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尽管加大了党内监督的力度,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仍在孳生与蔓延,这固然与党内监督机制的不够完善有关,但是,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对社会监督(包括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重视,也是腐败现象滋生与蔓延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党内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的核心和根本,但党内监督必须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舆论支持,离开了社会监督,党内监督就会失去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监督要有党内监督和法律作保障,其监督权利要通过法律及党的政治力量来实现和加强。"一手抓党内监督","一手抓社会监督",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和根源上杜绝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里,必须在各种社会规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社会系统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对社会系统进行的管理活动,其实质就是对各种社会规范的实现。对各种社会活动———包括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可靠的监督,是使社会规范得到有效遵守的保障。因此,独立有效而强有力的监督体系,是社会建设趋于成熟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监督体系日臻完善,大体上已经建成了比较健全的法律监督、党内纪律检查、行政监察、财务审计等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权威监督体系,并初步建成了新闻媒介的舆论监…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闻舆论监督既有利于保障民众知情权的实现,又有利于促进刑事侦查权在法治轨道上有效运行。就终极目标而言,网络新闻舆论对刑事侦查工作的监督应当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然而,新闻媒体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本性决定其妨碍刑事侦查权正常运作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要保障网络新闻舆论对侦查活动的有效监督,还必须在法律上设置必要的界限,规范网络新闻媒体,排除网络新闻舆论对侦查独立的非法干扰,以保障司法独立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以党建国"和"以党治国"是孙中山政党思想的重要内容。"建国"、"治国"思想蕴涵了政党政治监督的思想成分。以"主义"为政治理念的引导性监督和以舆论宣传为主要手段的舆论性监督是孙中山领导的政党政治活动的两种重要的监督方式。本文从政治监督的视角对孙中山的政党思想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政治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监督主体包括党内监督、出资人监督、法定监督、社会监督等四个方面。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从健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整合监督资源、明确权责边界、创新方式方法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监督的体制机制,构建"大监督"格局,做到依法监督、科学精准监督,提高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监督作为一种"权利对权力"的监督模式,正深入影响着检察权的运作。一方面,网民朴素的道德情感和参与司法的热情,客观上助推了检察机关执法效果的有机统一;网络舆情所形成的强大舆论压力,也成为检察机关提高执法公信力的一种"倒逼机制"。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舆情监督与检察监督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网络环境的"司法广场化"与检察机关"司法理性"之间、网络奥情演绎的"民意审判"与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之间、网络舆情片面追求实体正义与检察机关恪守正当程序理念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为此,应从规范网络舆情监督检察工作的界限、网络舆情监督下的检察官角色定位、健全确保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构建一种回应型的检察权运行机制等方面,努力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实现网络舆情监督与检察监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科塞的"安全阀"理论为我们正确看待和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新的视角。环境群体性事件是引发社会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矛盾溯源于政府、企业、民众三者的利益无法达成共识。在事件处理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民众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相互之间的诉求无法得到公平协调,在不断碰壁后相对剥夺感不断加强,在舆论的刺激下矛盾可能会向负面发展转而引发冲突。在"安全阀"理论指导下,通过制度保障、提高民众参与度、舆论引导、第三方协调等渠道,相互监督,共同发展,可把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8.
科塞的"安全阀"理论为我们正确看待和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新的视角。环境群体性事件是引发社会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矛盾溯源于政府、企业、民众三者的利益无法达成共识。在事件处理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民众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相互之间的诉求无法得到公平协调,在不断碰壁后相对剥夺感不断加强,在舆论的刺激下矛盾可能会向负面发展转而引发冲突。在"安全阀"理论指导下,通过制度保障、提高民众参与度、舆论引导、第三方协调等渠道,相互监督,共同发展,可把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构想,它必然要求更为广泛的民主参与监督。公共舆论是当代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公共舆论的监督作用。但是公共舆论在发挥其作用时,存在理论上和现实上的障碍,需从公共舆论的形成、规范、方向三个方面找寻破除公共舆论障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公安刑事和解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可。如何对公安立案侦查阶段的刑事和解案件进行有效的检察监督,防止发生"当和不和,不当而和"的和解乱像,已成为当前"检力下沉"背景下,社区检察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社区检察监督公安刑事和解工作的监督范围、法理与现实条件、必要性及监督重点的全面考察,着力构建并完善社区检察监督公安刑事和解工作的专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由"人肉搜索"引发的"网络舆论暴力"愈来愈成为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舆论暴力"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意识形态的根源,体现了在网络世界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以及单向度性.为此,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流意识形态为引导,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大法律监督、开展网络伦理教育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网络真论在监督社会、维护公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化解网络舆论可能引发的暴力倾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矛盾着的对立面既斗争、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一府两院”监督的体制,如监督与被监督、制  相似文献   

