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会娥 《思想战线》2012,38(2):141-142
贵州雷山郎德上寨,是一个拥有五六百年历史①的苗族村寨,主要依靠传统农业为生,全寨有耕地约287亩,140户,568人,全是苗族。自1987年以来,当地以"苗族风情博物馆"之誉对外开放,至今已有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近百万人慕名前往。而值得注意的是,呼应于外界对其"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保存完好"等评价,当地村民也逐步树立起广泛而深入的"文物般的文化保护理念",②从而也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
明代湘黔边"苗疆""堡哨""边墙"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湘黔边一带史称"苗疆"的苗族聚居区在明代年设的"堡哨"、"边墙"的历史沿革和作用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堡哨"、"边墙"是苗族人民顽强斗争的结果,客观上使当地苗族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独特的迁徙史、生活环境和观念意识,造就了苗族服饰的独特款式、图案和色彩运用,使之成为现实存续而包孕丰富信息的"无字史书"。从民族文化发生学、民族文化背景学、民族文化心理学、民族文化伦理学、民族文化美学角度来解读苗族服饰,能够获得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深入而全面理解,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提供坚实的知识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关于苗族的图腾崇拜,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槃瓠”(注:“槃”同“盘”,以下通用“盘”。)是苗族的图腾崇拜,或者是部分苗族的图腾崇拜;另一种意见认为,“盘瓠”与苗族无关,把“盘瓠”作为苗族的图腾,是别人栽在苗族头上的,是对苗族的侮辱。我个人认为,对于图腾崇拜的问题,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来进行研究。在这个问题上,一方  相似文献   

5.
斗牛是我们侗族和苗族民间的传统娱乐活动。据传,侗族和苗族的先民,种稻只会撒种不会插秧,产量一直不高。一年初夏,秧苗长到筷子高,在田埂上吃草的两条牛突然打起架来,从田埂打到田中,把田里的稻秧踩得乱七八糟。爱惜庄稼的农民,把牛鞭打  相似文献   

6.
镇宁苗族装束与历史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束,是一个民族外部形象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其缓慢且不平衡。因此,各地苗族的装束及其审美理想亦表现出相对的差异性。在历史的长河中,苗族人民创造了千姿百态的服饰花纹图案。从审美的角度看,这些花纹图案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感和审美理想;从艺术的角度看,疑聚着苗族人民艺术智慧结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记录了苗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笔者近年来对镇宁苗族的装束及其花纹图案进行了调查,不惮浅陋,略呈己见,以作抛砖引玉,敬乞专家学者指教。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苗族传统医药一直以来在中国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传承民族医药这条路,刘兴仙一走就是16年,虽然艰苦备尝,但也让人看到了无限希望。苗家娃的苗药情故事要从刘兴仙的爷爷刘明祥说起。刘明祥是文山州文山市平坝镇土锅寨村的名医,当地百姓生病了都会找他。因为四处出诊需要帮手,5岁时刘兴仙就做起爷爷的"小跟班"。多年下来,她认识了不少药材和基础药理知识,当起了"小医生",在爷爷指导下给老师和同学"开药方"。  相似文献   

8.
贵州苗族"飞歌"是苗族音乐的精华,是广大苗族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以音乐和苗语结合的演绎形式,属于抒咏性山歌的类别,有很强的代表性。苗族"飞歌"以其悠扬动听的曲调、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演形式,孕育了贵州苗族群众的精神内涵,洋溢着从远古时期一直流传至今的艺术魅力。因此,研究贵州苗族"飞歌"的传承及保护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①1月23日,游人在拍摄人鲸相吻表演。哈尔滨极地馆近日推出双人双鲸共造"海洋之心"的精彩表演以吸引旅客。②1月29日,广西融水县良双村好几个新娘按当地苗族传统在婚后第一个新年里回娘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流行的"苗银"一词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在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的佩戴有其传统与文化,明清起则以白银硬通货为原料制作银饰。白铜作为替代品有其产生渊源,但不能替代苗族银饰的文化精髓。用"苗银"来称呼白铜饰品,和用盛装女子指代苗族一样,是伴随权力与资本的话语制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运》2007,(10):34-35
在辽阔的内蒙古杜尔伯特草原上,有一位善良质朴的蒙古族老阿妈都贵玛被人们广泛传颂着。她从小父母双亡,靠着自己的勤奋成为当地有名的妇产科大夫;自己终身未育,如今却是儿孙满堂;丈夫英年早逝,她依然用坚韧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几十年来,她用爱心和真情绘制了绚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丁目 《今日民族》2014,(8):42-45
<正>南溪河从芷村镇开始,就一直和滇越铁路相依相伴,最终在河口汇入红河,滇越铁路的中国段也在这里结束。铁路与水,铁路与人的故事在滇南大地不断上演着。白河桥的街子天屏边是云南唯一的苗族自治县,那里有着"云南苗乡"的美誉。除了各族的传统节日外,当地山村的赶集日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中当数滇越铁路上的白河乡赶集日最为独特。白河乡位于屏边县南溪河畔,滇越铁路直接从乡里穿过,  相似文献   

