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裁判摘要】 行为人将银行卡出租给他人使用,租用人更改银行卡密码后,因使用不慎,银行卡被ATM机吞掉。行为人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利用租用人请求其帮助取卡之机,在租用人掌握密码并实际占有、控制银行卡内存款的情况下,通过挂失、补卡等手段将银行卡内租用人的存款取出并占为己有,其行为属于秘密窃取他人财物。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2.
受贿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是单一客体;客观方面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主观方面是故意谋取行贿方的利益。贪污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客观方面是以侵吞等方法非法占有了公共财物,主观方面是故意占有公司财物。吴某等三人接受某公司支付的劳务费和搬运费的行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正当行为,不能认定构成受贿罪,但是他们接受钱财后将其私分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相似文献   

3.
一、受贿罪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①受贿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所谓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他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从内涵上分析,犯罪故意包含两种因素:一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这种明知的心理属于心理学上所讲的认识因素.这是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所共有的;二是行为人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这种希望或放任的心理属于心…  相似文献   

4.
浅谈侵占中的共犯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侵占中的共犯定性卢岩修侵占中的共同犯罪是指公司董事、监事、职工或者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职工(以下简称公司人员)相互勾结或与国家工作人员(指在公司、企业内任职的),及普通人员内外勾结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共同故意实施侵占本公司、企业财物的犯罪。侵...  相似文献   

5.
“雇凶杀人”,顾名思义,即教唆他人故意杀害被害人,以达到自己对被害人予以加害的目的的行为。“雇凶杀人”案件在近几年的刑事案件中,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这类案件中,雇主杀害被害人的目的多种多样,如,因感情纠纷杀人、因贪图名利杀人、因生意上的纠纷杀人等,虽犯罪目的不同,但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却大同小异,即雇主多以金钱或财物以及其他财产性利益作为交换,唆使他人替自己实施杀人行为。  相似文献   

6.
刑法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法占有目的是非法掌握或控制财物的意欲 ,是盗窃、诈骗等非法取得他人财物的取得罪主观方面故意所包含的内容。它不具有区分盗窃罪与一时盗用的非法行为 ,以及盗窃等取得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机能 ,也不是侵犯财产的犯罪故意之外的主观要件。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受贿罪的故意受贿罪的主观方面是至今为止仍未得到清楚阐述的一个问题。大部分的论著只是抽象地指出,受贿犯罪人在主观上是故意的,日的是为了获取贿赂。或者稍为具体一点,就是受贿人明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会给国家机关或企事业的正常活动造成危害,但仍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这种表述方法并没有说明受贿故意的具体内容,自然也谈不上完整地阐释受贿罪的主观要件。因此有必要深入探析。受贿罪的主观心理特征必须是直接故意。受贿罪的直接故意,是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  相似文献   

8.
论“公贿”     
一、犯罪现象中的“异形” 所谓公贿,即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其他公司、企业(不含私人企业及外资企业),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或者上述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或相互间给予财物的行为。由于实施这些贿赂行为的都是行使一定社会、经济管理职权的各类单位,其财物也来源于国家或集体财产,所以一般称之为“公贿”,情节严重的构成单位行贿罪或单位受贿罪。 公贿现象正象癌症病毒一般啮噬着国家的肌体,危害着我们社会的健康,其阴影就像美国恐怖片中的  相似文献   

9.
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指非国有公司、企业、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的本单位财物。职务侵占罪侵犯的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非国有公司、企业、单位的财物所有权,犯罪对象则是这些非国有的公司、企业、单位所有、持有、租用的财物。财物是所有权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形式。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出现。”〔1〕在这里,恩格斯既明确地指出了社会关系与物的区别,又指明了物是…  相似文献   

10.
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受贿“通谋”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谋”应是指共同犯罪故意的表现形式,“通谋”的含义应符合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和刑法学理论。受贿罪通谋是指行为人之间形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故意,并具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犯罪意图”的意思联络.  相似文献   

