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作者企图“避免把政治因素加入討論范围之內”,以“純粹分析的观点”而引用大量資料来替南越經济塗脂抹粉,大肆吹噓南越經济有所謂“直綫上升”。促管他声嘶力竭地叫嚷“美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安全”的鬼話,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南越經济的“威胁在于无止境地依賴外援的本性”,南越的“經济繁荣是虛假的”。至于南越經济不振的原因之一,他归結为“法国龐大的远征軍从南越撤走”更可見其奴才相。抱这种观点的作者所引用的一些材料,其真实性显然是不可靠的,就以大米产量为例,吳庭艳上台以前,大米产量年逾400万吨,而在他执政的七年中,大米产量的最高記录是3百12万9千吨。本文所引用的材料却为500多万吨。 南越日益变为美帝国主义的附庸,在美吳集团的掠夺下,外国壟断資本和統治阶級大发横財,国民經济千疮百孔,百业蕭条,民不聊生,这才是近几年南越經济的真正面貌。  相似文献   

2.
一、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只能实行集中制 在谈到党内民主问题时,通常都把民主与集中作为一对矛盾。实际上,民主与集中各有其对立面: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集中的对立面则是分散,然而这两对矛盾又是密切相连的。 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前后,针对党内的分散的小组习气,针对俄国处于沙皇专制暴力统治之下,列宁主张建立一个以职业革命家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党内实行由铁  相似文献   

3.
韦宗友 《东南亚研究》2006,(2):35-41,87
本文详细考察了1954-1960年间美国与东南亚小国柬埔寨之间的关系演变历程。独立后的柬埔寨,一度对美国怀有好感,希望通过获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来发展本国经济、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独立。美国虽愿意对柬埔寨进行援助,但是其根本目的却是要将柬埔寨融入到美国在东南亚编织的反共体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在美援根本目标上的分歧与矛盾逐渐显露并激化。美国无法容忍柬埔寨独立、自主的中立路线,试图通过削减美援、甚至策划政变的方式改变柬埔寨的外交政策。然而,美国并未达到目标,相反使一度对美国怀有好感的柬埔寨走向自己的对立面。美柬关系的演变对研究这一时期美国与其他新兴独立的中小国家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昭华 《东南亚研究》2007,(2):61-65,55
修筑中缅铁路的计划早在晚清时期就由英国提出,但遭到了清朝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官绅的抵制.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获取一条西南国际交通大动脉,主动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修筑中缅铁路的计划,中国并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但因缅甸的陷落,中缅铁路最终半途而废.当前,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又提上了建设日程,成为中国加快西部大开发、发展与缅甸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重大战略举措,成为新形势下建设和谐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美苏双方希望和推进战后经济合作的氛围中,苏联提出了战后重建的贷款问题。由于苏联期待更优惠的贷款条件而美国有意把经济援助作为外交工具,雅尔塔会议没有提出贷款问题,从而错过了历史最佳时机。杜鲁门执政后,美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和苏联对自身经济体制和国际经济形势的认知偏差,导致双方在贷款问题上长期交涉但最终未果。贷款流产成为苏联与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切割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相似文献   

6.
中缅关系的转折:1954年——以外交部解密档案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中缅两国总理互访,不仅确立了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且双方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增进了了解,减少了疑虑.1954年的双边往来开启了两国高层直接接触、交流的大门,打破了建交初期双边关系冷淡的局面,两国关系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此后,中缅关系迅速发展,迎来了"胞波"友好时期.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1954年中国结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在周边推行睦邻友好外交,而中国政策的这一转变也得到了缅甸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7.
2009年12月22日,日本《读卖新闻》曝光了日美琉球"核问题",这在日本政界和日美关系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本文认为,美日在琉球核问题上的立场与琉球行政权移交问题紧密相关,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而且前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后者实现的时间和条件。而琉球行政权移交问题又离不开当时的国际形势、美国对日战略,以及日本自身的变化。在美国统治琉球的27年中,美国对琉球的政策始终是变化的,但是其基本的宗旨一直是维护、巩固和发展美日同盟,将日本培养成在远东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远东形势,特别是日本本身的变化,是美国对琉球政策包括对琉球核武器问题的立场发生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中国人留学俄国的活动,是百年中国人留学史上最富有特色的篇章之一.自19世纪下半叶起,受其时国际国内形势等因素影响,在清政府的推动下,中国人留俄活动渐次兴起,陆续有中央、地方派遣的各类型官费、自费留学生赴俄国求学深造,而相关留学管理体制也随之建立与完善.这一留学活动不仅首开中国学子赴俄求学之先河,培养出一批精通俄文的外交、外语人才,而且开辟了近代中俄教育交流乃至文化交流的新渠道,并为后续中国人留苏活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的十年中,军控问题依然是美俄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回顾两国在该领域的互动,大致以北约启动东扩为分界点划分为合作与对抗的两个时期。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双边关系的基本状态和安全利益需求则是促成合作或者造就分歧的最重要、最持久的三个因素。通过对美俄军控十年的历史考察,可以预期以后不会出现九十年代初两国不断取得军控成就的机遇,同样也不会出现为了限制或者削减某种武器系统而进行旷日持久谈判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一 绪 论后汉的王充 (公元 2 797年 )作为中国代表性的批判家 ,在“疾虚妄”① 的口号下展开了自己的哲学 ,即批判了当时充满神秘主义和矛盾的社会现实 ,对那些墨守成规或维尊师圣的学风持有强烈的怀疑态度。② 王充对当时靠传统权威来规定任何价值世态的判断 ,可以说是令其批判哲学成立的《论衡》的一贯基本原则。③ 他的这种批判的学问态度 ,不仅未受到应有的高度评价 ,在命定论这一体系内还被指责或不屑一顾。尤其是他的有关命的概念 ,因为偶然意义和必然意义混合使用 ,令人很难理解他的命定论。④王充的命定论的出发点是以天道论为基…  相似文献   

