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间艺术是乡民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其生命意识和地缘环境的文化丛,反映了他们的情感和审美需求,也凸现了整个社会心态和民间文化的迁变,具有程式化中见个性化、即时性和现场感、鲜活悦目、朴素大方、多元混杂等审美特点。通过挖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和审美意蕴,进而探讨在当代文化语境下民间艺术活态保护的可行性策略,旨在使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为人类的创造力提供源泉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选择不同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使幼儿在掌握粗浅的民间艺术技能技巧的同时,接受民族情感教育、民间艺术审美教育、认知发展的教育.幼儿民间教育除了发展智力、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功能外,还在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有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间艺术的视觉形象主要有三个特点:造型的完美性,色彩的完整性,意象表达的神似。民间艺术形象的再造和完美,既要从民间汲取精髓,也要在艺术形式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区域文化品牌作为区域文化经济的新现象,成为提升区域文化经济竞争力的主要路径。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齐鲁先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具有的经济价值和品牌属性,使之往往成为当地的独特符号或旗帜。通过品牌创意策划,延伸品牌产业链,严格品牌控制,实现品牌的有效保护,从而使民间艺术由文化资源走向市场,成为文化产业的新的增长点,实现区域文化品牌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民间艺术是乡民在日常生活中将其心灵的情感以物化经验的方式引入客观世界,从而形成一种形式直觉的文化符号。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解读这一文化符号,需要运用田野和深描方法,在"艺术品——艺术实践主体"为中心的社会生产关系和语境中直觉艺术形式。只有从动机心理、技术活动、生活行为及其情感等方面进行切入,才能理解民间艺术所包涵的物质技术、信仰风俗、审美文化等不同面相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简述贵州少数民族音视频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贵州少数民族音视频文献资源建设应重点采集少数民族建筑、民间口承文学、民族节日、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等音视频文献,提出制定科学的民族文献资源建设整体规划,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少数民族音视频文献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广州沙湾飘色艺术及旅游开发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湾飘色是南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浓郁的地域色彩,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文中就沙湾飘色的艺术魅力、历史背景、区域特征、社会功能、旅游开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福鼎饼花是清末福鼎地区民间艺人创造的一种地方特有的装饰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福鼎饼花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威胁,濒临消亡。本文从福鼎饼花的发展历史着手,简要分析了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9.
西部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历经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中国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体系.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审美主体内心炽热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0.
相声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幽默不仅是相声内容的特点,也是相声语言的特点。文章主要探讨相声幽默言语的语用策略,试用指示语、言语行为、会话含义、礼貌原则等语用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相声中的言语幽默,旨在深究语用规律和幽默的关系,揭示相声言语幽默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民间传统艺术的扬弃,不仅向广大群众宣传了抗日救亡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了根据地军民的热情和斗志,而且就如何对待民间传统艺术问题,初步形成了一套理论,并在客观上丰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文艺与革命"这一中心命题,阐述了文艺与群众、文艺与生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成为中共指导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伦理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体现出毛泽东哲学认识的特性。作为毛泽东及其党内同志长期思考的产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精英文学并非最初的文学形态,它在物质生活资料极大丰富、艺术由实用走向审美的过程中产生。封建社会是艺术审美化的转折点,由于有国家或者富有的私人充当艺术“保护人”角色,因此精英文学在这一时期异常兴盛。随着封建时代结束,精英文学的“保护人”没有了,在物质基础突然被抽空以后,精英文学开始面临生存的困境。如何摆脱因为“重审美淡实用”以及物质基础匮乏而导致的不利局面,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文艺思想诞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其形成过程较长,成熟的标志是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讲话》这部经典著作,在当时和发表后相当长时期内,成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文艺政策的理论依据,在当今时代仍然对文学艺术的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建国后毛泽东在文艺政策上的失误,并不证明毛泽东文艺思想已经过时,它的许多基本论点仍然是正确的,但在新的时代要进行认真总结,对之加以改进和完善,以建构起新时代的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5.
从对艺术形态的界定中,可以得出艺术是在传播中张扬其生命力的结论。艺术形态的存在正在于散播、传达、表现。传播使欣赏者感受并可能感同到艺术的“放射波”。欣赏者在传播中被艺术召唤,从而追求艺术。艺术之动在于传播,传播使艺术得生得长,并富于魅力和感召力。在对传播概念的把握过程中,可以寻求关于艺术传播的物质内容。即,信息是传播的必然内容。作为传播形态的一种,艺术传播也不例外。借助传播学信息理论中的熵和冗余的概念,对艺术传播做逐一分析,我们发现:艺术作为有别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存在,以它独有的方式打破了科学规律,熵值决定传播程度的规律。对于非科学的艺术而言,不仅熵影响艺术的传播程度,冗余也在影响艺术传播程度。传播是艺术得以发生存在的环境和系统。熵与冗余的平衡使艺术在传播中得以存在和张扬。  相似文献   

16.
孔子和柏拉图都非常重视文艺的教化作用,他们都认为文艺的教化作用在于在陶冶性情和哺育心智。他们的文艺教化观都凸现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然而当我们仔细研究两者的文艺教化观时,我们却能发现两者教化观的最终目标却有着极大的差别。孔子力图通过文艺的教化作用,实现人们对“仁”的迫近,使个体达到“仁”的境界;而柏拉图则希望通过文艺的教化作用,开启人的理性,使个体能充分认识到“善”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传统相声艺术作为民间文化中笑的艺术,其快乐的本质是一种伦理幸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相声进行渗透、提升的结果。面对新生意识形态的文化认同构成解放后"舞台"新相声的基本艺术冲动,"家-国想象"是舞台时代相声艺术实现成功认同的核心机制。进入上世纪90年代,相声在"回归剧场"中开始重建多元认同。当前,电视情景喜剧不仅实现了相声在消费时代的"日常认同再生产",更重要的是为相声艺术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驱动性的媒介经济新框架。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30年代“左联”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从文艺的形式与内容、作家立场、社团组织、实践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文艺如何大众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发展,在中国特定语境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话语形式的孕育。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也展现了文艺突围中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艰难探索的过程,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系统化、共识性理论方略的追求,但由于理论论争不彻底等因素,影响了话语表现的不同意见。但从思潮史、理论史的角度而言,20 世纪 30年代“文艺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话语的孕育,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迈进仍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延安文艺是文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典型:一是发挥了政治动员功能,在实现社会认同、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发挥了激励功能,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三是发挥了价值引领功能,在满足社会精神建构需要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人民大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四是发挥了社会协调功能,为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区域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当前,文艺作品出现过度娱乐化倾向,削弱了文艺应有的教育功能,借鉴发挥延安文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提高文艺作品的思想性,实现文艺作品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的杰出文献,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创造性地阐释了许多文艺基本问题,对美学理论有多方面的贡献。说《讲话》是"庸俗社会学"或"文艺政治学"是不妥当的。《讲话》思想和精神"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它对当今的文艺建设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