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是人类自古就有的理想。那么,什么样的社会才能称得上是公平、和谐的呢?不同视野的人们有不同的观点、主张,但有一点是毫无疑义的,那就是在“缩小贫富差别”、“共同富裕”成为人们共识的当代社会,能否消灭贫富两极分化、减少公民的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保证每个社会成员有大致相同的经济发展机会,一句话,即均衡社会利益格局,这是衡量一个公平、和谐社会的要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过程或现象,社会分层对社会运行和发展有何作用或功能呢?对此,社会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或争论,并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功能论和冲突论。功能论以戴维斯(KingsleyDavis)和莫尔(Vilbert Moore)为代表,他们认为社会分层是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社会分层因社会  相似文献   

3.
<正>治理问题实际上是政治学讨论得更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创新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这样,社会治理成为社会学研究的内容。怎样理解社会治理的含义呢?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领域的治理;二是社会参与治理。当然这里又有进一步的问题需要回答,什么是社会领域?谁是社会?现在我们还没有形成广泛一致的意见和看法,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在社会治理问题上,有一个问题是已经解决了的,就是对治理的理解。治理是相关各方  相似文献   

4.
人们普遍认为断臂的维纳斯很美,甚至觉得,如果她有一双手的话反而不美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几乎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断臂的姑娘呢?这其实涉及到美与真和善的区别问题。人们常说真善美是统一的,为什么在这里却不统一了呢?我们说,真善美是有区别的,而它们的统一,则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4,(2)
<正>新春梦想,是所有中华儿女在新年里的期盼。当"马上"成为马年里年轻人不可或缺的口头禅时,那么马年里,你"马上"了吗?……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一种精神境界。而没有梦想的人生注定是空虚的。梦想,就是理想。人们需要不断地追寻梦想来支撑自己的人生,使自己的理想在追寻中不断实现。但梦想又不是自私的,它与自己的家庭、民族、国家的梦想是紧密相连的,是要通过自己全力以赴的努力实践才能实现的。人活着就得有梦想。进入马年,新春福至,万象更新。有道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里,我们有梦想了吗?能否在马年顺顺利利、马到成功、具有龙马精神、做事一马当先呢?这就要看我们的梦有多大、有多美、有多远、有多么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6.
当人们用相信科学和专家的方式来看待自己造出来的神的时候,人们也会用摒弃这些大师的方式来摒弃专家。现代社会应该是由专家知识引导的专家型社会——以思考为美、以宽和为格,而不是大师们或者其拥戴者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残疾人》2006,(8):58-59
最近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聋人是什么?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真的就像自己平时观察到的那样,是不善言辞,不会说话,耳朵听不见,只能通过手语与他人交流的那种聋人吗?我们真的就像自己认为的那样,是这个主流社会的弱者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反思一下我们聋人自己呢?换一下角度去思考,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聋人自己,我觉得我们也许会发现,我们根本就不是别人眼中的那种无用的人,心智低下的人,这根本就是一种误解。聋人是什么?——是交给自己的一份试卷,而不是抛给社会的一首怒吼歌。大海永远没有平静的,天天都…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管理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重要社会建设任务,也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在这种形势下,青年工作应该如何去创新呢?社会管理创新体制下的青年参与又是怎样的呢?共青团应该怎样组织青年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参与呢?结合广州共青团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工作又有什么新思路呢?为此,本期前沿探析栏目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管理者,共同就以上种种问题进行探析。本刊将以下四篇短文,呈现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简论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特殊性 对美,人们习惯于分为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三类,实际上艺术美也是社会美,应该说是两类:社会美与自然美。 自然美有没有社会性?是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两个问题。为了弄清这两个问题,我们先从自然美的特殊性谈起,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支配自己的外部力量在头脑中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剥削阶级总是利用宗教作为维护自己统治,麻醉和控制人民的重要精神武器。宗教的本质及作用既然如此,为什么我国宪法还要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党中央还强调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项长期政策,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唯一正确的宗教政策呢?  相似文献   

