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恐怖主义泛滥、恐怖袭击多发,直接影响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预防沿线国家非传统风险,评估沿线国家恐怖主义风险,防控恐怖袭击,保障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和我国海外利益安全,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因此,基于对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21435起恐怖袭击案例的剖析,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恐怖主义现状,结合通用风险评估指标公式,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六个地区的总体风险在不断增加,其中,东欧、中东和北非、南亚及东南亚遭受恐怖主义袭击的风险大幅上升。因此,我们要固本强基,进一步加强反恐怖国际合作,积极推动走出去的安保战略,严防恐怖主义袭击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给我国带来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融资存在较大缺口,引入私人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公私合营(PPP)项目是解决融资缺口的重要手段。本文使用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1996~2015年3466个私营部门参与PPP项目的数据,实证分析影响PPP项目成败的影响因素及决定私营资本参与PPP项目风险承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安全的外部环境,执法合作是保障。安全威胁来自认同冲突,认同是安全的一个重要变量。认同安全既可促成危机转型升级,也可促进危机向良性转化并最终平息危机。中国与周边国家只有通过建构身份认同、良性安全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国际法规范,才能更好地开展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选用2003-201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沿线57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流量数据,剖析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制度偏好发现:(1)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规模有着独特的制度偏好,相比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显著偏好于对有较差政治民主度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2)中国企业会通过对制度环境的接近性和偏向性识别,寻求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扩张:一方面,中国偏向于对政治民主度与本国接近的东道国,尤其是对制度劣于本国的东道国投资扩张;另一方面,中国偏向于对政府效率和法治规则与本国相差较大的东道国进行扩张投资;(3)高质量的双边投资协定是中国企业规避制度风险的有力手段,有助于推动对制度环境较弱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途经多个恐怖主义活跃地带,该倡议在实施中面临国际恐怖组织外溢、恐怖主义与热点问题叠加共振、暴力极端思想加速蔓延等风险挑战,需要加以防范和应对。应对上述风险,我们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完善顶层设计、注重标本兼治、深化合作交流、预置海外力量、防控涉恐风险、提升安保能力,为"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不确定性上升,厘清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能更好的激发沿线国家的发展潜能和发挥各国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包容性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开辟新的空间,注入确定性。本文从四个方面梳理并评述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竞争与互补性相关研究,包括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测度、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贸易发展潜力以及国际产能合作。  相似文献   

7.
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国际安全呈现出了传统同盟政治应对非传统安全危害作用有限、单边主义加剧治理赤字、美对华遏制打压愈演愈烈、共建一带一路遭遇新挑战的新态势.综合考虑后疫情时期的新特征,特别是国际安全的新态势,顺势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安全合作是必然选择.安全合作是应对安全挑战的必选路径,一带一路是践行安全合作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重要的安全合作伙伴.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可以通过把握疫情合作与一带一路创造的窗口机遇,管控中国-沿线国-第三方大国各方的矛盾分歧,主动运筹,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导思想为遵循,以建立稳定互信的安全合作关系为导向,以发挥安全治理成效为根本,以力避第三方干扰为要义,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安全合作,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  相似文献   

8.
自一带一路共建倡议提出以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持续深入。资金融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催生国际业务结算金额快速增长。新机遇伴随新挑战,随着走出去的企业不断增多,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国际结算风险也随之增加。认真分析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结算风险及原因,通过做好国别风险识别、开展尽职调查防范信用风险、运用金融工具合理规避汇率风险、多种方式降低操作风险等一些有效应对措施,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结算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妈祖文化是基于妈祖的感人事迹而形成的,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和平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有关传说、文献、祭祀、进香、巡安、庙会等为传播途径,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中曾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的文化记忆。在新的历史时期,妈祖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为合拍。以妈祖文化为抓手,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必将有助于民心相通。我们应继续做好妈祖文化活起来、走出去和传下去的工作,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对我国国家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我们建构良好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国家形象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局部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建构良好国家形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争夺国际话语权,变"他塑"为"自塑";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挥好新媒体作用;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对外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主要是为解决好开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开拓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拓展战略纵深和强化国家安全、以及掌握区域贸易的主导权,推动全球治理结构的改革等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问题。从国际和国内经济背景出发,本文构建了一带一路的理论模型,证明了其内在的经济逻辑,为理解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13.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和平之路、商贸之路,更是文化之路。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明确文化在一带一路格局中的战略价值维度。盘活文化资源,扩大开放,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拓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加强对外传播,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作为一衣带水的日本也时刻关注着此问题。国内学术界也对日本与一带一路的相关问题多有关注,成果迭出,如日本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认知、分析与反应,一带一路战略与日本相关战略的比较,日本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或启示等几方面,通过梳理总结日本与一带一路的相关问题研究,也能从外国更好地全面把握一带一路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了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4年3月又联合多个部委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意味着国家层面路线图的正式出台。其中经济贸易合作和基础建设是基础和重点,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同时从文化交流层面,加强人文交流和合作,构建新的语话权,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理解、信任、相互学习、特别是人民与人民的交流,从而达到共建共荣的目的,但是我们也面临着可能的文化冲突和以此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相似文献   

16.
华侨华人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拥有“四重身份”,是侨务统战部门重要依靠力量,应加强顶层设计、搭建工作平台、健全服务体系、涵养侨务资源,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为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同圆共享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国家活动和政治行为的社会科学对这一课题开展了多角度的系统研究,并产生出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此,围绕研究现状、主要学术观点、研究基本评价三个方面,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政治学领域的一带一路研究进行评述,总结既有研究特点,阐述学术界关于一带一路的内涵、意义、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实践路径的观点,并指出未来研究应该注重拓展研究的理论深度、重视研究的前瞻性、丰富研究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对中亚五国的OFDI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受到东道国国内生产总值、自然资源丰裕程度、制度环境及产业基础的正向影响,而与东道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劳动人口结构、我国与东道国贸易的紧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动机与传统国际投资理论中的边际产业转移有所不同,投资目标更加多元化,更多地集中于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从而也更有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西方世界主导的全球化发展进入到21世纪,面临着诸多挑战。以依附型为主要模式的全球化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遭遇严重挫折。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让发达国家的优势日渐衰微。发达国家当中逆全球化浪潮涌动,民粹主义上升。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发展让各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全球化不可逆转。各国在金融危机之后都在寻找新的发展之道。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共商、共享、共建为理念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成为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