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的形成,是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对抗战进步文化的政治领导等三大积极因素,以及福建省会内迁永安和陈仪、刘建绪主政战时福建期间较为开明的政治表现等两大独特因素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的历史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2.
四、永安进步报刊活动达到的高潮 1943年以后,改进出版社遭受多次打击,已经是“名存实亡”,“苟延残喘的境地”。但是,进步报刊活动在永安既已发韧,就此阻止它前进的步伐,仍然是不可能的。地火在地面下运行,短时的低落仅表明更大的高潮将要兴起。后来永安事态的发展也果真是如此:改进社是衰落了,但是东南出版社和福建社会科学研究所又发展壮大起来。另外还出现了《建设导报》和《民主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永安进步报刊活动掀起了又一次的高涨。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初期,由于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的路线,抗战仅一年零三个月,国民党军队即放弃了北平、天津、上海、广州、武汉等中心城市。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被迫陆续内迁。一九三八年五月,福建沿海重镇厦门失守,危及省垣福州,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只好内迁福建中部永安。这里交通虽然闭塞,然随着战时省会的兴起,我省乃至全国各地不少文化界爱国知名人士、学者、专家、记者等先后云集,顿时人材荟萃。成为我国东南著名的文化城。永安抗战文化运动,也得到从来未有的大发展,与战时重庆、桂林的进步文化运动遥相呼应,推向高潮。抗日战争期间,在永安先后出版发行了七十六种报纸、杂志,还有数百种书籍。《现代青年》就是这当中比较重要,影响较大的一份刊物。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临时省会城市永安,持续开展了长达7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新闻教育等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进步文化活动,成为东南敌后抗战的文化中心。永安进步文化活动, 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当时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福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更作为仅次于重庆和桂林的国民党统治区抗战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支持了全国抗日战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由中共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羊枣事件》一书日前在永安市发行。羊枣事件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当局在福建战时省会永安逮捕文化界爱国进步人士而制造的一起震惊全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该书围绕该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选编有关资料汇集而成。全书约17万字,具  相似文献   

6.
正1938年是中国进入全面抗战第二年,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内迁到闽中山城永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永安汇集了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一大批知识分子、爱国进步人士、热血青年和一些身份隐蔽的中国共产党员,组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文化大军。在这支文化大军中,有知名的编辑  相似文献   

7.
漳州向为福建的文化发达地之一,近代以降,各种报刊活动在该地一直是很活跃的。到了抗战爆发,尤其1938年5月13日厦门沦陷之后,漳州又成为闽南的最前线,其抗日报刊活动更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一、民办报刊的率先崛起,开始了漳州抗日报刊活动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从1938年5月至1945年10月,前后7年多时间, 隐蔽战斗在永安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及福建等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 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广泛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利用当时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进步文化活动,为推动抗日救亡运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目光定格在炮火硝烟的峥嵘岁月里福建永安这座小山城——这里蓬勃发展的抗战进步文化活动是东南抗战文化的一面光辉旗帜,它成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成功实践的光辉典范,成为国统区抗战文化的重要枢纽,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福建临时省会永安时达七年的进步文化活动,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是很有光彩的一叶!近几年来,随着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广泛开展,对党领导的永安进步文化活动史料的挖掘和整理也日益深入。愈来愈多的史料证明:永安进步文化活动是抗战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重庆、桂林、昆明、曲江等国统区文学一样,是在血与火的年代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永安进步文化活动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八日——十日,在抗战时期福建临时省会所在地永安召开。当年在永安直接参加抗日文化宣传活动的老同志和各地代表六十六人出席了会议。学术讨论会发言热烈,气氛活跃。出席会议的老同志们回忆了当年他们以永安人民为依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指引下,取得国民党内爱国人士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福建党史资料丛书《抗战时期永安进步文化活动》卷,最近已编出第一册初稿,提交编市委员会讨论。这一卷丛书是去年九月在永安召开学术讨论时,经省征委、三明市征委、永安市征委研究,并征求部分老同志意见,确定成立编审委员会,抽调专人组成编辑小组,于去年十二月开展工作的。经一年努力,编辑小组在原有近三百万字资料的基础上,又补充征集了五百多万字的各类资料,对历时七年的永安进步文化活动作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写出综述35000字,大事记15000字,人物传略20000字,选编文献资料、回忆资料、参考资料及重要报刊目录等40万字。  相似文献   

