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一本杂志“同志,请问《党建》杂志第2期到了没有?”一位老者站在办公室门口怯怯问我。“您是哪个单位的?”我以为他是基层单位派来领党刊的。“我是已退休的职工党员,特别爱看《党建》杂志,期期都不落,每月10号左右我都要去支部看,最近去了几趟,第2期还没...  相似文献   

2.
我最早阅读《大自然的智慧》。是在10多年前的《散文》杂志上。一位社会科学工作者.用他独特的哲学思维来审视大自然,揭示大自然蕴含的哲理.其言其理让人折服.我深深地被这篇洋洋洒洒近万字的长文所吸引。多少年过去了。但这篇文章却深深地印在心里。后来看到,这篇文章被节选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可见这是一篇堪称经典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最近,本刊记者在采访中遇见这样一位老人,他叫张永明,是桦南县名义乡东双龙村曾经担任过43年党支部书记的老党员.78岁的老人一见到记者,高兴得搬出来几箱子杂志,从《党的生活》复刊初期的《支部生活》到现在的《党的生活》,老人一本一本拿出来给记者看.  相似文献   

4.
我是个青年党员,虽说党龄不长,不过,与《共产党员》杂志可算得上是老朋友了。实实在在讲,我们已经打了七八年的交道。记得在1988年,我正忙着考大学。那时,爸爸怕我学习太累,便给了我几本他订的《共产党员》杂志让我翻翻看看,轻松轻松。说实在的,当时我只是随便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可好,便再也没有放下。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的一天,一位和我在初中、高中都是同班的老同学来我家做客时,当他在我的摆有千八百本各类书籍的书橱前游览一番后,拿出一本书问我:"这本没书皮的书你咋还保存着?"我从他的手中接过一看,见是《革命烈士诗抄》一书,就说:"我的这本书的来历你是清楚的,而且当年在高中读书时  相似文献   

6.
初识《兵团工运》是1990年的夏天,那时,我的哥哥刘继光是农四师七O团机关工会干事,他经常将《兵团工运》拿回家来看,每本杂志都有他划的红线。当时,我很好奇,问他为什么划?他说这都是我工作中破解疑难杂病的法宝,我能有今天的成  相似文献   

7.
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员》大约是在10岁的时候。那是到邻居家玩时,见到他家有一本《共产党员》杂志,那个时候课外书很少,于是就好奇地翻看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刊载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回到家后,我问爸爸:咱家怎么没有《共产党员》杂志呢?爸爸说:邻居家  相似文献   

8.
张芳 《党课》2013,(10):124-125
初次接触这本杂志,应该是在2012年的11月。那天我去物业办公室取报纸,发现他们桌上放了一本《党课》,马上就吸引了我的眼球,心想这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呢?  相似文献   

9.
张晓勇 《党建文汇》2002,(16):47-47
一位哲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结识《党建文汇》后,我对这句名言情有独钟。去年十二月份,我到镇党组织办事.刚欲离去,一本杂志的精彩封面一下子吸引了我,我连忙翻了一遍,随即向组织办的办事员借了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10.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有幸和《党史纵横》相识。 那一次,我到老同志张绍玉家串门,他向我介绍了贵刊《党史纵横》。当我翻开杂志,即被栏目中的每一个标题所深深地吸引住了。他见我爱不释手的样子,便又找出几本送给我,并说:“你也当过兵,也是一名党员,有必要读读《党史纵横》。”我知道他  相似文献   

11.
我最后见到蹇老是在1994年4月。 那天,我到《山花》文学社找主编文志强。他是我《中国茅台酒的故事》一书的特邀编辑,我给他送第三次印刷的样书,附带给他一本我新近出版的《来自茅台酒乡的报告》。 我坐下和文老师刚搭上话,只见一个穿着青色涤卡上装,矮小、瘦削的老人捧着一本大纪念册兴致勃勃地来找他:“志祥,你是书法家,给我代劳写几个字吧!近来我的手有点抖。”这不是蹇老吗,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从他俩的对话中,我  相似文献   

