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必须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这是事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保证。换句话说,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是领导一切的,而绝不是片面的、零散的、局部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具有三重价值意蕴,即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使命的本质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和根本、统揽"四个伟大"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第一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突出强调了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统领地位。这是对十九大报告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重大政治论断的制度确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领地位和制度优势,须深刻理解党最高政治领导地位的理论、历史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新视点     
《新长征》2020,(1):62-6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并就此提出6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要求。其中,"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事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全面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相似文献   

6.
刘光明 《党建》2020,(3):2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决定稿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突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关键""根本"这两个关键词,明确了党的领导及其制度在国家治理中至关重要的地位作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紧紧扭住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不放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创造新时代更加令人称叹的"中国传奇"。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突出位置,并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全面体现到各方面制度安排中。这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必须准确把握的关  相似文献   

8.
《实践》2020,(1)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部署了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描绘了"中国之治"的美好前景。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全领域和全过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通过健全总揽  相似文献   

9.
围绕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了需要坚持和完善的六个方面的党的领导制度,并把制度完善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是,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构建中,基本规则的缺失是一个明显不足。对此,要正确认识健全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基本规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健全完善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基本规则的主要思路,着重围绕信息公开规则、调查研究规则、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决策规则和责任规则进行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基本规则的构建,使规则作为配套党内法规在党的领导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20,(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并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的制度作出部署,其中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排在第一位,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深入贯彻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国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显著优势进行了总结。在四中全会《决定》总结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中,被列在第一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这个首位的优势,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论断的延伸和拓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理念,建立和不断完善了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特色的政治制度。我们可以从理论、实践以及现实三个维度认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与"13个坚持完善",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并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中的首要位置。新时代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首位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制度逻辑依据,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把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和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作为党的领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深刻揭示了治党与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在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9,(22)
正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一主题,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建构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整体框架,筑牢了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其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为全省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20,(7)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尤其是关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体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  相似文献   

17.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全面总结历史性辉煌成就,擘画定国安邦的制度蓝图。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概括,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如何正确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这一决定,深刻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并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的制度作出战略部署。透过这13方面的制度安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