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本身、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与规律问题有深刻的认知,并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演变发展与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实困境、基本范畴、历史实践和价值指向上具有高度的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出现实困境,需要正确认识世界历史的整体演变发展和部分演变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并呈现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和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以及社会发展的公共性价值观念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同体思想相关的哲学理论也都无法回避公共性问题.虽然公共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并非显性话语,但从个体性到主体性到公共性再到世界性的思想转变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演化的总体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有着类似的价值诉求.伴随新冠状病毒的全球蔓延,中国正在倡导建设新的世界秩序,突出人类发展实践的公共属性,推动全人类在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演进中形成世界性的制度文明,从而通过价值共识来消解个体性的矛盾冲突,构建一种协商、共治、共享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阐释了世界历史如何形成、怎样发展以及其发展归宿问题。世界历史理论展现了人类社会自身发展形成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揭示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之间交往扩大的基础上,世界历史整体走向形成的过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分析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矛盾,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升全球治理水平、促进人类和平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本质把握和当下运用,是世界分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各国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从民族史向世界史转变这一规律的体现,更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追求的必经之路。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二者在学理上的契合和"碰撞",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创新理论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一种前瞻性理论,更是一种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解决全球性公共问题的科学性实践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范畴,构建了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价值原则和实践路径,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开创美好未来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审美”作为人的有意义的存在方式,是政治理论的最高价值之一。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时代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是一种蕴含美的理念和价值诉求的审美政治。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审美政治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它继承了马克思审美政治的感性解放的审美理念、美的规律的审美尺度和自由王国的审美愿景。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筑了一个审美的政治共同体,它内含着“各美其美”的政治判断、“美人之美”的政治态度、“美美与共”的政治追求和“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具有丰富的审美政治面相。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面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层面的审美共同体建构,是一种五位一体的审美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8.
9.
新时代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逐渐形成了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纲举目张、明体达用,旨在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注入了更多活力。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面对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和困惑,提出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是人类一诞生就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从彼此相安无事到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经历了一个思想酝酿到逐渐明晰和内容拓展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应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和秉承一系列的重要原则。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需世界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吸收借鉴儒家大同思想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传承了儒家大同思想天下为公的价值观、公平正义的治理观、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同时,还实现了对传统天下观、平等观、义利观的超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儒家大同思想的传承与超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使命与担当,提供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智慧与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20,(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来,因其对于中国和世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支持,成为学界研究热点。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复杂形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处于初级阶段,其构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对于进一步探寻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国际观为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把钥匙,集中体现在:国际价值论揭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善于把握国际分工格局;国际政治论揭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采取必要的保障公共安全的措施”;国际伦理论揭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遵循“道德和正义的准则”。因此,当下系统梳理马克思国际观,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纵深延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国际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形成的,为维护国家独立、世界和平以及推动我国走向世界作出积极贡献。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回应“世界之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毛泽东国际主义思想精髓的继承与发展,其在逻辑起点、哲学基础、战略智慧和价值目标等方面与毛泽东国际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并从思维范式、实现方式、合作模式和路径选择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茹 《人民论坛》2023,(23):139-141
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落地生根,给世界带来了繁荣稳定的巨大红利。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新时代中国青年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更要争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建设者、传播者和贡献者。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人类关怀、全球视野,胸怀“两个大局”,激发青春动力、展现青春活力、扩大青春影响力、汇聚青春合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16.
17.
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不仅具有实质的物质效益,更具有深刻的伦理蕴涵。面对数字化浪潮对国际伦理规范的冲击所引发的全球性伦理难题,数字命运共同体以新的高度对现有国际伦理观念和伦理规则进行重塑,回应人类社会数字转型所带来的伦理挑战,使其在新的伦理道德框架内实现数字向善,引领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19.
青年的发展关系着世界的未来,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青年人责无旁贷。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际,让青年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学习者、传播者、践行者,就要加强新时代青年思想教育,深刻发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思想内涵,传扬中国社会和谐包容的公共价值,树立"全球公民意识"的培养目标,鼓励青年参与国际交流、加快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现全球公平、和谐、正义的新秩序、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国际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越来越多,现存的国际秩序正面临崩塌。中国应时顺势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如何构建一种新型国际关系、解决当前的全球问题给出了中国方案。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发展需求,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共同体思想以及“人的解放”思想相统一,是唯物史观时代化的典范。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新的理念、新的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为共建美好地球家园、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人类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