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督在现代政党组织内部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政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从组织行为角度分析,党内监督实践演变是一个组织行为变迁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适应不同时期历史环境的变迁,党内监督实践经历了探索起步、曲折发展、全面建设和战略提升四个阶段。通过建构组织行为分析框架,发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实践呈现出调适性嬗变的逻辑理路。即为适应不同时期的组织环境,党内监督主体遵循着从自身建设向体系建构的发展规律,党内监督对象遵循着从正人向治权的更替规律,党内监督方式遵循着从运动治理向常态治理的转化规律,党内监督内容遵循着从表层逻辑向根源迭代规律。鉴往知来,立足新时代,应分别从限制与规范、惩处与预防、制度与技术三对概念思考未来党内监督实践目的、策略和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党内法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纪律性的重要方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大背景下,党内法规已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与规范的法律体系一样,党内法规体系的建构必须同时注重实体性党内法规和程序性党内法规的协调统一,程序性党内法规是确保党内各项实体制度科学制定并得以严格落实的重要保障。当前党内程序性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于实体性法规,基于此,遵循程序正义原则,以公平为导向,注重人文关怀,并运用法学思维,借鉴现代法治因素和国家立法经验,不断提高党内立法技术特别是程序性党内法规的立法技术水平,以实现党内法规体系中实体性法规与程序性法规的有机协调是加强当前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温泽彬  苏升 《长白学刊》2023,(5):91-99+2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是支撑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双重路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在国家治理领域的变革具有全面性、主动性和规范性特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一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依法治国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支撑是直接的,而依规治党的支撑是间接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双重路径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通过静态的规范体系和动态的制度体系来发挥。静态的规范体系可分为整体规范体系和保障性规范体系,前者指涉国家法律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整体,后者指涉推动规范文本向制度实践转化的党和国家监督规范体系。动态的制度体系包括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制度、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以及法治保障体系。规范体系和制度体系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支撑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走向法治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法规的制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作为正式的国家政党制度肇始于新中国的成立,其制度实践深深嵌入于政党—国家的政治建构之中,体现出政党规范与国家法律的协同发展轨迹。党内法规从政党内部规范向国家法律体系的转换,需要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与法治方法重塑党内法规的规范性、民主性与科学性,更需要在党领导的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统筹推进、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但其长期处于规范性的学术研究视野之外。从规范形式来看,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首先并主要通过党内法规制度来建构。从规范效力来看,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背景下,党内法规制度效力的"外溢性"理论需要重新修正。从规范冲突来看,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与法律规范体系的内在张力从思想理念层面转移到了具体制度层面。从规范逻辑来看,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遵循法治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我国法律制度、法律运行、法律实现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实践体系。从结构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国家法治体系、党内法治体系、军事法治体系;从内容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国家法治体系、党内法治体系、军事法治体系三者具有目标的一致性、位阶的层次性、成效的相关性、作用的能动性,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依规治党不断走向成熟理性,走向用法治思维管党治党。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理论层面、历史层面、现实层面和发展层面的逻辑演变。从理论逻辑来看,依规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依规治党是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经验和规律的升华总结;从现实逻辑来看,依规治党是新时代对运用党内法规制度管党治党整体化操作困境的探索;从发展逻辑来看,寻求管党治党的多重价值指向是新时代依规治党的路径选择。从逻辑演变的角度出发,阐明依规治党的理论来源、发展历程以及现实困境,使新时代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和推进依规治党更具理论价值,契合现实旨归。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内法规事业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党坚持立规先行,明确党内法规发展新定位,加强党内法规“质”“量”供给,提高党内法规体系化水平,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狠抓制度实施,严格执规、科学执规,捍卫了党内法规制度权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巩固群众基础,不断彰显党内法规治理效能。立足新征程,深化依规治党实践,必须增强党内法规制度自信,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从根本上破解“执规不严”难题,补齐党内法规学科建设短板。  相似文献   

9.