11.
解决好被并购企业的员工安置,是企业并购重组工作中似乎与主题无关但又确实关系到并购重组能否顺利实施的头等大事!早期的并购活动中,曾经历过这样一个案例:A公司收购B饭店全部国有资产,包括将B饭店的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等有关固定资产及流动资产全部有偿转让  相似文献   

12.
法院的判决是不正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律师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律师,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即律师是社会上的自由职业者,故律师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不属于其他依法从事国家公务的人员。所以律师不具备受贿罪主体资格,被告的行为自然不能构成受贿罪。但被告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不等于无罪。据《新刑法》第163条规定:“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这类犯罪的主体是公司和除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的工作人员。被告所在律…  相似文献   

13.
56.什么是受贿的违纪行为?答:根据《处分条例》第85条第1款规定,受贿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中的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依照党内法规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行为。受贿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中的党员。不是上述人员,不能构成受贿。第二,主观上由故意构成。第三,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这里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既包括利用本人职…  相似文献   

14.
论盗窃故意的认识内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明楷 《法学》2004,(11):62-72
盗窃故意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盗窃的是财物 ;要求认识到所盗窃的是他人占有的财物 ,但不要求认识到财物的他人所有性 ;要求认识到所盗窃的可能是数额较大的财物 ,但不要求绝对肯定与精确的认识 ;多次盗窃中的“多次”属于客观的超过要素 ,不需要行为人对此具有认识。  相似文献   

15.
论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客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儒 《时代法学》2003,1(2):47-51
1997年刑法对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修订影响了对该罪内涵意义的理解 ,特别是需要重新考察其客观要件。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既侵犯了公司、企业经营活动的公正竞争交易秩序 ,又侵犯了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的廉洁性。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为他人谋取利益 ,或者在经济往来中 ,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 ,归个人所有 ,数额较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主客观条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合同诈编罪的主观方面 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具体来说,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以骗取他人的财物,但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积极追求犯罪结果的发生;而且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不限于自己占有,既包括行为人意图本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也包括意图为单位或第三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因此,对于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了被告人张辛雨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抢夺罪一案。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张辛雨于2012年11月期间。从他人手中购买淘汰的出租车1辆,并在北京市平谷区电视塔附近以人民币300元的价格从他人处购买北京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监督卡及出租车营运证各1张,后租用他人车牌、行驶证进行非法运营。在非法运营该车辆期间,被告人张辛雨干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问多次在北京朝阳区四元桥、机场高速等地采用谎称借用乘客电话、谎称车辆出现故障或后备箱未关等理由,骗乘客下车后驾驶放有乘客财物的车辆逃离。  相似文献   

18.
本案的关键在于如何判定张某的每一个行为的性质,才能正确对张某定罪量刑。先应分清张某毒猪的行为是投毒行为还是故意毁坏公私财物行为。本案中张某有针对性地将他人生猪注射农药致其死亡的行为,并不存在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或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可见张某逐个毒猪行为并不构成投毒罪,而仅是毁坏他人财产的方法,张某毒死他人生猪数头,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张某收购、销售有毒生猪的行为是独立的犯罪行为,不是毒猪行为的延续。当猪发生死亡肘,张某的毒猪这一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已实施完毕。其收购、销售有毒生猪的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律规定有关土地与建筑物"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原则始见《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而对于"房屋一体"原则下土地使用权抵押与其上的建筑物抵押之间的相互效力问题却尚无明确法律指引。在国有划拨土地上设定的建筑物抵押效力即为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典型问题。本文在综合中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论证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可分押、在此基础上因设定建筑物抵押而被动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效力不应影响地上建筑物抵押效力、地上建筑物抵押行权后划拨土地使用权亦在缴足土地出让金的前提下被动行权,并结合实际案例形象阐释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0.
立于双层多阶犯罪构成理论体系,非法占有目的系独立于盗窃罪之故意的主观要素,因此不应仅将盗窃罪的法定构成限定为直接故意。在具体内容上,非法占有目的是指"排斥他人对其财物的控制而获得对该财物类似所有人的控制"以及"取得财物本体与财物经济价值"的意图。非法占有目的与使用意图、挪用目的、毁损目的、牟利目的等均有不同,因而成为盗窃罪与相关犯罪界分的一项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