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大姐     
母亲最讨厌的人是大姐。 大姐长我20岁。她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有一样,就是倔犟。她爱和母亲唱对台戏,母亲让她往东,她偏往西,常常气得母亲抹眼泪。也许是基于这个缘故,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冬日,母亲便把20岁的大姐嫁了出去。  相似文献   

2.
说起十师幼儿园的何红娟老师,所有认识她的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人们钦佩她不仅因为她被评为师十大杰出青年,是师屯垦戍边奖章获得者,更因为她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可敬的母亲、伟大的母亲。何红娟自幼丧父,唯一的哥哥又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母亲年迈需要照顾,生活的磨砺铸就了她坚强自立的性格。婚后她有了可爱的女儿,可丈夫工作忙,常常出差顾不上家,工作和生活的双重重担沉沉地压在她肩头,可这并没有  相似文献   

3.
思念母亲     
7月22日,是母亲的忌日。1988年的这一天,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二十多年来,我从未停止过对她的思念。我常常触景生情,看到街上和她年龄相仿的老太太,总会与母亲联系起来。我想,如果妈还活着该多好。我思念母亲,同时怀有深深的愧疚,愧疚的是没能好好孝敬她。我是母亲最小的女儿,自然多了一份疼爱。结婚前,我和母亲睡在一个床上,记得每天晚上母亲上床后总会说:"唉,今天又累了一天。"那时我怎么就不会给她捶捶背揉揉肩,按摩一下劳累的双腿,再说几句让她高兴的话呢?1975年夏天,我高中毕业后自作主张报了名插队下乡。母亲知道后说啥也不让我去,她舍不得让从未离开过家的我到农村睡通铺,抡镐头,被风吹,被日晒。可  相似文献   

4.
十枚硬币     
在我母亲的心中,我们是她明天最美好的希望和期盼。母亲常常在煤油灯下缝补一家人的衣服,我和弟弟则躺在离她不远的床上,她一边缝补一边唠叨一些话在我们耳里。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等明天你们长大了,我们的日子会比现在好很多,你爸爸没这么累,我们也没这么辛苦了。我们在母亲期盼的明天里磕磕绊绊地成长着。  相似文献   

5.
出生于曾氏正骨世家的闫桂香在母亲的熏陶下长大,看着一位位痛苦不堪的伤者在母亲手下神奇般地康复,闫桂香暗暗下决心长大后也要像母亲一样为病人解除痛苦。第一次看病,是在她17岁那年,新源县肖尔布拉克新村一位姓马的中年男子从脚手架上摔下,肘关节脱位,母亲带着她一起出诊,她和母亲轮流为伤者捏骨复位,由于她手法准确,悟性极高,触感敏锐,母亲当即决定在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叮嘱     
《党建》2017,(4)
<正>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我再次捧读那些泛黄的信笺,不禁泪如雨下。我感念母亲,是她给我生命,给我信仰。母亲没有读过书,但是懂得道理。她能够砸锅卖铁供我读书,给我讲"沂蒙六姐妹"的故事,还经常教育我要懂得感恩。母亲不是党员,但是她信党爱党。2002年,我在读大学期间加入党组织。我写信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后来,弟弟告诉我说,那封信,母亲缠着他念了10多遍,还一个劲地嘱咐  相似文献   

7.
小武  北春 《党员文摘》2008,(1):38-40
她是一个从来没见过自己亲生母亲的弃儿,却在丈夫死后独自赡养着三位母亲。同时,她还抚养一名弃婴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8.
我的母亲董竹君,生于1900年。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母亲出身贫苦,13岁时不幸沦落青楼卖唱。母亲天生丽质,不久就成为青楼名媛。但是她不甘浮华,在结识革命党人以后,逃出火坑,成为民国初年的都督夫人。 母亲在日本受了资本主义的教育,回国以后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的统治,她抛弃荣华富贵,带着四个未成年的女儿,毅然离开身居高位的丈夫,到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方——上海。 从此,她白手起家,开始自我奋斗。她筹资金、办工厂、开餐馆,还要教育子女。她百折不挠,终于在上海滩成了中国的第一代女企业家。她是闻名全国的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 30年代,母亲结交共产党人,接受进步思想。她自己创办杂志,宣传妇女解放。她帮助、掩护共产党的秘密工作者,营救被捕的人。后来,她还把自己的三女儿董国瑛,送到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 抗日战争时期,母亲流亡菲律宾,在战火中漂泊异乡。后乘难民船绕道朝鲜,回到祖国。 全国解放后,母亲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在文化大  相似文献   

9.
世界     
铁凝 《党课》2011,(20):125-127
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要过年了。 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她应该往旅行袋里装什么了——都是些过年的东西,她将要与她的婴儿同行,去与乡下的娘家团聚。  相似文献   