13.
永安大狱     
正当中国人民即将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之际,1945年7月.在福建的战时省会永安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国民党顽固派摧残进步文化力量的大逮捕事件。先后被逮捕者29人,被拘留者1人,遭软禁者1人:其中,中共党员、著名新闻工作者羊枣(杨潮)被虐死狱中。此案史称“永安大狱”’。又称“羊枣事件”。 卢沟桥事变后、华北大片国土沦丧,上海、南京相继失陷,东南沿海也日益吃紧。国民党福建省政府遂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抗日救亡的呼声震撼八闽大地。各种救亡团体纷纷建立,进步报刊竞相出版,全省人民万众一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在榕城,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出版《救亡文艺》,组织乡村工作团、救亡剧团、歌咏团,救亡活动波及教育、工商界等,有力推进了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全面展开。在鹭岛,青妇少儿齐上阵,救亡运动此起彼伏,特别是厦门儿童救亡剧团,远赴广州、香港、越南、柬埔寨等地义演募捐,小小少年的爱国行动,震撼着海外华侨的心灵。在永安,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组成一支抗日文化新军,开展丰富的抗战文化活动,促进了新闻、出版、文学、戏剧等文化事业的繁荣,使战时省会永安成为东南敌后抗战文化的中心。在闽西北,以"工业合作社"为中心的生产运动蓬勃开展,对发展地方工业,供应军需民用,支援抗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五年长达七年整的永安进步文化活动及其斗争,是抗战时期闪耀在福建和东南各省的文化奇葩。它的形成、发展和同国民党顽固派的英勇斗争,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白区斗争的方针策略指导下,依靠进步力量,团结中间力量,共同奋斗的光辉业绩;充分显示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知识分子,为着民族解放,为着民主事业,敢于和善于在国统区腥风血雨中进行斗争的革命献身精神。他们为抗日战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福建的文化史和永安的地方史谱写了一页绚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战时书报供应所是中共领导下的群众性救亡组织。它1938年于汉口成立,武汉失守后西迁重庆,目的是满足战时士兵和民众对时事和文化的需要。战时书报供应所通过供应书刊、提供壁报材料、创设文化工作队、创办小图书室和写作函授训练班等多种方式,推动了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发展,扩大了进步思想的宣传范围和影响力。此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时书报供应所还在发展中共党员、联系基层群众、搜集情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开始不断破坏国共合作,各地书报供应所也在1939年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后逐步解散。从战时书报供应所的发展历程中,既可以看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宣传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之一斑,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共关系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7.
战时书报供应所是中共领导下的群众性救亡组织。它1938年于汉口成立,武汉失守后西迁重庆,目的是满足战时士兵和民众对时事和文化的需要。战时书报供应所通过供应书刊、提供壁报材料、创设文化工作队、创办小图书室和写作函授训练班等多种方式,推动了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发展,扩大了进步思想的宣传范围和影响力。此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时书报供应所还在发展中共党员、联系基层群众、搜集情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开始不断破坏国共合作,各地书报供应所也在1939年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后逐步解散。从战时书报供应所的发展历程中,既可以看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宣传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之一斑,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共关系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8.
<正>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了福建。国难当头,福建军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土。大湖战役和琅尾港战斗的枪声显示了福建人民不可侮的英勇气概,各阶层民众纷纷组织起来,参加各种救亡团体,战时省会永安成为东南抗战文化的中心。抗战期间,福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用血肉之躯、不屈之魂,捍卫了民族尊严。  相似文献   

19.
赵家欣.福建厦门人。1935年任厦门《星光日报》记者并开始文学写作。编著有抗战通讯特写集《今日的厦门》、《沦陷区的故事》。抗战时期撰写了大量通讯、特写、散文、杂文、时事评论,进行抗日宣传。1942年起在永安任《现代青年》、《新福建》月刊主编,是永安抗战进步文化活动的骨干之一。改革开放后结集出版了《侨乡纪事》、《风雨故人情》、《雨丝集》、《历史的情思》、《永久的思念》、《走笔写人生》、《无尽情思逐逝波》、《金婚岁月》(与谢怀丹合著)等著作。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在福建发生了一桩震惊中外的“永安大狱”事件,名记者、国际问题专家、杰出的军事评论家羊枣(杨潮)在永安被国民党特务非法逮捕,半年后被虐死于杭州狱中;和羊枣同时被捕的文化界人士达三十多人,进步的文化阵地遭受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