12.
闪亮的星     
1981年冬天的一个黄昏,我迎着北风从盐碱荒滩的筑路工地往宿舍走,途中隐隐约约看到指导员右手握着一本16开本杂志。我跳下车直奔指导员,忐忑不安地从他手里借来那本杂志,展开一看是一本崭新的《共产党员》。我惊喜地扔下铁锹,用双手捧起杂志,匆匆翻了一遍,就把她带回充满潮气和寒气的帐篷里阅读起来。当时,我读《共产党员》,并不真正透彻共产党员的含义,仅是为了打发单调、寂寞的时光。当认真读过《共产党员》之后,我才知道共产党员的内涵竟是那样的深广,才知道共产党员的精神竟是那样的伟大。一次,指导员微笑  相似文献   

13.
2001年第10期《共产党员》杂志刊登的一篇短文介绍了这样一件事:作者在县机关工作时,他的父亲与“法轮功”沾上了边。他知道了这件事后,马上就为父亲订阅了《共产党员》杂志。从那以后,他父亲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下来,还把杂志上刊登的有些文章推荐给别人阅读。当国家依法取缔邪教“法轮功”的消息发布后,他的父亲在恍然大悟之余感动地说:“要不是《共产党员》杂志帮我明辨是非,说不定我也会上李洪志的当。我要动员我那几个老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订阅《共产党员》杂志,好好学习,以免以后上当受骗。” 看了这篇文章,我很高兴,我们的党刊为发展党的事业,为维护国家利益,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做了有盖的工作。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像《共产党员》这样有较丰富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内涵,在期刊界享有较高声誉,在全国有看广泛影响的刊物,它的读者不能只局限在党内,而应当努力扩大党外读者群,使这些代表先进文化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员》大约是在10岁的时候。那是到邻居家玩时,见到他家有一本《共产党员》杂志,那个时候课外书很少,于是就好奇地翻看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刊载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回到家后,我问爸爸:“咱家怎么没有《共产党员》杂志呢?”爸爸说:“邻居家的叔叔阿姨都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5.
《新湘评论》是我非常喜爱的一本杂志。这是我退休以后偶然在村干部的办公桌上看到的,本只随意翻翻,不想顷刻便被吸引。此后我是每期必读、每篇不漏。  相似文献   

16.
《新湘评论》是我非常喜爱的一本杂志。这是我退休以后偶然在村干部的办公桌上看到的,本只随意翻翻,不想顷刻便被吸引。此后我是每期必读、每篇不漏。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看了《党建》杂志开展的“三问”讨论,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老共产党员。老人叫王遐方,是总参兵种部北京第八干休所离休干部。他12岁参军,15岁入党。王老说,当时,介绍人和我谈,你入党就是党的人了,要做英勇作战的模范,要做努力学习的模范,要做团结同志的模范,要做遵守纪律的模范,要做群众工作的模范,用这五个模范来规范自己。这五个模范,我记了一辈子,也努力做了一辈子。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王老曾先后参加了大小56次战役,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从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他却因为一…  相似文献   

18.
我读《当代党员》已经有20多年了。1981年的一天,我在一个党员朋友家里玩,偶尔看到了一本《重庆支部生活》杂志,我一读就被吸引了。从此,我每月都要到单位找这本杂志看。就是这本只有32开本的杂志,成为我的人生伴侣,使我从一个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党员,又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党的基层干部。20多年来,我的每一个进步,都与这本杂志的指引、教育分不开。1989年,我在梁平县工作期间,一位编辑到县委宣传部约稿,我写了一篇题目为《赤诚送迎万家客》的通讯稿,刊登在1989年第3期《重庆支部生活》上,从此以后,我对这本杂志的感情就更深了。  相似文献   

19.
阮兴元 《党课》2013,(11):125-126
一份小小的《党课》杂志,让我喜爱和钟情了16个年头。她犹如一位风姿绰约而又品位高尚的女孩,让我一见钟情;又如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让我感激信赖。 我与《党课》结缘于1996年,那年我刚刚进入乡党政办工作。初出茅庐,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文件材料看多了,实在让我觉得枯燥难耐。一天,组织委员桌上一本散发着书香味的《党课》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拿起来翻了翻,没想到这一翻,竞没舍得再放下。  相似文献   

20.
明镜篇     
《湘潮》1987,(4)
“活到老,学到老”,是毛泽东常常称道并躬行不移的一条准则。毛泽东认真看书学习是有名的。到了晚年,他身体衰老了,视力减退了,但读书学习追求知识的精神丝毫未减。1975年后,他还重读了“二十四史”和鲁迅的一些杂文,还看过《考古学报》、《历史研究》等杂志,并且提出给他印大字本《化石》杂志和《动物学杂志》。到1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