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是对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营商环境法治协作治理问题的研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要求建立长三角区域营商环境法治协作机制,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现阶段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法治协作已经取得的成果入手,指出当前营商环境法治协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分别提出相应的优化治理路径,助力长三角营商环境法治协作机制的建立,助推营商环境法治化,推动长三角区域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内容摘要:公安文艺是公安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公安法治文化的有力媒介和最有影响力的手段。新时代繁荣公安文艺应服务实战、重视人才、提升品位,从而把握公安文艺的时代导向,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增强公安文艺的法治魅力,凸显其在公安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培育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维护法治权威、滋养法治力量、营造法治语境、弘扬法治精神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治视阈下制度反腐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在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从运动反腐到权力反腐,反腐措施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制度反腐,是用制度和法律的手段制约与监督权力的行使,以反对腐败的一种防治方法.为了保证制度反腐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从完善立法、透明执法以及齐备监督机制等三方面来做努力.  相似文献   

4.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是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民主党派成为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社会力量,民主党派以参政议政的方式把握社会法治热点和难点,提交法治方面的提案,开拓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新领域,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法治建设作出民主党派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智能辅助裁判系统于各地法院落地生根,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案多人少难题、提高了司法效率,而且在辅助法官办案的同时,也促进了法律的适用统一和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还推动了司法实践中类案类判目标的实现。而人工智能与司法裁判的结合尚处于发展阶段,仍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正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类案类判,规避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完善技术和相应规范,以保障司法智能化进程的法治化运行,就成为当前人工智能司法应用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宗教极端主义是宗教的蜕变,在我国新疆地区,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沆瀣一气,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新疆地区的宗教极端主义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以及内外部影响因素的,而且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加剧了极端思想的传播。因此,可以借鉴外国治理宗教极端主义的经验,从政教关系和利益分层的角度来研究宗教问题,依据我国国情,从立法、政策、思想三位一体去极端化,实现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8.
9.
10.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大力提升公民法治思维能力。大学生是最具思想活力的社会群体,全面提升公民法治思维能力离不开大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大学生法治思维能力可以从精神层面、知识层面和行为层面三个维度来理解。提升大学生法治思维能力,必须对大学生法治思维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增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效果、营造大学生法治社会氛围、净化大学生法治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树立法治取向,是从传统党的建设向现代政党治理跃升的重要指向。中国执政党治理的相关问题必须置于法治视阈之下加以深入研究。政党与国家的关系大体可以归为间接型和直接型两大类型。中国政党制度下,执政党建设状况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那种政党与国家间接型关系要更加显著。改革开放后执政方式转换需要在政党治理上作出回应。政党治理不能拘泥于自身范围的单向思维,政党、国家、社会的复合结构要求执政党调整内部治理的方略。政党与国家直接型关系下紧密而适度分离的原则,对中共转换执政方式和自身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法治视阈下中国执政党治理必须处理好执政党的主张与国家意志、党的制度化建设与国家法治化、党的纪律与国家法律、党的领导者个人意见与权力公共性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形成的宏观背景下加强地方法治建设,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坚持特定的原则和尺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立法工作制度、监督工作制度、重大事项决定制度、选举任免工作制度等,实现其在法治建设中法律创制、程序规范、秩序维护的形式功能和权力约束、权利保障、文化弘扬的实体功能,创建地方法治建设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3.
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法治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进行法治建设关乎完善民主政治、健全经济体制、促进文化繁荣和和谐社会建构等重大意义,是当今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其实践策略是:加强法治教育宣传,树立以人为本法治理念;完善法制体系建设,促进法治体系建设;社会共同力量支持,促成法治社会形成。  相似文献   

14.
法治思维是指国家权力的行使者按照法治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公安机关既是法治思维的首要践行者,又是社会法治思维形成的重要推动者,在开展虚拟社会警务工作中同样必须积极践行法治思维,从思想认识上准确把握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在具体执法活动中摒弃与法治思维相悖的观念与做法,坚持法律至上,推行程序公开,维护公平和正义,切实保障公民权利,扎实提升公安机关的涉网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17.
法治建设的大力推行为规则治理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境遇,加快了以规则为主导的社会自主治理模式的成型。然而当前我国规则治理的实现仍面临着凸显的社会矛盾对法治价值观造成的冲击、对传统社会治理资源利用的扭曲、政府在法制权威塑造过程中产生错位等问题。法治中国视阈下规则治理路径需要从由政府引导的社会各行为主体构建规则思维,提升规则治理认同感;规范执法,合理利用传统治理资源;矫正错位,加强法制建设权威,建构多元化治理等方面来寻求。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应当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展现出来的。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效发挥法治在党员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构建培育和践行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路径要将其置身于整个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中,有针对性地设计行为载体、搭建法治平台。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旧公共卫生事件交错爆发,成为严重危及全国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之一,泛长三角经济圈也在所难免。面对公共卫生的安全化和区域化态势,泛长三角公共卫生安全防治需要引入区域共治的思维,将防治地区公共卫生安全纳入区域合作框架之中,从多元主体、共赢理念、共同利益、合作组织、制度机制五个维度探索区域合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以国际法管理全球事务的全球治理时代,WTO无疑是自成体系的法治模式。由于全球化的深入和金融危机后各国对经济管理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反思,WTO经历着全方位的体制挑战和博弈,处在为适应国际体系深刻变革而不断调试的过程中。WTO法治需要以公正、公平为圭臬,以发展为导向,通过不同层面的合作共赢弃旧扬新,构建实现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法治化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