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庞岩 《公安教育》2013,(11):39-41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自2009年以来,上海市涉枪案件频发,据统计,2009年以来发生涉枪案件212起,收缴非法枪支258支,社会危害和案件恶性程度较大,对上海的繁荣与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为更好地分析、研究、预防及打击涉枪犯罪的有效对策,本文对上海市监狱系统在押的部分涉枪罪犯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涉枪严重暴力犯罪是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新动向,不仅犯罪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犯罪危害程度日趋严重,犯罪手段、伎俩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的斗争面临新的挑战。 涉枪严重暴力性犯罪中,犯罪分子使用枪支、手  相似文献   

3.
涉枪暴力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枪暴力犯罪增长速度惊人,社会危害性极大,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预防和打击涉枪暴力犯罪,已经成为新时期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涉枪暴力犯罪的特点、成因的分析和研究,从战略上和战术上提出了控制和打击涉枪暴力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连日来,河北省廊坊市公安局开展了以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为主攻方向,以打击黑恶痞霸犯罪、打击涉枪涉爆违法犯罪、打击涉毒违法犯罪、缉捕重大在逃人员等为工作重点的“京畿亮剑”行动,行动中,全市公安机关将打击“两抢一盗”视为一次大考验、大锤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易发案部位、高危地区、高发时段和地段的打击、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5.
涉枪犯罪案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构成严重威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涉枪犯罪案件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传统的侦查涉枪犯罪案件的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回应侦查实践工作的需求,在归纳当前涉枪犯罪案件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侦查对策,以期提高打击和查处涉枪犯罪案件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安》2013,(8):16-17
自2004年以来,公安部多次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电信诈骗专项行动",先后打掉了一大批跨区域、跨两岸、跨国电信诈骗犯罪团伙,破获了一大批电信诈骗案件,抓获了一大批犯罪嫌疑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当前电信诈骗犯罪窝点大多设在台湾及东南亚国家,这些骗子可在境外经互联网把改号电话畅通无阻地打入大陆千家万户百姓家,毫无顾忌  相似文献   

7.
对宁波市涉枪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国孟 《公安学刊》2005,(3):82-85,102
2003年以来,宁波市涉枪案件频发,从主观上分析,主要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打击查处工作、情报信息工作与涉枪犯罪打防控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公安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涉枪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增强责任感;必须严厉打击流氓恶势力和赌博团伙犯罪,铲除"枪患"土壤;必须强化治安管理防控措施,"打源"与"截流"并举;必须强化阵地控制,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增强工作主动权;必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作,形成涉枪犯罪打击合力.  相似文献   

8.
半月要闻     
★ 12月 1日,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召开。明年要重点打击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涉枪涉爆犯罪和有组织犯罪,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以及滋扰一方的地痞、村霸等流氓恶势力。要重点打击走私贩私、出口骗税等犯罪活动。  ★ 12月 1日,公安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召开清理整顿出入境中介活动电视电话会议,联手部署对出入境中介活动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工作。  ★ 12月 4日,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就做好进入新世纪党的统战工作发表重要讲话。  ★ 12月…  相似文献   

9.
涉枪犯罪增多及遏制陈寿安,张卫平近年来,部分地区涉枪犯罪逐年增多,危害十分严重,已成为影响当地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在涉枪犯罪中,以持枪抢劫、持枪杀人、流氓械斗等特大恶性案件所占的比重较大。持枪拒捕、袭击公安干警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持枪抢劫、持枪杀人...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09,(14):68-68,F0003
从今年3月起,萧山区公安分局积极响应省、市、区政法委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号召,始终秉承“零容忍”理念,在全区强势开展了打击整治“两抢”犯罪大会战。全区公安机关紧抓战机,迅猛出击,沉重打击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两抢”犯罪活动,成功破获了一大批影响大、危害严重的省、市督办的“两抢”案件。  相似文献   

