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以来,四川省广大干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施“推进转变、优化结构、发挥优势、持续高效、加快发展”的战略,全省国民经济得到了稳健发展。一季度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6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5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值增加值280.9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8亿元,增长9.2%。一、二、  相似文献   

2.
——区街经济迅猛发展,强区事业焕发活力。截止目前,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9.89 亿元,四年平均增长10. 7%(其中不含卷烟完成78.27亿元,平均增长12.12%)。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17949元,财政总收入完成5.11亿元,年平均增长20.3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3. 11亿元,年平均增长25.52%,人均财政收入918元,街(镇)经济蓬勃发展,地方财政 收入已占全区的56. 77%,6个街道办事处和黔灵镇地方财政入均达千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据省统计局统计公报,1998年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43亿元,比上年增长约8.6%,继1997年后再次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2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333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10.4%。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继续呈现积极变化。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34.3%、37%和28.7%变为31.1%、39.5%。和29.4%。  相似文献   

4.
正当人们还在谈论西部如何发展时,贵阳市白云区已开始了扎实有力的动作。短短几年时间,白云区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99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8.4亿元,名列全省第六位;乡镇企业快速增长,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9.24%;全区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5.
杨国胜  田宇 《当代贵州》2013,(28):56-56
2011年11月,铜仁地区撤地设市,原县级铜仁市设为碧江区.2012年是碧江区撤市设区的第一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76.69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0亿元,同比增长28.5%;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61.5%;财政总收入完成9.12亿元,同比增长35.1%,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13亿元,同比增长3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亿元,同比增长98%.纵看,各项指标都在增长;横看,某些指标与一些县(区)相比增幅居后.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民和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一城两区”建设.着眼“四个发展”.在民和这片广袤富饶的河湟大地上.奏响了一曲曲振奋人心的发展凯歌。截至6月底.全县完战地区生产总值9.46亿元.同比增长89%;完成行政辖区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同比增长44.64%;完成工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14.8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11万元.同比增长25.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85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11.37元,同比增长19.8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亿元,同比增长22.85%。  相似文献   

7.
2012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紧紧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解放思想激活发展要素,以能力提升强化发展举措,以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以为民富民加强民生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呈现出增速跃居全国前列、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开放开发成效显著的良好态势.预计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69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达6000亿元,同比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880亿元,同比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10亿元,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95元,同比均增长15%;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迈上1000亿元、500亿元新台阶,财政支出首次突破2000亿元,各级财政均实现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8.
大竹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贫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地委、行署的指示,依靠地级各部门的支持,结合大竹实际,提出了“稳定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199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99亿元,比上年增长8.2%。工业总产值35.69亿元,同比增长16.8%;农业总产值21.04亿元,同比增长6.6%;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526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88  相似文献   

9.
《学习月刊》2009,(8):43-44
2008年.在荆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工业立区”的理念.着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推动区域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9亿元.同比增长16.5%;完成财政总收入4.94亿元.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32.18%: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0.57亿元.同比增长48.93%;完成城镇以上工业投资23.97亿元.同比增长168.5%。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以来,宁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继往开来,跨越发展,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4.03亿元、24.06亿元和18.89亿元,分别增长7.6%、20.5%和15.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同比增长4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7702元,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3176元,增长6%。  相似文献   

11.
在全省第一轮经济强县(市、区)建设中,贵阳市乌当区取得了综合评比第四的好成绩.2004年,乌当区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乘势而上,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突破50亿元大关,分别增长了18%和20%;财政总收入达3.41亿元,同比增长24.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1亿元,同比增长27.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3元,同比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同比增长17%,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2.
正经济增速达到17.7%,在铜仁市排名第1位;在全省同步小康示范推选投票活动中位居全省第1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9.3%,列全省第9位、全市第1位;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从全省第64位上升到第28位;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94亿元,同比增长17.7%;财政总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同比增长50%……  相似文献   

13.
郭忠 《学习月刊》2009,(22):96-97
近年来,襄樊市襄阳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实干兴区、争进全省十强"的总目标,着力在招商引资、扩张总量上,在项目建设、产业培植上,在园区建设、集聚发展上下功夫,全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1至7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5亿元.同比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3亿元,同比增长58.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30.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92.9%。  相似文献   

14.
崔建国 《实践》2005,(3):37-38
正蓝旗位于内蒙古中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全旗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2004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4亿元,同比增长137%。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同比增长219.5%。财政总收入完成 7518万元,同比增长2.38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795万元,同比增长2.7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00元,同比增长34.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 1850元和2031元,分别增长27.2%和18.4%。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06年,全旗GDP达到30.7亿元, 同比增长3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37.9%;财政收入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 41.7%。到2008年,步入全区经济发展较快旗县的行列。为此,必须强化县域经济发展,加快资源转换, 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樟树农业与非农产业结构比为26:74,人均产值近900美元,主导产业实现向非农转变,基本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为构建和谐县域经济,该市把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帮助农民建立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推动“三农“问题逐步解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得到增强.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6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收入达3.88亿元,增长25.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73元,同比增长20.6%,稳步挺进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行列.在工业反哺农业过程中,主要实施五大工程:……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在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辽阳市弓长岭区委、区政府沉着应对,采取超常规举措,力促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27.9%、44.5%和2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567.6元、8091元,同比增长9.8%和10.7%,呈现出了经济发展增势强劲、综合实力持续攀升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以及省委的工作部署,基本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一是经济运行平稳。上半年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45亿元,同比增长7.8%。1-7月,工业保持较高增速,全省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00亿元,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4.6亿元,增长7.8%;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55亿元、贷款余额241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53亿元和53亿元。二是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近年来,井陉县财政收入持续攀高,取得了新业绩,实现了新跨越。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1亿元;2004年财政收入完成2.6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2元,同比增长13.62%,井陉一跃成为全省综合经济实力30强县(市),取得了可喜的业绩; 2005年,全县各项事业发展迅猛,财税收入持续攀高,截止11月底,财政收入达到3.3亿元,与2002年相比,翻了一番,成为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速最快的一年,实现了三年翻一番的财政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仁怀自1995年"撤县设市"以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200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75亿元,同比增长13.7%;人均生产总值7222元,同比增长12.76%;财政总收入10.86亿元,同比增长39.88%;地方财政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23.66%;农民人均纯收入2262元,同比增长9.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83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创建经济强县(市)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位列全省经济强县(市)第六位,在西部百强县(市)中排名58位.  相似文献   

20.
赵维加 《共产党人》2004,(23):20-23
2004年上半年,银川市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0.8亿元,同比增长14.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7亿元,同比增长25.3%。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4611元,同比增长10.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967元,同比增长16.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新增就业岗位16390个。银川市正处于历史上机遇最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