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礼制文化“尊尊、亲亲、贤贤”的视角出发,该文回顾了士人的历史演进过程。从其身份来看,该文认为士人可以分为士大夫与士绅两个社会阶层。并分别承担“政治与行政”和“文化与知识”双重角色。士人作为社会中间阶层,能够理解社会各阶层的需求,沟通社会和政府,从而发挥领导作用。士人不仅“尊德性而道问学”,而且由已及人,通经致用,明道救世,并在实践中呈现出不同的领导模式和风格。士人坚持“道统”,通过对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来领导国家、政府和社会,注重与“治统”相结合,注重教化与人才培养,提高社会凝聚力,形成了独特的领导之道。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科学体系,其也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创新不妨转换理论视角,从分析文明类型及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审视社会历史的演进规律,从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关系来理性看待中国道路的历史地位、成就及其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在统一的世界历史和多样化的民族发展道路上展现出具有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3.
《行政论坛》2017,(1):33-39
民主的思想谱系聚焦于观念史的视角,探究民主话语在不同时期的兴衰演进,从柏拉图到托克维尔皆以谨慎的姿态看待民主,究其原因在于对"多数人暴政"的担忧,不受法治约束的民主会导向"极权式的民主"。民主的运转需要法治来维护,这体现了治理能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民主思想的历史光谱为理解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了可资参考的镜像,注重法治与效率的国家能力建设,维护公众权利,回应公众诉求,促进公共性的有机成长构成深入推进民主有效运行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谢长安 《政治学研究》2022,(5):85-98+154-155
当代西方国家的困境是透视世界大变局的一面镜子。探究当代西方国家困境的根源,需要省思资本和西方国家之间关系的演进历史与逻辑。自西方进入资本统治的时代,资本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演进大体可以划分为嵌合与分离两大阶段。嵌合阶段对应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资本出场与民族国家建立的时期,西方兴盛的基本前提得以奠定;第二个时期是资本扩张与世界体系形成的时期,西方的世界霸主地位得到确立。分离阶段对应第三个时期,表现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去国家化”为重要特性的国际垄断资本产生后,西方不同资本集团乃至整个社会发生分化,国家由辉煌的高位不断下滑,进入相对衰落阶段。研究当代西方国家的困境,对于理解西方近些年变幻的政局及其在全球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立精神品格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从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等维度把握其生成。在理论逻辑维度,其导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政党学说的科学运用,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重要原则;在文化逻辑维度,其植根于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演进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心理结构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在历史逻辑维度,其传承于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历程和七十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在现实逻辑维度,其立足于百年大党持续书写中华民族恢宏史诗的内在要求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是我们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程金良 《理论导刊》2006,(11):36-38
马克思对阶级的理解是从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的生活的两个视角切入的,由此而架构起了阶级分析法的二重维度。在现实的理解中,人们对阶级分析法的理解往往偏向其中的一维。这样必然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在理论层面,对阶级分析法的理解会产生误解;二是在实践层面,会使政策和措施产生倾斜、偏差甚至极端。要科学地把握阶级分析法,就必须从二重性的内在统一来理解。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两次现代化和科学文化的历史变迁有着本质的关联.在两次现代化的过程中,科学文化一直是重要的动力因子,它的变化反映着中国社会的变化.研究科学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兴起、发展的曲折矛盾的过程,对致力赶超的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绣球是靖西最具特色的民俗象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不同历史时期,绣球承载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彰显靖西地区的农耕文明特色,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的变迁。进入21世纪,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逐渐将这种历史民俗象征推向工艺品市场。如何在新时代里保护、发展绣球文化,传承、保留其历史韵味,成为今天人们所要探讨的一个难题。在文化生态视角下审视靖西绣球文化,在人、环境、文化的相互关系中探讨其文化起源的魅力与特色,将为科学保护、传承、发展这种文化提供一种建设性视角。  相似文献   