11.
王智  王峰  吴嵘  王欢 《人事管理》2001,(6):51-51
又一届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毕业生就业问题又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如何化解毕业生就业难呢?笔者以为社会各方应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2.
张玉波 《人事管理》2001,(12):10-11
你对自己了解吗?你能做什么,又不能做什么?这些问题直指人的内心深处——我到底是准?在这个不进则退的职业社会里.如果你对自己都认识模糊的话.叉何谈认识社会,认识别人及施展自我才华呢?人耍有自知之明,得掂量出自己的半斤八两来——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个人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3.
李景鹏 《小康》2006,(12):32-33
近年来,制度建设问题一直是一个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确,我国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制度建设的问题,或者是面临着完善制度的问题。但是,人们不禁要问,我们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是否完全没有制度呢?如果我们去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在这  相似文献   

14.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一字之差,差在哪儿?最大差别之一就是治理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多元主体参与的基本模式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在这个模式下,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呢?换句话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在哪里?第一,多元治理主体的培育,特别是社会组织的培育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北京清河社区的实验,最大问题是社会没有活力,老百姓不愿意参与  相似文献   

15.
领导艺术,简言之是指艺术化的领导方法。就艺术而言,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艺术。这是因为领导艺术中的美,不仅有悦于耳目,更主要的是它美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这在程度上是一般艺术所不能比拟的;同时,领导艺术来自领导者,它的成功会给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带来事业的成功,因此,领导艺术中的美,份量更重,含量更大,使人感受也更深沉。那么,领导艺术中具有哪些美学因素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大多数人多年来的政治共识。人们为此提出各种各样的思路、方案、"模式"。说实在的,其中确有一些是从国外的"模式"或政治学著作中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应该认真汲取和借鉴各国的政治文明成果;但是,各国民主是内部生成的,不是从外部移植来的。我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什么呢?是中国的国情,是今天中国的政治和政治体制现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7.
“社会实践说”在中国美学界是一个很重要的流派。由于这一流派主要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早期关于“人化自然”的理论,所以他们在创立美学理论体系时,虽有不少可资借鉴的东西,但也确有许多无法克服的难点。本文提出三点质疑,向美学界求教。 一、整个自然界都“人化”了吗? “社会实践说”认为:“人化的自然”是美的唯一的自然形式。“无论哪一种美,都必须有感性的自然形式。一个没有形式(形象)的美那不是美。这种形式就正是人化的自然”。(引自《美学》第三期第17页)我认为,这种把“人化自然”看成是美的唯一的“感性的自然形式”的观点,将会遇到一个难以克服的矛盾。因为,人们会问:如果“人化的自然”是美的唯一的感性自然形式,那么,非人化的自然界有没有美呢?要说它没有美吧,那是明显的不合实际。古今中外很多美学家都承认“非人化的自然界”有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情感呢?情感是人们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就企业管理者的情感而言,至关重要的就是对职工诚挚的、理智的和无私的爱心。那么,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情感投资呢?  相似文献   

19.
人民论坛记者:有人说,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焦虑已经超越了个人情绪和心理,成为一种社会病,而我们,则是身处在一个患上了"全民焦虑症"的时代,这会给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带来哪些显著的影响?周晓虹: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焦虑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人们觉得社会转型和变迁很慢,恨不能一步走到头;认为个人生活的变化也很慢,希望能有迅速的改变,往往生出一种深切的期待,期待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状态、自己的行动发生快速转变,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会感到事物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繁复。无论什么问题,似乎都不简单。就拿经济来说吧,也是可多可少、可轻可重、可长可短、可表可里。那么到底怎么来把握比较好呢?有一个建议就是增进我们自身的综合经济思维。理解综合经济思维,得先从理解经济这一概念开始。按照正统的理论,经济是指社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