13.
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司法独立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监督制约的独立,司法权的行使也应当受到监督,否则就会产生司法权滥用和司法腐败现象。在对司法活动的多种监督中,传媒监督是一支正日益受到重视的、强有力的监督力量。司法独立与传媒监督二者之间有着矛盾冲突,司法独立对传媒监督具有排斥性,而传媒监督对司法独立具有天然的侵犯性。当前,在价值取向上我们应当侧重于对传媒监督的保护。同时,传媒对司法进行监督也必须遵守客观公正、尊重司法特性、报道与评论分开、自律等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4.
法律监督是硬性监督,其结果具有很强的效力,但其程序严密,成本高昂,导致效率低下。而舆论是软性监督,可以及时有效地反映社会问题,维护大众利益。舆论监督走向法治,有利于督促预防国家机构及工作人员合法正常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15.
民事执行监督基础理论是化解"执行乱"和缓解"执行难"困境的理论原点和逻辑起点。对执行监督理论的解析,首先,涉及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执行监督与执行救济的概念辨析,以准确定位执行监督的本质;其次,需要从执行监督的类型上比较各种监督方式的优劣,得出必须加大程序性制度监督的构建;再次,执行监督机制实际有分权制约和程序控权两个层面;最后,执行监督还应包含两权分立、相互监督原则,程序性监督原则和体现效率与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落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重要思想,既要加强对权力的科学合理配置,又要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既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又要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从而确保权力的正确运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统筹监督",构建多元化监督体系,不断提高权力运行质量,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的集中体现,必须从政治高度加以深刻认识并自觉践行.  相似文献   

17.
对公安机关实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需要.监督必须遵循原则,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结合,形成完整的监督体制.要搞好中国共产党、国家权力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审判机关、行政监察机关、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和公民等对公安机关的监督;搞好督察、行政复议、审核和执法检查等.  相似文献   

18.
对权力监督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原始社会后期的"公共权力",还是由此演变而来的阶级社会里君主的"私人权力"或统治阶级内部的"公共权力",以及大多数较为复杂的社会其他权力,都以委托代理的方式运行,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权力活动演进的必然结果.权力委托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就必须对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和控制,使权力始终有德才信用较好的代理者和合理的体制与运行机制,从而达成权力活动的目的,这也是实现"人事相宜"与"权事相宜"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重职责。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内容。检察机关在履行好诉讼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应不断深化和延伸各项职能,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为了增强监督的合力与实效,必须通过《监察法》的实施形成党内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和民主监督等的贯通,形成中国特色权力监督与制约体制。监察机关是履行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行使国家监督权。《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其他国家机关必须予以协助与配合,从而建立了以监察监督为核心,其他监督相互贯通的衔接机制。审计监督具有反腐败职能,审计机关通过审计活动监督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国有企业及其公职人员是否遵守财政经济纪律,是否涉嫌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审计机关的反腐败职能与监察机关的反腐败职能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我国应当基于监察监督和审计监督的性质、特征和职能,依照《监察法》的原则、精神和具体规定,构建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协助与配合关系,实现审计监督与监察监督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