普遍,这为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书院学田的来源渠道有捐助、拨置、买置等,学田的规模差别很大,学田的使用体现在师儒薪俸、生徒膏火、祭祀开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叶后坡 《传承》2009,(14):72-73
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学田的设置非常普遍,这为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书院学田的来源渠道有捐助、拨置、买置等,学田的规模差别很大,学田的使用体现在师儒薪俸、生徒膏火、祭祀开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冯贤亮 《人民论坛》2021,(3):110-112
明清时期的江南,在中国区域发展史中颇具核心性,是讨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样貌、基本特征以及各种问题意识归纳的试验场。明清时期江南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变迁,能够有力地观照出社会的变动和王朝统治的因应等内容,反映出江南的地方文化、政治文化、精英文化、生活文化与家庭文化等的多样化特质。包容性、创新性、引领性与时代性可以代表江南及其社会文化的核心表现与精神标识。  相似文献   

14.
15.
明清时期是贵州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由于贵州民族地区复杂的历史环境,客观上带来了儒学传播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民族战争、兴学校、办书院、游学、修方志等成为贵州民族地区儒学传播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贵州民族地区儒学发展与传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为民族文化建设注入鲜活的动力,而且加快了整个西南地区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影响云南人才分布不平衡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朝新  侯峰 《思想战线》2002,28(2):75-78
明代是云南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后的清王朝建立 ,在云南依然推行“尊孔读经”的文教政策 ,普遍设立义学 ,在一些边远民族地区兴办儒学。明清时期 ,云南地区人才大量涌现 ,这既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 ,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人才分布的基本格局 ,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包括自然因素、人文因素、政治和经济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揭芳  苏静 《学习与实践》2023,(10):131-140
明清时期,乡村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资源压力。乡村社会素有诉诸乡规民约开展自治的历史传统,乡村生态资源管理规约也由此生成。乡村生态资源管理规约主张协力同办、共育共治资源,公平严切、和谐共享资源,以时节取、严行保护资源,追求人与人团结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实践路径上,乡村生态资源管理规约以一定地域的乡村民众尤其是民众组织或群体为主体,以内部精英为主导与核心,以成员的共同认可、自觉遵守为基础,以官方意志和力量的介入为重要时代特征。当前,乡村生态资源管理规约可以为乡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地方性传统知识和规则惯习的补充与支撑。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州县衙门的活动都是由音响工具控制的。根据涛代长随教科书《长随论》以及近代人收集各类长随手本编辑的《清代州县故事》等书的记载,衙门的一般活动规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黔东北地区应对灾荒的举措多样、方式不一。备荒措施主要有建仓储粮和兴修水利等,救荒措施主要有蠲免、缓征、赈给和赈粜等。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的应对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备荒救荒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孔氏南宗族人继承南渡以来的优秀传统,谨守祖训,承传礼仪,不断完善宗族规制,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宗族文化.南宗族学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当时衢州儒学的发展方向,在与社会现实结合中推动了儒家在衢州地区的发展.南宗士人的诗文佳作蕴含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具有崇高的人格风范.孔氏南宗凭借其独特的宗族文化,与当地望族一道,身体力行,对促进当地和谐稳定、推动好学尚理之风、静化民风民俗、丰富精神世界,都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