13.
“布将帅”运动,是湘西和贵州松桃苗族人民继一九三七年的革屯抗日运动之后的又一次反对国民党暴政的正义斗争。关于这次运动的名称说法各有不同:当时当地的汉人叫它作“神兵”,后来又叫它作“跳仙会”;而湖南花垣一带则称其为“麻王运动”等等。这几种命名都不为当地苗族人民通用,而且也不是苗语称谓的音译或意译,故笔者仍以苗族人民通用的名称——“布将帅”记之。  相似文献   

14.
在贵州,苗族人民的贫困落后在各民族中占的比重大,这是事实。而在黔西北乌蒙山麓中的赫章县3万多苗族人民则又是苗族社会中极贫的代表。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行政领导工作的苗族干部。有责任把几年来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思路提出来,与热心苗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她终身未婚,却拥有最丰盛的爱;她没有子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她是东西方文化交融陶冶出的杰出女性;她是母亲和婴儿的守护神。"她一生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她从这些哭声中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体会到作为医生的自豪。她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母亲和儿童。她就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医生。  相似文献   

16.
崔晨 《北京观察》2014,(4):58-61
正这些年来,黄小群的作品共获得三十多项大奖,为她的事业也镶上了一缕缕金色;2005年她被评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完成了从"艺"到"师"的华丽转身。黄小群是把金丝彩砂不断创新、推向现代艺术轨道的重要人物,她始终坚持将传统民间工艺与现代美学艺术相结合的道路,这一路她走了近四十年,这一路也是她从艺人到工艺美术大师的蜕变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 2010年3月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掌声雷动。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茹克娅·托呼提第二次见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去年8月总书记来新疆接见她和其他民族团结模范时的情景还清晰如新,现在的激动和自豪更加难以抑制。茹克娅·托呼提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手中,接过"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的奖章和证书。她说:"这是至高的荣誉,我是党培养出来的少数民族干部,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赶秋”是湖南吉首、沪溪及贵州松桃一带苗族人民的大型喜庆节日活动。每年的“立秋”这天,当地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着节日盛装,男女老幼结伴而行,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传统的秋场有吉首县的矮寨场、沪溪县的潭溪和梁家潭、凤凰县的勾良山等地。 “赶秋”这天,秋场上人群摩肩接踵,四周山坡,人头晃动,苗族人民个个衣着节日盛装,放眼望去如花团锦簇,非常热闹。人们把秋板和绳索固定在一个状如大水车的优质木架上,苗  相似文献   

19.
王磊 《人权》2005,(1):34-35
什么才是幸福的生活,每个人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幸福的感觉却开始在他们的生活中慢慢充盈。下面我们截取山东省几个普通中国公民的生活状态,感受他们的幸福生活。 2004年9月15日对荷泽市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和她的银香伟业集团来说都是一个忙碌的日子。从今天开始,一年一度的收青储工作开始了。一大早,王银香就来到了收购现场,组织早已从十里八乡赶来卖秸秆的农民们过秤、编号、结算。所谓"青储"就是收购农民地里的玉米秸秆,粉碎储存起来作为畜牧小区内几千头牛的饲料。王银香说他们把这项工作当成一次战役来看待。20年来,她带领当地农民努力寻找致富的路子。如  相似文献   

20.
研究苗族史,首先就要遇到苗族的来源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又得涉及古代苗族的迁徙问题。本文就古代苗族的迁徙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今天的苗族,居住在贵州的最多;贵州的苗族,又以黔东南的最多。在云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等省也散居一定数量的苗族。这些苗族是怎样来的?在现代研究苗族史的中外学者中,有的认为苗族系源于马来人种,由印度支那迁来的。他们的依据是苗族的体貌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