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建设》2010,(1):51-51
《诗》或《诗三百》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迄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另在小雅中有6篇用笙演奏没有歌词和乐章、只存篇名的"笙诗"。《庄子·天运》始以《诗》与《书》、《礼》、《乐》、《易》、《春秋》并称"六经"。西汉时置五经博士,《诗》成为官定的五经之一。于是,《诗》遂称《诗经》。始见于《史记·儒林列  相似文献   

2.
正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西汉广川(今属河北省景县)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专攻《春秋公羊传》。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延揽四方才俊,让地方郡守、诸侯推选贤良博学之士,欲闻治国"大道之要"。董仲舒在上《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天人感应"说、"大一统"的思想。董仲舒在我国思想史上的贡献,除了"大一统"思想外,还有"推明孔子,抑黜百家"的思想。他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创建了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阴阳五行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即位初年,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史记》中这样记载:"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也就是说,东方朔给汉武帝的上书,竟然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汉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相似文献   

4.
从汉武帝“举孝廉”所想到的雒玉麟据《汉书·文帝纪》载:二年(公元前一七七年)诏曰:“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至汉武帝元先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冬十一月,初今郡国举孝康,遂建郡国举孝廉之制。汉代从文帝刘恒到武帝刘彻在不到四十年的选拔官...  相似文献   

5.
吴起变法     
<正>吴起(约公元前440—公元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与孙武齐名,著有《吴子》一书,与《孙子兵法》合称《孙吴兵法》,中国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军事大牛"。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相似文献   

6.
《党的建设》2010,(12):54-54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西汉洛阳人,主要活动于汉文帝时期。他关心国事民事,锐意改革,主张"悉更秦之法"为汉家垂范立制。贾谊是著名的政论家,留下了《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他的  相似文献   

7.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出现过一个强盛的西汉王朝,把这个王朝推向鼎盛时期的是汉武帝刘彻.本文标题,就是取自他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颁布的一道诏令.意思是说:创建非凡的功业,必须依靠非凡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2008,(5):42-43
秦地即今清水、张家川一带。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嬴族祖先费昌的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在"中国"者可能是西迁的一支,其时为夏代末年。公元前16世纪,商汤  相似文献   

9.
<正>《春秋》的主要内容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间鲁国史官的记载,据说孔子曾对它做了文字加工。《春秋》的记载比较简单,一般都是一句话简单交待事件基本要素,形式上很有些像现在的报纸新闻标题,所以王安石曾讥之为"断烂朝报"。因为《春秋》的这一特点,所以战国到汉初的人们就为它做了疏解,这就是所谓"《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公羊传》《谷梁传》以解释《春秋》个别字词的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写作年代距今已经相当久远了,一般认为《诗经》中的作品大致产生在周代初期至春秋中期(约公元前1122年至公元前590年)这个阶段。当历史穿越了近30个世纪之后,打开这部厚重的诗歌古籍,其丰富细腻的情思、率直朴实的民风、比兴相连的意象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把研究贵州史的重心放在西半部,重视牂牁、夜郎,而于东部地区多有忽视。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夷为牂牁郡"固然重要,而在此之前166年,即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秦夺楚巴黔东地",在川、鄂、湘、黔毗连地区设黔中郡,黔东北及黔东南便纳入行政建制。这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56年贵州有行政建制之始,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处于前列,贵州简称"黔"也始于此。  相似文献   

12.
王蒨 《共产党人》2007,(19):23-24
儿宽(?——公元前103年),千乘郡千乘县(今山东高青县高苑镇北)人。西汉武帝时名臣,治《尚书》,为孔安国弟子。曾任廷尉文学卒史、侍御史、中大夫、左内史、御史大夫等职。在任数年间,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用贤人,爱民恤民,不在农要之时向贫弱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官不与民争利”的启示张亲霞西汉大儒董仲舒曾为汉武帝提出许多治国方略,"官不与民争利"就是其中之一。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初登皇位,诏举贤良方正之士商量对策,董仲舒说:"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利,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居。"又说:"身宠而载...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先秦诸子中,对毛泽东诗词创作影响最大的人物,可以说是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是与老子并称的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用两段文字记载了庄子的生平和思想:"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  相似文献   

15.
正《汉书》亦称《前汉书》,班固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实。固,字孟坚,后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汉书》,是《二十四史》"前四史"之一,也是毛泽东终生研读的一部大著作。  相似文献   

16.
何煦 《前线》2018,(11)
正《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全书共分21卷,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8国,分别记录了从西周中期到春秋战国前后,约公元前967至公元前453年的王侯治国的言论。其中,各国史料的比重不一,《晋语》共9卷,但《郑语》仅1卷。《国语》的作者至今仍有各种说法,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在晋朝以后,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也有观点认为《国语》是战国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6,(3)
正"不遗余力"一词,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说的是公元前260年,秦国使出全部力量打败了赵国。联想到今天,我省党史工作成绩斐然,都与各级党史联络组奉献智慧与力量有关。可以说,党史联络组在党史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岂止是"不遗余力",分明焕发出了更加磅礴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南沙群岛和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中国在公元前二世纪,即汉武帝时代就发现了南沙,从宋朝起,就已宣布对其行使管辖权。至于黄岩岛,早在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时,在南海的测量点就是黄岩岛。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史学精品力作灿若星汉,其中尤以《史记》为最。《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成书于公元前91年,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全书共计五十余万字,可谓皇皇巨著矣。据作者司马迁的用意和规划,全书各篇排序依次为:记历代帝王政绩的“本纪”12篇;大事和人物年“表”10篇;记礼、乐、音律、历法、天  相似文献   

20.
正年号,在过去的封建帝制社会中一直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清王朝的崩溃与终结,人们与这纪年的符号渐行渐远。但最近,邻国日本的改元,又将年号带回了人们的视线。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首创年号"建元",唐初颜师古对《汉书·武帝纪》中"建元元年"的描述做注,称"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由"建元"开端,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宣统"成为最后一个年号,共两千余年的时间里,我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个年号,至今尚无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