规范党内法规制定主体是加强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首要任务,决定和影响着规范行为、规范监督党内法规制度的质量和成效。建议:第一,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和综合运用其他党内法规规定及精神,以职能单一性为标准对有党内法规制定权的中央各部门范畴进行研判和界定,党内法规制定主体不应当包括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的党的机构;从维护党内法规的统一性、权威性考虑,应当从主体资格上有效防范党内法规"规出多门"。第二,应科学规范党的中央组织制定党内法规的权限及名称。明确规定准则一般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批准,必要时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党内法规中的条例一般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必要时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批准,特殊情况下由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审议批准通过。第三,改变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长期习惯性做法,把此项职权转交给同级党的委员会;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准则、条例等基础性、主干性党内法规坚持一体遵行原则,省级党委的任务重在执行落实;拥有党内法规解释权的中央部委指导省级党委把党内法规制定工作重点转移到制定单项实施规定和党章、准则、条例没有规定的空白领域创新性、务实性规定上来。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13,(6):14
对于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8200多万党员、400多万基层党组织的世界最大政党来说,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放眼世界,一个政党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备程度,是其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5月27日公开发布,对党内法规制定的诸多程序和规定予以界定规范。舆论对此表示赞赏。《制定条例》共分七章、三十六条,对党内法规的制定权限、制定原则、规划与计划、起草、审批与发布、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关于党内法规制度的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主要内容包括: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应当加强总体规划、增强党内法规整体功能;杜绝牛栏关猫,确保党内法规务实有效;总结提升管党治党实践经验,实现党内法规制度与时俱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应当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首位,完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党内法规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一体建设,通过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增强党领导国家法治建设的能力,完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协调衔接机制。同时,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实现党的治理法治化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并为其提供改革动力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孙成龙 《群众》2023,(12):39-40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基础在规”。迈上新征程,必须牢牢抓住党内法规这个基础,切实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近年来,淮安市准确把握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律,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努力做到高质量发展推进到哪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里,高质量发展需要什么、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就重点保障什么,为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有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党内监督条例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形成了便利管用、科学规范、有约束力的党内监督机制。总的来说,党内监督条例闪烁着八大亮点。亮点之一:通篇贯穿“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根主线。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也是党内监督的基础。根据党情、国情,条例规定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亮点之二:党内监督重在制度建设。实践反复证明,制度的可行性、规范性和约束力,决定着监  相似文献   

1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政党,要有自己的规矩。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以下简称《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以下简称《备案规定》)正式对外公布。这两部法规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制定有了规范依据,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了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制定条例》明确规定起草党内法规要听取党代表、专家和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纳入法治中国建设系统工程,提出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彰显出法治建设的鲜明中国特色。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法治的重要保障。从法律性质来看,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软法理论的兴起,为党内法规的法学认同提供了重要方法论依据。党内法规作为一种"软法",不仅具有法的一般功能,落实到与依法治国的互动关系中,还具有三重特殊功能:第一,发挥法治特性,为党的执政行为提供"法"的依据;第二,发挥规范属性,通过塑造法治型政党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第三,发挥价值个性,通过集中反映全党意志,为国家立法提供价值基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党内法规肩负着不可或缺的时代担当与历史使命,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理论命题,更成为我国法治实践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党内反腐制度建设,形成了由规范从政行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反腐败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等方面制度构成的党内反腐败制度体系。党内反腐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坚持党内法规与党内规范性文件相配套,注重制定反腐败的基础性党内法规,注重制定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党内法规。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世界,是实行政党"自治"还是"法治"、是"依规治党"还是"依法治党"?这存在很大争议。客观地说,当代政党治理涉及到政党、国家与社会三个维度,存在党内规范、法律规范、社会规范三套政党行为规范体系;各国法律对党内行为规制有法律默认型、抽象规范型、择要规范型、全面规范型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崔凯 《学习与实践》2022,(10):60-67
加强程序内容建设是实现“党内法规体系更加完善”的重要抓手。党内法规程序条款具有复合型功能,既能够保证实体内容的正确实施,又内含监督权力运行、加强纪律处分权威性及保障党员合法权益等独立价值。现有党内法规中的程序性规范存在条文数量偏少、流程细节不足、程序性违规违纪后果不明确、救济性条款缺失等问题。我国应当确立混合为主、单列为辅的立规模式,通过完善流程细节、增设程序性制裁规定、补齐权利救济条款等措施,丰富程序性规范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党内法规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党内法规制度是体现党的统一意志、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活动、依靠党的纪律保证实施的专门规章制度。中国共产党坚持依规治党,严格遵守党章,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要进一步阐释好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对于党的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好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探析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所必须遵循的主要发展原则,以切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20.
实现党规与国法衔接协调,是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命题,也是确保党规与国法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格局的必由之路。党规与国法衔接协调夯实了政治基础,遵循了执政要求,呈现了法理内涵,揭示了法治规律。实现党规与国法衔接协调,有助于提升法治体系建设科学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动党内治理法治化,增强依规治党实效化,实现党规建设规范化;有利于弘扬倡导法治,滋养保障权利,规范制约权力以及巩固维护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