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作者司马迁,不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了不起的思想家.同为史籍,先秦史籍如《左传》、《战国策》等记事都往往只限讲政治、讲人事,而司马迁的《史记》兼及了天文、地理、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问题的研究,司马迁是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谈及经济问题的人.他在《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卷一百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有些人认为:《史记》是司马迁受宫刑的产物,《史记》“缪于经”、是“谤书”,等。对此,我们认为:司马迁能写出《史记》。与史官世家、正确的史观、深厚的学问功底、丰富的实践阅历以及宽松的政治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史记》没有“缪于经”,更不是“谤书。”这些评价经不起认真的推敲,违背了历史客观事实;《史记》首先是吏学著作,不能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作为史学著作,有其独特的特点与优点。  相似文献   

3.
重贤士、好大赋是汉武帝时代的特征之一。董仲舒、司马迁、东方朔是武帝时代不同类型士人的代表 ,三人的思想、性格、经历、结局都不相同 ,却都写下了“不遇”之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的《答客难》这三篇赋 ,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武帝时代的士人风貌和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反对强暴”的历史观是司马迁的一个重要的史学思想,它贯穿于《史记》近三千年的历史记述中。它虽然超出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正统史家的非难,但这正是司马迁思想闪光的精华所在。围绕“反对强暴”的理念,司马迁在书中确立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勇于抗暴的民族精神。它对后人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史记》是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光辉创造 ,其中积淀了丰富的时代文化的内容。生活在多元文化格局向一元转化的过渡时期 ,司马迁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风尚的影响 ,在学术思想、政治实践、人物评价等方面表现出某种多元化的特点。另一方面 ,各学派相互融合中儒学渐占上风的现实也对司马迁产生了很大影响 ,使《史记》表现出在兼融百家的同时以儒学为主导的思想风貌  相似文献   

6.
略论中国古代哲学的特征及其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陈广仁*中国古代哲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安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传·说卦》)。它所创立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宇宙观以及所倡导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左传》外交辞令臆说─—诸侯小国向大国抗争的重要武器陈敦荃春秋是一个大国争霸的时代。几个大国先后以“尊王”、“攘夷”为旗号,用战争手段进行兼并和掠夺,扩大领土,掠夺财物,勒索贡赋。大国对于小国,能消灭的则消灭之。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君三十六,亡...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写(红楼梦》—10年;孔尚任写(桃花扇》—15年;司马迁写《史记》—18年;谈迁写《国榷》—27年;弥尔顿写(失乐园》—27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30余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34年;歌德写《浮士德》—60年。千锤百炼的“名著”~~  相似文献   

9.
《史记》是司马迁的代表作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等都集中地体现在这部书里。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部史著的研究 ,挖掘出司马迁思想中一些闪光的东西 ,以期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史记》作为一部信史,表现出浓郁的爱奇思想倾向。内容方面,奇人奇事的传录使《史记》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结构方面,奇特的著史方式体现了司马迁的过人才情;思想方面.突破传统的观念又是作者奇伟思想的体现。《史记》奇人、奇事、奇构、奇思的爱奇表现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举贤任能是关系国家兴亡之大事周之所以能灭商,秦之所以能并六国,汉之所以能灭楚,其原因之一,是周、秦、汉的开国之君能选贤任能,而其对方对此失策。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文王已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了。文王治国有三条原则:一是“遵后稷、公刘之业”,即重农养民;二是“则古公、公季之法”,即“修德”;三是“礼贤下者”,即选贤任能。文王好贤,每天中午忙着接待贤能之土,因而“士以此多归之”。文王听说吕尚贤能,就亲自到渭河畔接他并拜为师。文王死后,武王尊吕尚为“师尚  相似文献   

12.
开学以来,妇干院广泛开展“三热爱”主题系列活动,深入进行“双基”和“四职”教育,院工会于四月二十六日下午举办了“讲理想做奉献”演讲会.参加演讲的八位同志,分别进行了题为:《因为我们是青年》、《自信的力量》、《自信是照耀女性成才的明灯》、《蜡烛与烟头》、《党和人民心相连》、《重读焦裕禄》  相似文献   

