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市民社会"是西方社会学一个重要概念,黑格尔、马克思等重要哲学家都对其有着独到的见解。葛兰西的"市民社会"进一步思考其核心内涵,从全新的角度叙述了政治国家被市民社会取代的必要性,他的思想根源于黑格尔与马克思,但又与二者充满了伦理色彩和着重于经济基础的描述相区别。葛兰西在市民社会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只有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才能从文化领域与资产阶级相抗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是黑格尔、马克思学说的重要范畴。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学说有其优缺点,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批判改造中走上了通往唯物史观的道路。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主要集中为:市民社会是“伦理理念”发展的中间环节;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则主要集中表现于:市民社会是人们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是黑格尔正、反、合思维模式下的一个重要哲学范畴,黑格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并将其纳入了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对于唯物史观的探讨,就是从批判黑格尔逻辑法哲学中有关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思想开始的,并从中得到巨大的启发,并完成了对它的改造,赋予“市民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术语,从其产生以来一直处于流变之中。近代以来,洛克和黑格尔对市民社会有较深刻认识且后者对前者有较大发展。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正确地阐述了黑格尔颠倒了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关系,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蕴含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市民社会理论发展的高峰。  相似文献   

5.
以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详细考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物质利益是其行动原则 ,物质生活关系总和是其内在规定。马克思以市民社会入手来确立唯物史观的理论起点。市民社会是现代历史进程的一个必不可逾越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不仅体现着他对现代性所做的深刻批判,而且体现着他的唯物史观的运思方式。全面深入地解读和领会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具有积极的启示价值,同时对于我们从哲学观层面上“重读马克思”也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为此,本刊特组织并发表这组笔谈,尝试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做出某种新的诠释,以引起人们对于相关问题的再关注。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了实现和弘扬平等的历史。法律平等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是市民社会的逻辑起点和前提,它是人民所享有的最起码的人权,没有平等作为基础,市民社会也就失去了灵魂。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更要弘扬平等的理念,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权与歧视,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不仅体现着他对现代性所做的深刻批判,而且体现着他的唯物史观的运思方式。全面深入地解读和领会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具有积极的启示价值,同时对于我们从哲学观层面上“重读马克思”也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为此,本刊特组织并发表这组笔谈,尝试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做出某种新的诠释,以引起人们对于相关问题的再关注。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而以“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姿态呈现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加强我国社会管理的法律、体制、能力等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同时,该理论还为实现由传统的政府一元化管理模式向全社会多元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且对政府管理能力和社会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会起到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市民社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等角度对市民社会理论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梳理,并且对市民社会讨论集中关注的三个主要领域:即市民社会的定义、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以及市民社会在促进民主和巩固民主中的角色问题等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于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唯物史观在当代的发展,造就了包含丰富中国元素的、体现丰富中国经验和中国文化的中国理论。改革开放不仅表达了唯物史观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维度,同时也实践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唯物史观这一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准确把握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内涵与关系,是我们深刻把握党的自我革命作为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第二个答案”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进行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与改造主观世界的革命十分重要且必要,但必须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即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离不开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党的自我革命也离不开社会革命。这也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加强自身建设、在实践中解决中国问题的一条根本经验。正是因为有这种依靠自我革命精神进行自我纠错、加强自身建设的政治自觉,我们才团结带领人民相继完成了一系列伟大社会革命。质言之,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写照,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政治密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不仅体现着他对现代性所做的深刻批判,而且体现着他的唯物史观的运思方式。全面深入地解读和领会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具有积极的启示价值,同时对于我们从哲学观层面上“重读马克思”也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为此,本刊特组织并发表这组笔谈,尝试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做出某种新的诠释,以引起人们对于相关问题的再关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不仅体现着他对现代性所做的深刻批判,而且体现着他的唯物史观的运思方式。全面深入地解读和领会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具有积极的启示价值,同时对于我们从哲学观层面上“重读马克思”也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为此,本刊特组织并发表这组笔谈,尝试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做出某种新的诠释,以引起人们对于相关问题的再关注。  相似文献   

16.
崔予姝 《理论前沿》2009,(19):35-37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一直是理论界谈论的热点问题。理论界往往从两种“市民社会”概念之间的区别及其发展的递进关系角度进行理解。实际上,两种市民社会理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这不但与马克思解放观的变迁相关.更是深深根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形态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个重要问题。与试图通过理性的建构来消除二者之间对立的做法不同,马克思力图通过对市民社会这一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的深入解剖,不仅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局限与矛盾,而且也提出了超越市民社会,实现人类从政治解放向社会解放的共产主义的公共理想。这是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和国家进行哲学批判所得出的必然的政治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分析,理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观点。对照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有效治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揭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有效治理的重要启示,这些重要启示分别是丰富了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增强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自觉性;增强社会治理有效具有重要的启示。这些启示能够进一步解决我国有效治理存在的不足,推动我国有效治理合理健康发展,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是贯穿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1857-1858经济学手稿》等经典文本的核心范畴之一,从本真社会到现实社会再到典型社会的生成与嬗变历程表明了社会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逻辑转变,这既是整个马克思哲学理论转向的一个缩影,又为我国当前的社会建设实践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20.
经验研究方法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经验研究方法是马克思唯物史现形成的逻辑契机;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考察,经验研究方法是马克思唯物史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经验研究方法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理论归宿在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