11.
1999年3月,南昌市公安局为了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开展了以“三打”──打击带黑社会性质的涉枪团伙犯罪、打击盗窃犯罪。打击经济犯罪,“两查”──查禁赌博违法犯罪活动、查禁毒品犯罪,“一加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的“三二一”战役,从而探索出了一种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新的公安工作模式,不仅有效地遏制了刑事犯罪的上升势头,强化了治安管理,夯实了基层基础工作,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双改”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同时,进一步争取了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一月要闻     
★2000年12月1日,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召开。明年要重点打击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涉枪涉爆犯罪和有组织犯罪,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以及滋扰一方的地痞、村霸等流氓恶势力。要重点打击走私贩私、出口骗税等犯罪活动。    ★2000年12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信息查询中心在海南正式对外开放。从此WTO总部每天向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提供各成员之间的各种信息和资料,以促进中国与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2000年9月份以来,我国国有重点煤矿连续发生数起特大事故。为此国家煤炭工业…  相似文献   

13.
半月备忘     
《人民公安》2006,(12):1-1
6月至9月专项整治枪支弹药爆炸物,涉爆涉枪案件专人专办限期侦破,对重特大安全事故查处情况全面检查,公安部部署打击商业贿赂犯罪,一季度公安监管战线破案3.2万起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不断蔓延的毒品问题 ,中国政府加快了禁毒立法的步伐 ,制定颂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禁毒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年来 ,各级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 ,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打击毒品犯罪的专项行动和破案战役。抓获了一大批毒品犯罪分子 ,缴获了大量毒品 ,沉重地打击了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15.
受美国债务危机影响的全球股灾打击了一大批上市企业?j但也成就了个别公司。北京时间2011年8月10日,苹果公司正式超越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相似文献   

16.
海口市公安局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打击涉枪暴力犯罪的经验,不断完善侦防对策:1993年的对策是:“公开巡逻弹压抓现行。”1994年的对策是;“以静制动,动静结合。” 1995年的对策是:“由人到案,主动进攻。”1996年的对策是:“堵截黑枪,由枪到案。”11O报警服务台开通后,又制订了新的对策:“动静结合,快速反应,以快制胜。”海口市公安局根据实际情况,在不断完善侦防对策的同时,相应采取了不同的侦防措施,取得了打击涉枪暴力犯罪的成功。在实践中,海口市公安局认识到提高公安机关的科技合量的重要性,一是投资1500多万元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公安信息指挥系统,增强公安机关快速反应的能力;二是加强专业技术工作,建立犯罪枪弹痕迹档案,发挥了科学技术在打击涉枪暴力犯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大力度打击日益猖獗的犯罪活动,广州市公安局决定组建一支专职打击涉枪、涉暴、劫持人质、劫机等严重暴力犯罪的队伍--特警突击队。经过对全市数千民警“百里挑一”的筛选,初步选定了 120名特警,开始了逐步淘汰式的严格集训,最后选定了 38名特警精英,平均年龄只有 22岁。连续 5个月的全封闭集训,突击队员除进行格斗术、战术、散打、射击、倒功、游泳、攀爬和越野跑等科目的严格训练外,还要到云贵高原进行高原缺氧体能训练、负重长跑以及飞刀、野外追踪等特殊项目训练。突击队员的单兵装备分别有“六四”式手枪、“七九”式轻型…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近年来,全国公安司法机关始终把严厉打击假币犯罪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依法查处了一大批假币犯罪案件,打击了一大批假币犯罪分子,为维护人民币信誉和国家金融管理秩序,保护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83年以来,我国司法机关持续进行了12年“严打”斗争。长期的不间断的打击,确实打击处理了一大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12年来,在领导层、理论界以及新闻界都对“严打”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笔者认为,能否跳出就“严打”论“严打”的框框,以历史的综合的眼光看“严打”,把“严打”的功过放到更大的范围和历史的全过程来考察。  相似文献   

20.
缉捕持枪罪犯实战要领谢林目前我国枪患问题十分突出,持枪犯罪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社会安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94年全国发生严重持枪暴力犯罪案件比1993年上升25.8%。1995年1至9月又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8%。在涉枪案件中,突出的特点是,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