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巫教信仰是苗族传统社会的主要信仰形式,它的影响在苗族社会中至为深远。 苗族信仰多神崇拜的巫教,敬畏鬼神。在人类与鬼神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是巫师。“巫师是经常替人们主持祭祀与祈祷的神职人员,平时又给病人施用苗医苗药,所以在苗族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不仅掌握苗族多种崇拜的巫教神学,而且还掌握苗族的历史、神话史诗、天文、音乐、舞蹈、民间美术、古典哲学,历法、医药等多种学科,堪称苗族传统文化的大学者,倍受全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2.
资料卡片     
苗绣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  相似文献   

3.
苗家芦笙曲     
芦笙是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乐器之一。芦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当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苗族群众都要吹奏自己的芦笙表示庆贺或对病逝的人表示哀悼。千百年来这已形成了苗族民间的一种习俗。可以说,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苗族简史》载:“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曲调是苗族最早的音乐之一。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中有笙,经专家鉴定是公元前的成品,其形式、构造与现在苗族的芦笙相同。”贵州都匀地区苗族民间传说,五千年前发生战争,苗族先民被迫由黄河流域避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后又由湖南进入贵州,部分先民就定居…  相似文献   

4.
民间歌谣与民俗往往同时存在,相互渗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贵州西江苗族民间歌谣亦涵盖了丰富的民俗事象,在此对苗族民间歌谣内蕴的民俗事象作一析理,以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苗族文化提供可参鉴资料。  相似文献   

5.
当前流行的"苗银"一词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在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的佩戴有其传统与文化,明清起则以白银硬通货为原料制作银饰。白铜作为替代品有其产生渊源,但不能替代苗族银饰的文化精髓。用"苗银"来称呼白铜饰品,和用盛装女子指代苗族一样,是伴随权力与资本的话语制造。  相似文献   

6.
苗族谚语,苗话叫“Hseid lul hseid ghot”意译即“古话古语”。顾名思义,苗族谚语早已流传于民间,而且大量存在于诗歌特别是理词之中,成为苗族语言的精华部分。它内容丰富多彩,至今还闪耀着灿烂的思想光辉;其艺术表现手法也独具一格,颇有研究价值。现拟就这两方面谈谈个人浅见,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7.
芦笙作为苗族文化的特有象征,芦笙词中蕴含了苗族千百年来的文明,芦笙舞里包涵了苗族世世代代的传统,在当代社会与文明进程中,传承与保护苗族传统芦笙舞蹈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其方式可以通过设立芦笙艺术节和芦笙大赛、建设芦笙博物馆、制作芦笙纪录片,保护民间老艺人,注重芦笙文化的传播力量,及在现代校园和教学体系中传承苗族芦笙舞蹈与芦笙文化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马关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苗族聚居的县份之一,也是云南省苗族人口较多的县市之一。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芦笙舞是马关县境内苗族同胞喜闻乐见的舞蹈,遍及全县苗族村寨,民间还流传着一句俗话:"听见芦笙响,苗家脚板痒。"  相似文献   

9.
试论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在其他民族的心目中,苗族历来信鬼好巫,乾隆《贵州通志》卷七中就直言不讳地说:苗族俗尚巫鬼,大部落有大鬼主,有家则有小鬼主。原始宗教虽然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不象传言那样影响广泛,但苗族民间普遍信仰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苗族信仰也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以及英雄崇拜的阶段。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苗族创造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原始宗教体系。 苗族原始宗教与基督教、佛教、道教等成熟的人为宗教相比,具有信仰的自发性、崇拜的多元性、无组织和教派之分、无固定活动场所、以不脱产的巫师为核心开展宗教活动等特点。 一提到苗族原始宗教,在现代人的意识中就把它与“装神弄鬼”联系在一起。其实从其发展初期来看并不尽然。恩格斯曾经指出:“事情很清楚,自发的宗教,如黑人对偶像的膜拜或雅利安人共有的原始宗教,在它产生的时候,并没有欺骗的成分,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很快地免不了有僧侣的欺骗和伪造历史……”苗族原始宗教亦如此,在其发展初期是一朴实的信仰,并曾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时至今日,它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仍保留有一定的市场。 因此,正确认识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妥善对待苗族宗教信仰及其习俗,迅速加快  相似文献   

10.
苗族婚姻,也和其他兄弟民族、以至欧美等民族一样,由远古的蒙昧时期演变发展而来。根据我所掌握的民间文学资料,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粗浅的探索。 恩格斯说:“摩尔根是第一个具有专门知识而想给人类的史前建立一个确定的系统的人;他所提出的分期法,在没有大量增加的资料认为需要改变以前,无疑依旧是有效的。” 摩尔根的分期法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从这一观念出发,试探苗族婚姻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在苗族民间资料中,是有证可考的。  相似文献   

