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司法     
《人民政坛》2014,(1):5-5
<正>最高法院出台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司法解释据新华网2013年12月25日电,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的规定》,该司法解释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这个规定根据国家赔偿法,结合人民法院国家赔偿工作实际,针对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理国家赔偿案件作出统一规范。规定共二十六条,涵盖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  相似文献   

2.
《人大论坛》2008,(9):44-44
女儿状告父亲讨要房产,但父亲却身在美国。近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桩民事房屋纠纷案件。由于当事人远在美国且年事已高,法官通过网络视频举证质证。据悉,这是北京法院首次当庭用视频连线在国外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监督与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免受损失,根据《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陆上输送石油、天然气的管道(以下简称石油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石油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是指对石油管道的勘察、设计、制造、  相似文献   

4.
警察与检察官在我国法律中都被赋予了侦查权与控诉权,共同侦查处理我国的刑事犯罪案件,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在刑事案件的处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警察与检察官却时常会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影响了案件的顺利处理。理顺警察与检察官之间的职权关系,有助于促进两者的相互配合,提高其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质证程序是刑事庭审的核心活动,是法庭审查判断证据进而认定案件事实的前提,是刑事庭审中调查核实证据的法定途径。我国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以及检察机关指导意见虽然对质证程序予以规定,但相关条文规定粗疏简陋,对于质证主体、质证内容、质证程序并未明确规定,质证也未被上升至被告人权利的高度,同时缺乏必要的质证规则予以保障。在英美法系国家,质证是庭审当事人对抗的重要手段,在美国质证权是被告人的宪法性权利,并通过质证规则进行保障,对我国的庭审实质化改革有着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诉权理论与公民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刚 《求索》2011,(2):162-164
传统诉权理论以法律规定的实体权利架构诉权,忽略诉权当事人主体地位,视诉权为审判权的产物。诉权本是公民发动诉讼的基本权利。我国公民诉权保障缺乏,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体现律师证据责任的主要形式是依法举证和质证。辩护律师实现证据责任的目的是依法履行辩护职责,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辩护律师证据责任的全面实现有待理论上进一步探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独立上诉权被认为是诉讼当事人的一项核心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虽规定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却并未赋予其独立的上诉权,使得其当事人的地位名不副实。被害人是遭受犯罪侵害的直接对象,其权利的保障有助于实现刑事诉讼保障人权、惩罚犯罪的双重目的,缓解被害人在诉讼活动中的边缘化趋势,促进刑事诉讼的公正、效益及法治的实现。故应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尽管有观点认为:被害人作为独立上诉人不符合公诉案件的性质,可能造成角色冲突,增加二审法院的负担,但是,我们认为,从诉讼发展趋势来看,赋予被害人独立上诉权有其立法先例;从诉讼原则来看,被害人独立上诉权与我国刑事诉讼的原则并无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诉讼效率来看,赋予被害人独立上诉权并未从根本上影响诉讼效率;从诉讼结构来看,赋予被害人独立上诉权并不会导致诉讼结构的失衡与二审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9.
新《刑事诉讼法》有关律师辩护制度的重大修订,直接提升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与作用,拓宽了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范围,为律师执业提供了法律保障与救济途径,使律师参与刑事诉讼活动更为便捷。律师辩护权保障水平的提升实质上加深了辩护权与控诉权之间的对抗性,从而有利于刑事诉讼在平等对抗中实现人权保障与惩治犯罪的目标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司法鉴定结论质证主体方面,以质证主体质证力度抗衡为切入点,在明确不能实行纯粹的当事人主义质证模式,而应把审判主体作质证主体即采取由审判主体参加的质证模式下,大胆提出让专家成为人民陪审员,进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同时引进专家辅助人制度.以期完善司法鉴定结论的质证,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1.
王阁 《前沿》2011,(10)
基于理论上对传统诉权学说的重新审视和司法实务中不断涌现的权利救济需要,必须在诉权核心问题上寻求研究的观念更新和视阈突破。应摒弃传统的二元诉权学说,将诉权界定为一种纯粹的程序意义上的权利。同时应明确诉权作为一种具体的权利,其行使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而且在一定情况下诉权可以发生转移。为了保障诉权的正确行使,既要规制滥用诉权的行为,更有必要从法律运行的外部视角出发,为诉权行使提供诸多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刑事共同被告人的质证权是一项宪法性权利,其确立的法理基础是法治国家的自主原则和平等原则,证据裁判原则和严格证明法则。文章通过对英关法系、大陆法系两大法系的对比研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刑事共同被告人的质证权,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使该权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鉴定结论作为人类对物证的科学解读,在现今事实认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鉴定行为缺少标准化规范,庭审中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审查和采信程序缺失,需要完善质证程序。质证程序对于当事人、鉴定人、事实认定者,以及提高鉴定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质证程序的完善包括四个方面:保障质证主体质证权的实现;规范质证具体内容,让诉讼各方有章可循;强化质证方式的非书面性,鼓励诉讼各方出庭当面对质;更多关注质证的有效性,注重审前准备阶段聘请专家参与应诉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张军 《理论月刊》2003,1(12):116-117,122
质证是司法证明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诉讼活动基本程序之一。质证是法官认证的基础,只有在双方当事人针对对方举出的证据进行质疑、质问和辩驳,建立法官职权相对独立、当事人直接对抗交叉询问质证的程序模式,才能实现诉讼公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10,(8):4-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保障石油、天然气输送安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送石油、天然气的管道的保护,适用本法。  相似文献   

16.
诉权来源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诉权本质属性的认定。尽管有很多学说都从不同角度对诉权的来源进行了探讨,但尚未有一种学说真正、完全地揭示了诉权的来源。文章通过对诉权产生和发展历史的分析,指出,并不是来源于国家法律的赋予,也不是国家的恩赐,它是国民在特定社会发展过程和社会关系中所享有的基本人权的范畴。诉权具备普遍性和道德性。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控诉权中的保证被告人到庭受审权受到来自法院和公安机关的干扰,必须调整立法予以保障。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案件中的赃款、赃物处理程序存在明显的欠缺,导致公诉机关行使部分审判性权力,应通过修改与补充相关规定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8.
诉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但民事诉权的行使一旦超出合法界限,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剖析、阐述了民事诉权滥用的内涵以及对民事诉权滥用行为进行规制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并就对民事诉权滥用进行规制应注意的问题和如何进行民事诉权滥用规制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立平  陈元庆 《前沿》2007,(7):144-148
以诉权保障为本位是民事诉讼管辖制度设置的基本要求。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管辖制度主要是适应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诸多方面已难于满足诉权保障的需要。以诉权保障为视角,检视其内在缺陷,通过明晰标准、消除矛盾、关怀弱势、扩大自主、放宽异议等,强化其诉权保障功能和作用,是管辖制度诉权保障本位化的内在要求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司法鉴定中,受理审查阶段是保障案件鉴定顺利进行的基础和重要环节。要对检材签名的鉴定条件、样本签名的比对条件进行审查,以及明确鉴定要求。将法庭质证内容细化明确,既保证鉴定人进行鉴定的科学性、合法性,又为法庭质证方对签名笔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提供参考内容。这对保障法庭质证环节有实质有效地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