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将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既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型政党制度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和完善党对国家治理的领导,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构建和完善治理效能转化的制度体系,从而准确把握好制度与治理间的相互关系和客观规律,优化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制度的有效性及其执行的高效性是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治理有效的显著标志。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治理效能彰显制度优势;治理效能内在地通过良善的制度转化获得,并以制度优势外在表达出来。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相应的条件,制度结构体系方面既需要完善纵向制度结构体系,规避“木桶效应”,又需要健全横向制度结构体系,克服“拖累效应”;制度执行能力方面需要坚定制度自信、坚守制度立场、坚持制度督查,增强制度执行能力,提升治理效能;制度运行机制方面需要创新制度运行的动力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与评价机制,通过制度之治不断推动“中国之制”的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中国之治”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应急管理制度是一套涵盖应急管理全部要素的制度,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探讨应急管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既要认清应急管理制度的多重优势,即价值优势、运行优势和保障优势,同时也要厘清将应急管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内在机理与实践依循。应急管理制度之于应急管理实践具有定向的政治效能、规范的制度效能以及聚力的整合效能。因此,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人民为中心为内在要求、以制度专业化为重要依托、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主要抓手,以利于应急管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新型政党制度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范式,充分展现出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核多元”的政党结构、协商合作的政党关系、开放包容的整合机制。以上优势的发挥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治理的效果。相应地,国家治理的效果也是衡量新型政党制度的标准,两者相互影响。目前,考察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效能之间的互动逻辑,探索制度优势的转化路径,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与历史逻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中有着独特优势,从党际关系看,政党关系紧密团结,形成合作治理优势;从党政关系看,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形成协商治理优势;从党社关系看,利益代表广泛多元,形成民主治理优势。要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坚持党对这一过程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要从主体建设和制度供给两个维度着手:一方面,依靠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激活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双向发力;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制度供给,推动多党合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在政治保障、政治底色、价值取向、运行逻辑、结构特性方面存在着内在耦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优化决策施策、促进科学治理,扩大政治参与、推进民主治理,聚合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治理的显著优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可以从提升治理主体能力建设、激励和吸纳各方共治,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坚定新型政党制度自信,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升人民政协协商质效方面进行路径探寻。  相似文献   

9.
10.
“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制度的“三大”独特优势,也是解读“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在全球抗“疫”大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更加凸显。新时代,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促进中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继续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创新制度的适用性与科学性;必须持续强化制度思维和意识,提高维护制度权威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必须健全制度执行机制,确保执行监督考核的严肃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制度优势决定着研究生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价值逻辑。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制度优势作为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彰显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源性优势、研究生教育的人民性的价值性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运行性优势以及全面依法治教的保障性优势。从转化的指向性出发,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制度优势的转化需遵循“价值-效能”逻辑、“制度-效能”逻辑以及“治理-效能”逻辑。基于此,为有效推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应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生教育治理理念、形塑多元主体共治的研究生教育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构建数据驱动的研究生教育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技术手段应用于疫情治理的成功实践,探索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技术路径,采用“制度-技术”的分析框架,关注我国疫情治理中制度如何吸纳技术应用于治理实践以及技术嵌入对于制度变革和治理效果的影响。制度与技术的双向互动推动疫情治理:一方面,党政机构通过吸纳先进技术工具以完善疫情治理程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党领导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势等转化为疫情治理的实际效能。另一方面,在人民至上的制度价值引导下,技术发明、运行、应用的逻辑及其内在的规范性、程序性要求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有效嵌合,推进民主制度优势和文化制度优势转化为疫情治理的民主实践和有效的全民抗疫动员,最终形成了制度与技术的良性互动,由此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强化制度优势。基于“制度-技术”的分析框架,提出坚持技术创新与治理变革,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变革;完善制度法规,加强技术治理风险防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性。如何把国家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既是党在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必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出发,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和水平,切实把国家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特色教育领导制度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巨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功能优势,这些优势能否高效地转化为教育治理效能,关涉到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教育领导制度优势要更好地转化为教育治理效能,需要把握好制度、主体、效能这三个关键性要素及其互动关系。教育领导制度是优势转化的依据和保障,治理行动和治理能力是制度优势转化的中介要素,教育治理效能是制度优势转化的结果。教育领导制度优势的更好转化需要创建价值引领、能力建设、协调运行、监督制约四个机制,从而使“善制”转向“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