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祜族聚居区联动开发采用区域联动板块发展模式,深度联合开发,即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设计、目的地宣传以及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各方面全面开展联合开发。以拉祜族民族文化作为核心,统一开发拉祜族文化及文化辐射圈层;打破行政区划,以拉祜族聚居区为中心,构建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带;统一民族形象,创建民族品牌,以拉祜族生活区域深度游、体验游作为主要的旅游方式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
《今日民族》2014,(3):1-5
<正>孟连地处云南的西南端,在这1891.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傣族、拉祜族、佤族等世居民族。1954年5月,经政务院批准,孟连傣族拉祜族卡佤族自治区(县级)成立。1963年9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60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孟连人民发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精神,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党和国  相似文献   

3.
崔明明 《传承》2014,(5):110-111
家族是一个小型的文化传承场,家族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优秀传统方式。在云南文化的发展中,家族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与持续发展的纽带,对文化的传承与积淀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牡帕密帕》是拉祜族的创世史诗,蕴含着丰富的拉祜族文化,在它的传承方式中,家族传承以其优势占有一席之地,对《牡帕密帕》的传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何欣 《今日民族》2013,(3):21-24
澜沧拉祜族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事业蓬勃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仅成为当地对外交流和吸引外地游客的"王牌",而且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提供了一个样本。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也是多民族聚居县。2010年全县总人口49188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9%。世居民族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景颇等。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5.
拉祜族是云南省的独有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澜沧江流域的普洱、临沧两市,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市也有分布,约80%的拉祜族聚居在澜沧江以西地区。拉祜族自称“拉祜”,意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历史上曾是一个狩猎民族。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但拉祜族人民长期与汉族、傣族密切交往,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  相似文献   

6.
有学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为继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之后的第三国策,这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守望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傣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保护?以傣族传统手工艺为例:手工艺品是物质的,而制作手工艺品的技艺是非物质的,有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就有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传统手工艺品只有作为人们需要的物品进入市场,传统手工技艺才能得到可持续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刀洁 《今日民族》2012,(9):32-35
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拉祜族乡顶青村委会哈备村的哈尼族,周围杂居着傣族、壮族、彝族、瑶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正>双江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主体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双江自治县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通过思想融通、文化融汇、组织融入、感情融洽、发展融合,真正实现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走出了一条多民族共同富裕的"双江之路"。2018年年底,双江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成绩的背后,是双江县总结  相似文献   

9.
杨志坚 《今日民族》2002,(11):48-48
莫口,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佤族山寨,从盂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县城来到位于中缅国界旁的富岩乡莫口村,需沿着蜿蜒若蛇的崎岖山路-路颠簸才能到达。  相似文献   

10.
邓永进 《思想战线》2008,34(3):81-86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活态文化大量存在,且顽强传承.究其原因有六:一是环境封闭、严峻、独特;二是傣族众多、聚居、发达;三是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四是区城自治、民族政策落实;五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六是傣族性格逍遥、自信.  相似文献   

11.
刘应枚 《今日民族》2014,(12):54-59
<正>勐海是一块令人浮想联翩的乐土。众多的民族,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风情,傣族"泼水节"的隆重热烈,哈尼族"嘎汤帕节"的豪迈奔放,拉祜族"拉祜扩节"的神秘悠远,布朗族"桑衎节"的欢乐纵情……在这里,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团结的力量化为一片绚丽的彩云,装点着勐海蔚蓝的天空,扮靓了茶乡苍翠的大地。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1月24日的下午,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举办的"百名人才"培训班专门安排了一个下午,分组讨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情况。瑞丽傣族孔雀舞的"百名人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约相广拉由孙女嫩喊代他参加培训,在下午的自由发言中,嫩喊从年轻一辈人的视角,表达了她对当下传承状况的忧虑。  相似文献   

13.
曹静 《今日民族》2012,(2):60-60
孟连县芒信镇位于中缅边境线上,是傣族、佤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据统计,截至2月20日止,仅孟连县芒信镇粮食作物受灾104亩,成灾40亩。  相似文献   

14.
正火花传统技艺在产业化道路上遇到的困境,反映了我国特定领域传统手工业被迫卷入充满竞争的商品化市场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也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难题。火花火花是傣族传统手工业品。燃放火花在傣族传统文化中标志一个仪式的结束,或者在节日中增加节日氛围。在傣族民族节日如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州庆等民族节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德宏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富集。傣剧植根于德宏这片民族文化热土,用群众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讲述家国情怀;傣族剪纸延续着几百年的民族传统,不断生长,传承着民族精神。奘房门前搭戏台,大青树下演傣剧10月,傣族迎来"出洼"节,德宏的干季到来。每年的干季(10月至次年3月)德宏州傣剧团都到村村寨寨演出。"出洼"节,在每年公历的10月上旬,汉语通俗叫"开门"节。此时可以解除"入洼"以来的禁忌,男女可以婚嫁,村寨可以举行大型庆  相似文献   

16.
正西双版纳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全国唯一的傣族自治州。2016年12月27日,西双版纳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可喜局面。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曼龙勒这样采取了"公司+农户"的景区管理模式,以民族文化为纽带,积极引导、帮助村民依托民俗旅游文化产业致富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以景点景区为依托,囊括了西双版纳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地缘文化、宗教文化,同时又是"民族团结进  相似文献   

17.
阿里边防工作站驻守在云南省南部边境线上,距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城105公里,离孟连傣族拉祜族尼族自治县县城46公里.处于两县交界处,辖区内有阿里和完卡两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寨,居住着拉祜族、哈尼族、佤族等几种少数民族4280多人。阿里站组建于1978年,由于当地经济文化的落后,加之交通不便,驻地的哈尼族、拉祜族群众生活十分困难,靠刀耕火种.每年收入不到80元,群众有半年时间靠上山挖野菜充饥。部队驻进阿里村时,部份同志一怕群众穷,二怕群众不讲卫生,加上不通各民族语言,所以不愿和群众接近,不愿意走近寨子半步。部队与…  相似文献   

18.
南美拉祜族乡是一个以拉祜族为主体民族的贫困乡,地处临沧市临翔区西部的偏僻高寒山区,南美中心校有一所中学、一个校区(4个村完小、12个教学点,其中一师一校5个点),教职工56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37人,在校生581人,有拉祜族、傣族、佤族、布朗族、回族、汉族7种民族,其中拉祜族学生占72.14%。历史上,南美拉祜族居住在深山老林中,靠狩猎为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形成了守旧封闭的思想观念,“有饭大家吃,有酒大家喝,一户杀猪,全寨吃肉”的原始平均主义思想浓厚,不善于农业生产,“种一片坡,收一土锅”的粗放耕作仍然普遍,生活非常贫困,许多人家…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彝州"楚雄,除了人口较多的汉族、彝族外,还有傈僳族、苗族、傣族、回族、白族等20多个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其文化的多样性,因为地处"滇中"板块,而相对被外界忽略。这期由摄影家陈维寿拍摄的傣族,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不足,为我们了解大姚县,乃至楚雄州的民族文化丰富和多元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素材。需要补充的是,据2017年的调查统计,楚雄州273.90万常住人口中,傣族人口总数有23560人,占比0.86%;而具体到大姚县,傣族人口有3992人,占大姚县总人口的1.4%。  相似文献   

20.
余彪 《今日民族》2010,(2):49-50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云南民族节日众多,如彝族火把节、插花节,傣族泼水节、送龙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拉祜族的葫芦节、库扎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