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家族题材小说创作,形成了颇为壮观的文学景象。它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家族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资源和精神资源,同时家族题材小说在主题选择、情节设计、情感抒发等方面,不同程度地演示着家族文化的某些特征,流露着创作者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  相似文献   

2.
唐浩明历史小说深深浸染着湖湘文化的内蕴。无论是从小说创作的动机 ,还是从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上 ,都可以看出湖湘文化之于作家的无所不在的影响 ;换言之 ,其小说本身正是湖湘文化的经典解释文本。  相似文献   

3.
传教士法学翻译的历史文化语境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语境是传教士译介西方法学活动开启、促进和发展的最基本动因,但特定语境因素和译者因素又制约译介活动的选择与发展。传教士在特殊文化空间中所形成的文化立场和文化心理影响着法学译介中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而西方法学的译介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造成极大冲击,改变了世人的知识结构乃至思想观念,丰富了作为文化载体的汉语语言。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爱好花卉的国家,尤其对荷花,似乎达到情有独钟。我国许多文人墨客都爱咏荷、画荷,而且荷花不仅是中国文人的情结,也是许多中国艺术家喜爱的创作题材。中国文化名人爱荷的传统绵延五千多年,从绘画和装饰文化长河中,生长着难以数计的“荷莲”佳作,无论诗歌、小说、散文、戏曲,都飘逸着永远的“荷莲”清香,从而形成了独特有趣的中华“荷文化”。  相似文献   

5.
乡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下,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塑造与传播新型农民形象,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创作出更多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使文艺创作和艺术传播实现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民族宗教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民族宗教美术艺术语言完全丧失了民族宗教美术的优良传统。强势地位的日渐衰弱、创作主体心理的精神失却和分流,使宗教美术创作逐渐趋于衰退。我们应学会在对传统文化保护行动中促进民族宗教美术的发展,将学术研究与实践创作相结合,重视民间画师的挖掘和培训。只有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才能真正提高当代民族宗教美术的艺术水平,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的当代宗教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青年对社会文化的艰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文化作为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的结晶,不仅表现为知识结构、科技水平,同时还表现为民风民俗、伦理道德、法律观念、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心理等。一定社会的文化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社会文化又是一个庞大的意识形态系统,其内容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沿袭,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吸收,还包括反映该时代和社会(甚至一个时期)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祖婉慧 《前沿》2013,(6):131-132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一体化经济所建立的"地球村"环境已经得到逐步实现;国家与国家之间再也不是远隔重洋、隔海相望;随着网络时代大门的开启,各国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在某种意义上,文化墙壁的堡垒已经在慢慢打破,原有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受到冲击,这一现象的危机感已经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在社会上,也从而也引发了跨文化研究的高潮。由于历史渊源不同,风俗习惯迥异,生存环境变化,宗教信仰等等不同,使得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根本性差异。欧美文化的渗透,加剧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拼,两种文化内在的矛盾,越来越激烈,从而对现代人尤其是对当代年轻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人文素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意识”视野中的当今文学创作感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沛好 《求索》2010,(6):199-201
文学创作,从根本上说是创作主体在审美领域的一种心理意识的产物。运用"意识"这一心理学的理论视野,从创作主体的心理层面上,去透析创作感知的特质及其形成的心理根源,可更为清晰地审视时下颇有争议的当今文学。在传统文化失落,而多元文化共存的当今社会里,当今文学创作主体的自我意识,鲜明地烙上了时代的烙印和社会文化的色彩。这些心理意识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创作感知,在不同的意识层次上形成不同的创作感知特质,从浅入深分别有:角色层感知、自我层感知、存在层感知、心灵层感知,呈现出当今文学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后现代多元化的创作态势。善于运用"静修"这一心理策略,能拓展和提升自我意识水平,从而提高文学的创作感知力,提升文学的创作品位,让当今文学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气质都深深浸透着传统文化的因子。传统文化成就了毛泽东 ,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毛泽东。本文拟从“大同”理想、知行观念和群体意识三个方面对毛泽东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略作管窥。  相似文献   

11.
刘进军 《青年论坛》2004,(1):119-121
经济与文化大省的山东 ,90年代后 ,都市题材小说创作陷入了困境。传统齐鲁文化熏陶下的乡村化山东都市 ,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山东青年作家在支撑着该方面的小说创作。“道德”以及对生命真谛的苦苦守望 ,成为了他们创作的主要亮色。而张炜与尤凤伟两位实力派作家则更是利用都市作为一个美丽的幌子去表达他们对现代生活的一种思考以及对人类自然本性与理想王国的张望。从而使山东都市文学充满了上升的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12.
周梦博 《青年论坛》2014,(3):139-146
莫言小说创作深受民俗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既是莫言小说创作的素材,又是莫言小说创作的源泉。因此,从民俗文化角度研究莫言小说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民俗文化的视角探讨莫言小说的创作,可以拓宽莫言小说研究的视野;通过揭示民俗文化对莫言的影响,探索莫言小说创作的源泉;莫言清醒的民俗学意识影响和制约着他的小说理论和创作思维,决定着小说的民俗化倾向;通过分析民俗文化在莫言小说中的影响、表现及其作用,探讨莫言小说中的意象所蕴涵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古人的一切观念、范畴、理论框架和心理习惯等,都是由和谐精神来生发、规范的。儒家的中和,道家的天和,佛教的圆融无碍,归根结蒂都没有跳出古典和谐圈子。和谐、和睦、平和等思想观念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潜在精神和气质。虽然在这些和谐文化中有着许多封建糟粕的东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也存在着许多对建构现代和谐社会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 ,意识形态是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作为过去历史活动的表征 ,经过选择和积淀的传统文化构成了特定意识形态观念体系的思想源泉和心理支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出现实对历史的延续 ,社会主义观念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底蕴与铺垫。认识和把握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由此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湘西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沈从文浓厚的苗族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赋予了作家认识世界的独特目光和审美情趣,孕育了他的个性,影响了他一生的处事态度。这种心理主导下的创作思想,在一个以汉儒文化和西方文明为主流的都市文化背景下,不失为一种特立独行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6.
建设创业文化,对于推动创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业文化是指与创业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氛围,其中包括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建设创业文化,既要冲破阻碍创业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更要从文化形成的渐进性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以创业实践培育创业文化,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建设创业文化。激活创业的主体。这是建设创业文化的核心。广大人民群众是创业的主体,只有唤起主体的思想大…  相似文献   

17.
白雪 《传承》2009,(22):154-155
《圣经》是基督教的主要经典,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圣经》中命途多舛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妇女极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极度悲惨的命运,也反映了基督教文化对女性的歧视,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职场小说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寒英 《求索》2010,(6):212-213,17
近几年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种描写职场生活的小说类型——职场小说,将中国当代职场小说纳入文化视野来观照,可以发掘出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及价值:从文化根源来看,职场小说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催生的都市白领消费文化的产物;从女性学的文化意蕴来看,职场小说凸显了中国当代女性独立意识的理性觉醒与现实对策;从文化价值来看,职场小说既具有正面的工具理性的价值,又消解着传统文学特有的提升心灵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容和精神品质既能够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塑造良好的人文和创新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实践活动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应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路径,从而增强传统文化对人民思想与实践、个体与群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白雪 《传承》2009,(11)
<圣经>是基督教的主要经典,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圣经>中命途多舛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妇女极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极度悲惨的命运,也反映了基督教文化对女性的歧视,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