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普遍建立了抗日儿童团。抗日儿童团是由青年救国联合会指导的集抗日救国、生产自救、学习文化于一体的儿童群众组织。陕甘宁边区抗日儿童团是"儿童运动中的主流"之一,在边区政府和边区青救会的领导下,以"抗日"和"非政治"为基本原则,组织边区儿童做力所能及的抗日救亡工作,如支援前线、带路送信、站岗放哨、宣传抗战、拥军优属、生产劳动及开展学习、文体等活动,成为中共最年轻的后备力量,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略述淮北二地委的减租减息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4年8月,彭雪枫、邓子恢领导的新四军四师,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向豫皖苏边区挺进,打通被日本侵略军隔断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与华北、陕北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恢复扩大淮北抗日根据地。我四师两个主力旅挥师从路东西征,取得了小朱庆、八里庄、保安山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歼灭日伪顽军13000余人,进而重新恢复了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是年11月,经淮北边区党委批准,下辖永城、萧县、宿蒙、宿怀、宿西、永涡、永商毫、夏邑等8个县的淮北路西抗日民主政权组成,并组建了中共淮北二地委、二专署、二分区。  相似文献   

3.
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其地域范围包括河南省中部、南部和湖北省的大部,以及安徽、湖南、江西省与湖北的边界地区.第一部系统全面反映鄂豫皖湘赣边区人民和新四军第五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艰苦创造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的史书——《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史稿》,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由马洪武教授主编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是当前出版界难得的一本好书 ,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专著。第一 ,该书是一部关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通史 ,填补了该史学领域的一项空白。首先 ,近年来各地出版了一些敌后抗日根据地史 ,也包括华中各抗日根据地 ,可是都是各自省属范围或地区范围的抗日根据地史 ,如江苏省编写出版了苏南、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史 ,安徽省编写出版了皖江、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史 ,湖北省编写出版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史 ,浙江省编写出版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史 ,河南省编写出版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史等…  相似文献   

5.
<正>给《抗敌报》《晋察冀画报》题词新闻出版机构是边区文化战线上的一个很出色的部门,重视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聂荣臻对此十分关心。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党中央委任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刚刚创建一个月,日军就对边区发动了第一次围攻。在这次反围攻作战非常紧张的时候,聂荣臻找来当时担任晋察冀省委书记的黄敬和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等人,商讨创办  相似文献   

6.
正冀鲁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1938年夏,杨得志奉命率部东进冀鲁豫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在冀鲁豫边区的5年零3个月,他为建设敌后重要抗日根据地——冀鲁豫边区做出了杰出贡献,不仅其军事指挥艺术载入军史上,而且他高超的统战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确保了根据地的扩大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政策魏芙蓉,郭永学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华中地区、山东地区等抗日根据地的创立,随着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健康发展,各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抗日根据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  相似文献   

8.
在阴云密布的日子里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成立后,西北革命根据地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从而成为中央红军和各路红军北上抗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1935年5月,陕甘边区的党政军机关移驻甘泉县洛河川下寺湾一带,习仲勋随边区苏维埃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发展到19块。从地域上看,各抗日根据地基本上是建立在一个省份的某一局部边区或数省交界地区,惟独山东抗日根据地是比较完整地建立在原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形成全省规模。虽然津浦路以西的地区被划归冀鲁豫边区,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体部分的完整性影响不大,且该地区在1941年6月以前仍归山东分局领导。为什么山东抗日根据地能够在一个省份内完整、统一地形成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山东境内山地、湖泊和平原交错,沿海港湾较多,矿藏和物产丰富,并且人民富有反抗传统,为建立大片根据地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任远 《党史文汇》2022,(10):18-23
<正>晋察冀边区是全民族抗战时期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制度最早实施的地区之一,彭真曾任北方分局(后改称晋察冀分局)书记,同聂荣臻等同志建立并巩固了这块革命根据地。彭真根据边区的具体实际主持起草了具有地方宪法性质的纲领文献《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二十条》(即《双十纲领》),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1.
王奎 《党史文汇》2013,(6):35-41
1938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以阳城为中心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成立了中共晋豫特委(1939年1月改称"地委"),组建了以唐天际为司令员的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通称"唐支队"),在敌后开展抗日斗争。1938年9月至1939年,胡晓琴在阳城担任县委书记。其间,正是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也是对敌斗争极为复杂严酷的时期。作为晋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与腹心之地,阳城无疑是斗争的焦点地区。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6,(1)
苏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共领导的新四军在华中最早开辟的根据地,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和浙江、安徽的一部分。沪宁杭沦陷后,苏南成为日伪统治地区的心脏地带,也是汪伪政权的核心区域。苏南抗日根据地在与日伪顽的斗争中,为贯彻党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做出了关键性的作用。因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和价值,对现有成果进行梳理,对研究苏南抗日根据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正冀热辽根据地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战胜利时东北境内唯一的抗日根据地。冀热辽根据地的建立和斗争,是晋察冀边区对东北抗日斗争作出的重要贡献。晋察冀根据地的重任事实上,由于紧邻东北地区,晋察冀根据地一直承担着党中央赋予的与东北抗日斗争战略协同的重任,与东北抗日斗争有着密切关系。自"九一八"沦陷时起,  相似文献   

14.
1938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创不久,就遭到日寇5万兵力的大围攻。聂荣臻司令员和中共北方分局书记彭真同志,率领晋察冀边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从山西省的五台地区,转移到河北省平山县,在那里安营下寨,指挥边区军民的对敌斗争。  相似文献   

15.
曾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的彭雪枫,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1938年春夏之交,徐州、开封相继失守,豫东皖北沦陷,日军打通了津浦线,并控制了三条交通线。党中央、毛主席及时提出了向鄂豫苏皖四省敌后发展的战略方针。在这种情况下,彭雪枫奉命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后改为六支队、新四军第四师),从河南竹沟开赴豫东皖北,进行敌后游击战争,为创建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淮北抗日根据地作  相似文献   

16.
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宣告华北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正式成立.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在聂荣臻和彭真同志直接领导下创建的晋察冀边区,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全边区的广大军民精诚团结,同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不断壮大根据地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各方面的社会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使边区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薛腾 《党史文苑》2012,(2):12-14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根据地,是由山东地方党组织通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而创立和开辟的,而后又在1939年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入鲁期间获得了巩固和扩大。但是,自1941年春起,由于日伪顽的疯狂进攻和山东地方党政军机关工作方式的失误,致使山东抗日根据地遭受巨大损失。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刘少奇受党中央委托,于1942年4月来到山东,对山东地方党政军给予全面指导,为山东抗日根据地扭转被动局面、渡过难关并走向新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初,由于侵华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党中央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40年代初,日军的疯狂破坏与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造成巨大损失,民众生活困苦,边区财政入不敷出,严重威胁着抗日根据地的生存。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政策,裁减冗余人员,倡行精兵主义,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军队战斗力,缓解群众负担。精兵简政政策的推行,不仅在团结解放区军民度过财政经济严重困难和休养生息民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来的政权建设、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精兵简政,被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誉为"精兵简政的模范",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爱民如手足”是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在领导军民创建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过程中,向全体官兵提出的要求,并且率先垂范。因而,在根据地内军爱民、民拥军,蔚然成风;豫皖苏边区人民赞誉四师为“天下文明第一军”。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