9.
乡村善治以构建符合国情特点、更加完善有效、多元协同共治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为主题,其生成有其理论之源、文化之根、历史之基及时代之变等逻辑维度。其生成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的深刻体悟与创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治理智慧的继承,对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积淀的历史经验的学习借鉴和传承赓续,对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特征新要求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通过上述四重维度构筑新时代乡村善治之路,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治理实践的科学指南,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和政治进步总是与先进的政治文化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历史洪流中发展、壮大,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功能强大、独具内涵的政治文化。而这种独具特色的党内政治文化需要建构,更需要丰富发展。考察分析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演进,有助于人们对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治党方略,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正确把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供支配,人们在满足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自己的精神陶冶与品格提升,注重文化的消费与熏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解读文化消费,以便对文化消费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我国当前的文化消费进行剖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引导我国的文化消费,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更好地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2.
李绍章 《党政论坛》2001,(12):30-31
从 法律文化的视角观察 ,我以为 ,党对“德治”的选择不仅仅反映了我党的思想情操与道德情怀 ,也不仅仅体现了治国的方略意义 ,它更透视出了共产党人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吸收与科学借鉴 ,同时也折射出了共产党人对现代法律文化的衷心关爱与卓越贡献。这种科学合理而又高屋建瓴的法律文化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结出的理论硕果 ,更是她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思想后盾。从“德治”角度入手透视共产党人的法律文化观 ,挖掘共产党人的法律文化资源 ,对于更加坚定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对于更加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  相似文献   

13.
党的百年历史是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史,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不断实现创新发展的百年演进史。全面考察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内在逻辑,必须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起点开始,围绕着中国人民如何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心议题,呈现出从追梦、筑梦到圆梦的基本历史向度,其演进的内在逻辑要素包括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其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根本动因,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意识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精神动力,创新能力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物质力量。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演进的历史逻辑充分表明,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是应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之需而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理解文化,这里的文化不是通常意义上广义的或者狭义的文化,而是把文化理解为一种生存方式,这种理解为分析大众文化何以可能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文化及其超越性表现为生存方式的演进。生存方式的不同使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互分离,但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主流文化不同的中心价值,中国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分离只是相对的,而表现出中西方大众文化不同的历史与现实命运。中国的大众文化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与西方相区别,没有形成与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对峙局面,而是构成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5.
家庭演变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家庭不仅是受社会变迁影响的被动研究对象,也可作为透视社会的研究视角。从横向社会结构来看,家庭作为中层视角有助于沟通了解社会学研究中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从纵向社会发展来分析,通过对家庭与社会互动历程考察,家庭史提供了观察社会发展变迁的有效视角。家庭研究的范式转换有利于实现将家庭由单纯的研究对象向作为社会现象的缩影和社会透视单位的结合体转变。  相似文献   

16.
对“国学热”的透视与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上世纪来到本世纪初,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在文化上出现了所谓的“国学热”。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化热”,又一次文化热潮的兴起与展现,它反映了当代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与文化的又一次跃升,同时它也向人们传达着一个新的信息;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已经开始找回文化的自信,中国开始迈向文化自觉与注重软实力建设的时代。那么,何谓“国学热”?为什么会产生“国学热”?怎样看待“国学热”?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所站的立场不同,观察的方法不同,所秉持的观念不同,所了解的情势不同,故对“国学热”的理…  相似文献   

17.
韦伯的"文化科学"方法论引入了"文化科学"概念,强调了社会学研究时象的独特性,为社会学发展开启了崭新的视角和领域,进而确立了"价值关联"与"价值无涉"的社会学研究原则,并创造性地将反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解与实证主义的因果解释融合,开创了"解释性理解"的研究范式,从而实现了社会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11)
合浦是北部湾沿岸城市,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生成了自己独特的海上丝路文化。在文化生态视角下,这种文化的形成与其自身的文化起源、文化基质构成关系密切;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反映着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反映着人们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变迁,亦反映着这种变迁的内在动力,同时彰显了合浦海上丝路文化的传承、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郝淑芹 《学理论》2010,(29):183-184
马克思的人性论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走向和谐提供了的理论支撑。从马克思的人性视角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构建进行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构建离不开人。人类个体需要的多元性与整体性也必然要求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从而促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走向融合。只有用马克思的人性理论指导两种文化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具有悠久的文化资源和社会心理基础.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共同富裕水平的提高,党和国家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大政、方略对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有重大影响.一定历史时期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可以用客观指标来检测,而人们自身的心理体验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