11.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人民一道,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时,她又以自已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从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绚丽多彩的苗族文化艺苑里,除了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学及正在崛起的书面文学之外,还有悠扬悦耳的民间音乐、矫健有力的民间舞蹈,别具一格的民间建筑,疗效显著的民间医药,技艺高超的民间武术,饮誉中外的民间工艺,等等。可谓琳琅满目,令人赞不绝口。 在苗族民间舞蹈领域中,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古瓢舞、花鼓舞、板凳舞、踩鼓舞、刀舞等舞蹈类型。每种舞蹈类型又因其内容的不同而分为各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和舞蹈动作。  相似文献   

12.
苗族没有戏剧,这似乎在戏剧界已形成定论。苗族究竟有没有戏剧?针对这个问题, 1989年7月至90年5月,思南县民委组织专人在铜仁地区民委主任罗正铭带领下,先后深入 思南大河坝、大坝场、张家寨、鹦鹉溪等苗族聚居地,对高台戏进行了专题调查搜集,获得 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证明了苗族不仅有戏剧,而且戏剧的丰富和独特,是令人兴奋和惊讶 的。 思南苗族高台戏是在苗族民间花灯、山歌的基础,上后逐渐吸取傩戏、湘剧的表演形式而 构成的一种独特的地方剧种,它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现已流行 于印江、石阡、德江、沿河、凤冈、湄潭、务川和余庆等地。剧目发展到近百个。思南苗族 高台戏的搜集整理,它不但填补了苗族戏剧史上的空白,而且对研究思南乃至整个苗族族源、 戏剧、音乐、文学等都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墨江紫米,即紫糯米。它的美名甚多,但其每个名称,均以它的罕见名贵和效用而得。如民间流行的紫米炖鸡,是妇女生儿育女的高级补品,称它为“补血米”。墨江癸能等地的紫米,别有奇观,除与其它地区的紫米一样能起到舒筋活血接骨接筋的作用外,其米碎断几节用水浸泡蒸熟后,可自然接成一颗颗完整的米饭,叫它为“接骨米”。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功效,又叫它为“药米”。紫米煮熟后,色泽鲜艳,紫中透红,独特罕见,味道香美,营养甚高,是佐餐、宴席中的高级珍品,得到“紫珍珠”的美称。紫谷曾是照清朝康熙皇帝旨意播种…  相似文献   

14.
戳纱绣是针绣中的一种针法。本文以贵州苗族民间的资料为佐证,认为戳纱绣是苗族织绣艺术中的精品,并细致地分析了苗族戳纱绣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芦笙是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乐器之一.芦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当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苗族群众都要吹奏自己的芦笙表示庆贺或对病逝的人表示哀悼.千百年来这已形成了苗族民间的一种习俗.可以说,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鱼在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使用相当普遍,具有许多社会功能。主要有: 1.宗教功能。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在这些崇拜祭祀活动中,鱼是主要的祭品。《国语·楚语》就有记载:“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士食鱼炙,祀以特性;庶人食菜,祀以鱼”。可见,楚国在祭典中,庶民是用鱼来祭祀祖先的。苗族先民绝大部分居住于楚国境内,历史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都与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用鱼祭祀祖先,用鱼作祭品,不仅在古代,而且至今苗族地区还保持这种习俗。笔者的家乡凯里市舟溪一带的吴氏苗族,每年“吃新节”(七月半),他们祭祀祖宗的祭品是12碗饭,12双筷子,12杯酒和12尾鱼等;傩祭是  相似文献   

17.
黄易  龙涛 《当代广西》2008,(3):56-56
苗族系列坡会群,是指在每年春季的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这段时间内,融水苗族自治县各乡镇村屯的节目活动。每天一个坡会,排列成序,连续不断,是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悼念先烈、禳灾祈福、鼓舞斗志、交流感情、集体聚会娱乐的盛大民间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18.
苗族民间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歌与民间长诗.古歌中,流传于贵州省施秉县的"刻道"为急待保护的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刻道>是一部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苗族婚姻叙事长诗,更是一部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苗族古籍.保护和研究刻道,时于系统地了解苗族进入氏族社会后婚姻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发掘苗族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苗族情歌意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如烟海的苗族文学篇什中,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是数量最多的一种,而情歌又占绝对优势。它是苗族民间采用得最多而又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形式。 情歌是用来抒发情感的,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具有不加雕饰的天然本色。谢冕说:“事实也许是:在未有文学之前,便有爱情的讴吟。”这种讴吟爱情的语言形式就是情歌。苗族人民在古代社会里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人们有了情绪,有了爱情,就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这种表达情感的语言如果是直说的话,不但没有韵味,而且也达不到目的,所以选用了“诗歌”的语言方式“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地区苗族民间口头文学中流传着创生故事主要有"龙女报恩"、"羽衣仙女"和"青蛙丈夫"等类型,其中以"龙女"型数量最多。这些故事中的母题有限,但经过反复组合,出现在不同的故事中,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类创生故事类型。尤其是"难题考验"母题,从考验的内容到母题在故事中的结构,都与苗族的历史和婚恋习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