10.
母亲在,是子女的幸福母亲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过来,语速很慢,含混不清,仿佛远隔着万水千山。我的话,她似乎听不见,最近经常是这样。母亲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老了,耳朵有点聋了。"我为此焦灼不安,在网上搜索助听器,挑选了一款最好的。我想让母亲尽快用上助听器,希望她能恢复听力。母亲今年98岁,我每天晚上和她通电话,20多年没有中断过。不管我走到哪里,哪怕到地球的另一边,也要算准时差,在北京时间晚上9点半给母亲打电话。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幸福     
正读了文学家胡适的《我的母亲》这本书,让我感受深刻,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性性格。这让我不由想起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地主家的女儿,我的姥爷是一个拥有百亩良田和几十名长工、短工的大地主,母亲的亲戚全是当地有钱的人。家乡的土地给过她温暖的童年,地主出身和大小姐的身份,也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为了摆脱自  相似文献   

12.
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她和母亲生活在上海的一条弄堂里。生活虽然艰辛,但母亲并未委屈孩子,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她并不贪玩好动,也不在弄堂里打闹,爱静静地呆在家中的小屋翻翻书。好静的她被母亲送到少年宫艺术班学习舞蹈,每周她都得乘公交车赶很远的路去上课。虽然她对舞蹈的兴趣并不高,但她知道母亲是用省吃俭用的钱供她学习,因此学得还算认真努力。  相似文献   

13.
她是一个经历过新旧社会更替的老人。很小的时候她就失去父母成了孤儿,过着辛酸苦难的日子。那时。孤苦伶仃的她非常渴望能得到母亲的关爱和呵护。1949年。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也解放了广大的中国妇女,给了她们地位和自由,也给了李毓芳母亲般的温暖。这种温暖和关爱让李毓芳坚定地认为,自己苦苦寻找了半生的那个母亲就是中国共产党。她深情地说:“我是个孤儿。没有父母,潜意识中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母亲,党啊。您就是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14.
家的风标     
《党建》2017,(2)
正母亲上过学堂。她说,上小学时她的学习成绩很拔尖,先生经常给同学们读她的作文。后因外祖父病重,她不得不辍学。母亲个子不高也不漂亮,却是在300多个纺织姐妹中,因干活踏实而被录为正式职工的唯一年轻人,也成为外祖母一家人的指望和自豪。母亲18岁就和当军人的父亲结了婚。有一年,部队办夜校,母亲终于有了学习的机会。那天,母亲特别兴奋,第一个报了名。母亲  相似文献   

15.
母亲老了。今年八十有五的她,确实老了。在日复一日的朝朝暮暮中,母亲显得有些心烦意乱。她终日只能在她的世界里感叹岁月。  相似文献   

16.
母亲,我爱你     
<正>我的家在山里。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一生没有走出大山一步。我的母亲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饱经生活的苦难和岁月的沧桑,但她平凡而又伟大,朴实而又广博。风霜虽浸染了满头银丝,但母亲依然以坚强的性格,让时光的刀痕雕琢她满脸的皱纹。  相似文献   

17.
<正>母亲去世37周年了,她英年早逝,离开时才37岁。母亲留给我的仅是那短暂的十一年记忆,而那记忆是那么完美。我的母亲郭桂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响应祖国的号召,从河南带领一批青年妇女支援新疆建设,来到大漠深处的塔里木垦区。十八岁的她在老家已是公社  相似文献   

18.
陈瑞生 《湘潮》2010,(8):24-27
<正>在我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彭儒给了我无穷的精神鼓舞和鞭策,她那慈祥的母爱也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幸福。虽然我已古稀之年,但母亲那丝丝不断的舐犊之情,仍然一如既往地温暖着我。她的爱,犹如她的血液一样,永远在我的血脉中流淌。母亲渐渐地老了,但她永远像一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足迹     
母亲去世已整整47年了.当时我俩年龄还小,一个(沁平)10岁、一个(夏平)9岁,对她了解不多,对她的身世也不甚清楚.最近,由于父亲写回忆录,我们系统地阅读了母亲生前的一些材料,包括她写的自传和日记,走访了曾经与母亲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才对母亲有了比较深的了解,母亲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逐渐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清明节到了,我多么思念在天堂里的妈妈。妈妈已经离开我十年了,我多想知道妈妈在天堂里是否过得好。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坚信,母亲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尽管她的外表是那样的平凡,命运是那样的坎坷,人生是那样的平庸,但她却是我心中最伟大的母亲。俗话说,胎儿"七活八不活",我是八个月早产的。母亲生下我后,有人劝她,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