13.
《史记》的人物传记,首先“实录”历史人物一生的重要事迹,其次在“太史公曰”里给予其价值评价。价值评价应具有普遍合理性,但有时司马迁的价值评价有其片面性。其一,他有时只从历史人物自身的过失缺陷上分析其败亡的原因,而忽视社会因素对其命运的影响。其二,他有时重视历史人物的道德评价而轻视其历史作用的评价。其三,有时他强烈的主观思想情绪遮蔽了其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医门多疾”在《人间世》中作为一个“喻辞”,形象地表达出颜回急于入世救民的心情.“医门多疾”蕴含政治理性、入世精神等方面的思想内容,属于《庄子》散文“三言”中的“重言”.进一步而言,“医门多疾”可视为一个“隐喻”,是理解《人间世》乃至庄子哲学的一个线索.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精神品格最终在庄子哲学中被一扫而空.  相似文献   

15.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刻画了为知己死、杀身成仁的刺客形象,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侠义文化精神。《史记》中的刺客精神更多的是表达司马迁的主观理想和悲剧精神。刺客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但刺客的行为动机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16.
《灰地》、《灰人》是学者黄海的代表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及研究方法为当前的青年研究提供了有启发性的参照思路.怀特的《街角社会》引入和深化了参与观察等“灰方法”而成为名著.《灰地》与《灰人》选材独特,参照名著《街角社会》运用参与式观察、“入场”式访谈以及生命历程理论等研究方法,为社会调查研究和青年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灰方法”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17.
血瘀学说始于《内经》.如《灵枢》中“恶血”即为瘀血最早的记载.《素问*缪刺论》说:“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灵枢*五邪》说:“邪在肝则两胁痛,寒中,恶血在内,月行善掣节,节时肿”,“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所以,《内经》虽无瘀血一词,但有恶血、留血之称,并在一些篇章里谈到瘀血产生的原因及瘀血导致的症状.在治疗上,《内经》也提出了基本原则——以疏决通导为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血实者宜决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这些记载给后世医家有很大的启发,一直指导着临床和科研工作. 与《内经》同时期的《治病百方》(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第5方即“□瘀方”,该书还记载了早于《本草经》的许多中药,其中有活血化瘀的当归、丹皮、大黄、牛膝、川芎、虫等.可见活血化瘀法,在此之前已被用于临床.我国第一部中药书籍《神农本草经》记录了至今仍经常使用的活血化瘀药约30余种. 汉代张仲景是血瘀学说的奠基人.他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中总结前人的经验,首先提出了“瘀血”这个名称,并在治疗蓄血、血痹、虚劳、症瘕、产后腹痛等疾病中,叙述了瘀血的几种主要症状及脉象,在其他篇章中谈到了瘀血产生的原因和治疗;在《伤寒论》的太阳和阳明病篇中,对血瘀证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他首创了瘀血的辨证论治和方剂,制定了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桃仁承气汤、抵当汤、鳖甲煎丸等方剂,开拓了杂病、伤寒和妇科瘀血论治的新领域,为后世应用活血化瘀药树立了典范.这些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医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正>《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其中的《计篇》集中地体现了孙武的管理思想.孙武在《计篇》中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条件:即“道”、“天”、“地”、“将”和“法”.“道”,就是使老百姓和君主同心协力,不怕危难;“天”,指气候、时令等条件;“地”’,即地利;“将”,指将帅的智谋才能;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成名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一位女作家,五十年代移居国外.多年来,她的作品,在她诞生的土地上被遗忘了,但是在台港海外,张爱玲有很高的知名度,人们将她独特的风格誉为“张爱玲体”,许多读者以自己为“张迷”而自豪.张爱玲的文学成就首推其小说创作,她的长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茉莉香片》、《红玫瑰白玫瑰》、《半生缘》等使无数“张迷”为之倾倒.同时作为一个出色的散文家,张爱玲同样是当之无愧的.我们读她的散文集《流言》、《私语》,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为我们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0.
神秘的夜郎,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虽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至今其魅力弥久愈新,引起人们对夜郎千古之谜持久不衰的关注和解谜的孜孜以求。最早记载夜郎历史的权威性史籍文献是司马迁的《史记》,此后班固的《汉书》、苟悦的《汉纪》、常琚的《华阳国志》、范晔的《后汉书》等均有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在贵州境内就不断有夜郎时代的文物被发现。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