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弘扬井冈山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南  肖居孝 《求实》2007,(7):76-78
艰苦的斗争岁月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作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井冈山精神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的今天,学习、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原文化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翰卿 《学习论坛》2006,(11):63-67
中原文化蕴涵着深邃的和谐精神。崇尚和谐,倡导和谐,和谐发展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中原文化精神的整体和谐、主体构成成分的自足和谐、各种中原文化构成的积极互动与和谐发展,是中原文化和谐精神的重要特征。中原文化的和谐精神是河南乃至全国和谐社会建设巨大的文化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3.
和谐与竞争:中西文化精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斌 《探索》2005,1(5):162-165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中华民族侧重矛盾的同一性,化生了悠久灿烂的和谐文化精神;西方民族偏向于矛盾的斗争性,演绎成为颇具个性的竞争文化精神。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差异是追求“仁义”境界与实现“功利”目标的差异。当代社会,应把两种文化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和谐中讲究竞争,在竞争中追求和谐。这也许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机制。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魂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重大,地方高职院校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和谐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举措多种多样,内涵极其广泛。  相似文献   

5.
薛新力 《探索》2002,(2):131-132
从重庆文化由古至今的发展过程来总体把握其文化精神,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刚勇坚毅、重义守信、团结协作、开放求新。红岩精神是重庆文化优秀精神的积淀和升华,是20世纪重庆文化精神的集中、全面、典型的体现,对推进21世纪重庆文化建设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征精神是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丰碑,70年岁月的积淀,历久弥坚。建设和谐文化需要继承长征精神,同时,长征精神也要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得到发展。二者共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持,从而达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魂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重大,地方高职院校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和谐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举措多种多样,内涵极其广泛。  相似文献   

8.
杨军剑 《学习论坛》2007,23(3):57-58
可以从主体结构、文化旅游、思维方式、区域文化发展格局、网络文化、新农村建设、文化产业等方面探讨中原文化为建设和谐河南提供精神支持,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原文化对建设和谐河南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9.
余大庆 《唯实》2007,(9):125-128
本土资源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来源.鉴真所具有的兼容并蓄、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急人所难、平等交往的文化态度,以诚感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难、夙志不移的进取信念,是我们和谐文化建设的精神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余大庆 《唯实》2007,(8):125-128
本土资源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来源.鉴真所具有的兼容并蓄、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急人所难、平等交往的文化态度,以诚感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难、夙志不移的进取信念,是我们和谐文化建设的精神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
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心理取向、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精神。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以后,国内学者围绕和谐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价值与意义、培育和谐精神的基本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推进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基本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和人才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红色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战争到和平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革命胜利和执政地位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拥有继续执政赶考的宝贵当代价值:坚持"两个敢于"、"两个务必"是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广泛团结、民主建国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政治优势,依靠群众、关注民生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服从大局,甘于奉献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罗建清 《党史文苑》2007,2(10):49-51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结晶,作为我们党培育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激励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精神动力和支柱.我们应当弘扬井冈山精神,吸取井冈山精神形成的经验,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结晶,作为我们党培育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激励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精神动力和支柱。我们应当弘扬井冈山精神,吸取井冈山精神形成的经验,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6.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戚序 《理论学刊》2006,(3):70-72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与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存在决定意识,没有和谐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就没有和谐文化的建构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它既是社会主义社会“质”的规定性的综合体现,又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有机构成,并体现着历史传承性、主题时代性和制度阶级性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因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托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把握其内在的三个维度的基本关系、建立四组重要的机制、培育五种精神支撑和形成六重社会回应。  相似文献   

17.
姜希伦 《实践》2007,(11):58-58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围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助于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8.
既然社会生活可以在相对的意义上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那么社会和谐就必然包涵着社会物质生活秩序和谐与社会精神和谐两个层面。我们所要追求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建设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要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谐精神、坚持正确导向、树立科学创新精神、丰富民族地区文化生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方面持续不断地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20.
杨善庚 《唯实》2006,(12):28-30
随着企业文化管理的兴起,以企业精神促企业发展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推崇。培育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能极大地增强企业内部的吸引力,形成企业的凝聚力。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