11.
缅甸的华裔精英为缅甸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知名侨领与华裔精英不同 ,他们不参与或很少参与缅甸政治 ,而在促进华人社区发展和中缅友好交往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他们有爱国的优良传统 ,表现在热心慈善事业、办报、办学、支持祖国革命、向国内投资、促进中缅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文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梳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海外华文教育自其形成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本文首先界定了华文教育的概念,而后将其划分为形成、兴盛、不平衡发展、复兴、高涨五个阶段,并作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国籍法衍生了消除国籍冲突引发的问题、国籍不等同公民权、取得多国国籍三项新原则.与此同时,很多国家纷纷修改完善国籍法,核心是承认双重国籍,松动拥有国籍等同公民权原则,以追求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中国<国籍法>实施30年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存在着许多与国际形势、国家利益不相协调的地方.修订<国籍法>时,有必要认真考虑和平衡集中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多数华侨华人和分散居住在欧美澳的新华侨华人的利益.改革的可行方案是渐进有序地推进务实灵活的双重国籍政策,从宽对待华人恢复国籍和入籍问题,同时,预设制度以防范认可双重国籍可能引发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选择在1978年5月24日,即布热津斯基结束访华的第二天公开中越两国在华侨问题上的争端,这首先是中越华侨争端已经严重到必须公开的结果,也是一种有目的的安排。中国通过这样的安排,有效地向外界传递了中美两国高层在会谈中有关越南和苏联问题的重要共识,并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使美国意识到,在中美关系完全正常化之前必须暂缓与越南实现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侨批档案"成功入选2013年6月的《世界记忆名录》,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侨批(银信)的特殊价值及其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世界意义,侨批这一世界文献遗产的抢救、保护与研究也得到了积极的推动。但是,曾经承担着侨批的收揽、中转、派送以及汇兑、解付之职责,兼具国际金融和国际邮政两大功能的侨批业、水客业,却并未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轨迹以及作用和影响,更是鲜见学术探讨与总结。随着侨批局(或银信机构)遗址的不断荒芜破败或被征用开发,它们正在迅速而彻底地淡出历史的记忆。今年是中国邮政开办120周年,本文拟从中国转型、构建为近现代化国家以及融入"世界体系"进程的视角,考察和揭示侨批业、水客业在中国近现代  相似文献   

16.
从"双重国籍"的放弃看中国侨务与外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了1954-1955年新中国通过谈判放弃"双重国籍"问题的外交背景,认为放弃"双重国籍"是新中国在权衡周边安全环境和国家利益得失后进行外交战略和策略调整的重大举措,也是同一时期中国进行外交战略和策略调整的重要佐证,还是将侨务与外交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论述了中国外交战略和策略调整背景下的侨务工作,既具体分析了侨务对外交的服从情况,又明确指出了侨务对外交的补充与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海外华文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梳理>一文提出不同的意见,主要认为不应将华文教学与华文教育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更不应将中国实施的对外汉语教学与海外华文教育混为一谈.同时,对该文中出现的多处常识性错误做了必要的澄清.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由美国等西方国家所创立的国际制度仍是当前国际秩序的基础。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不断要求中国遵守国际秩序下的各种规则。从历史的视角观察,中国对国际秩序及自己的地位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这其中既有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因素,又受到与外界互动的影响。中国有关世界新秩序的认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威胁到要彻底改变中国人曾有的对于世界的认知,同时,每个阶段似乎又都引导着中国人更好地调整自身以应对外部压力,并向新的世界观挑战。要想对建设一个真正具有吸引力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有所贡献,中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9.
缅甸政府在民族问题上的策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红 《当代亚太》2001,(9):46-51
1988年上台的缅甸军政府在民族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策略调整对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实行"剿抚并举"的两手政策;给予归顺政府的少数民族地区以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力度.策略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缅甸出现了民族和解、政局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民族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缅甸的民族问题仍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0.
海外华人资本已成为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历史、现实的对中国大陆投资的华人资本进行了考察,从投资动因、绩效、对大陆经济的作用等角度作分析,试图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期为现实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