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中亚:英俄争夺之地 中亚地区,一般指在前苏联的原中亚加盟共和国基础上建立的5个独立国家所处的地理区域。这5国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它们的总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5600万。中亚地区北部毗邻俄罗斯,南接伊朗和阿富汗,西与阿塞拜疆隔里海相望,东则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与中国的新疆地区接壤。  相似文献   

2.
以费尔干纳盆地与里海为背景,对两者地理位置在现代国际贸易投资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就两者资源概况及该区域融资克服的难点提出了以地缘优势来促进中国经济崛起的建议。中国与两者的能源合作能够加快沿线区域经济合作,以资源优势开拓新能源市场,繁荣国际贸易投资,并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提供了契机,能源合作必然会成为重点发展领域。目前两地间的能源合作的法律渊源主要依靠各自国内法律制度、多边条约和双边协定或协议,存在着法律环境不良,保护力度不足,多边或者区域性的能源合作机制缺乏的短板。在此环境下,我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法律渊源的完善,一是要督促中亚各国提升法制化水平,二是要建立区域性能源合作机制,三是要推进相关BIT的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一、中乌、中印能源投资现状在"一带一路"倡仪影响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被视为重点工作,中国对外能源投资的中亚区块、亚太区块将深刻地受其影响。中亚五国中,乌兹别克斯坦油气储量丰富,铀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也很丰饶,能源行业是其重点发展产业。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以天然气为主,尤其自两大跨国天然气管道开通以来,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能源贸易额逐年增长。乌兹别克斯坦能源  相似文献   

5.
中亚地区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但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尚显不足。同时,各国对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较强的动力,有较强的对外合作意愿。而当下,中国正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合作,可再生能源合作可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重要领域。因此,中国与中亚各国应在制度建设、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等诸多方面进行战略构建,实现能源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6.
谢瓦尔德纳泽被迫辞职后格鲁 吉亚仍然处于混乱之中,2003年12 月初,立陶宛也面临总统被弹劾危 机。谢瓦尔德纳泽认为,美国方面 的支持是其被赶下台的重要原因。 其实早在1997年,美国曾明确提出 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是美国的重要 利益地区,强烈反对任何国家控制 这一地区。此后,无论在中亚外高 加索还是在波罗的海沿岸,美国都 加大了蚕食这一地区的速度和力度。 “9·11”事件后,美国轻松地 敲开了中亚的大门,实现了军事介 入中亚的战略梦想。美军先后进驻 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在此建立了准军事 …  相似文献   

7.
将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战略部署。基于“政党—国家—社会”视角,建构“整合—回应—参与”的分析框架,对H村党建引领促进基层治理蝶变案例进行分析,进而透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微观机制与动态互动逻辑。研究发现,H村党委通过价值整合和组织整合实现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凝聚与政治关系再生产,从而型塑具有责任共识的有机体;党和政府通过话语回应和行动回应,及时高效地解决群众诉求,提升政治信任的黏合度;群众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使乡村治理的主体性得以彻底激活,形成具有长效且持续的集体行动源。最终,在党建引领下,政党、国家、社会的力量均得以调动和激活,共同促使基层治理效能的转变和提升。  相似文献   

8.
治理需要政策,善治离不开对政策变化及其规律的探寻。“统—总—分”政策结构对中国自上而下政策变化及其规律产生规定性和约束力,这个政策结构来自中国独特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党中央、中央政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分别扮演“统”“总”“分”角色,在政策主体和层级上产生元政策、总政策和子政策三种政策类型,按照“有/无”程度可划分出八种政策组合。作为“统—总—分”政策结构的完全形态,“有统有总有分”政策变化坚持以顶层设计为主、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的政策风格,其政策领域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符合权力体系和发展需求之间的绝对一致性,体现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生命一体安全观”内生于自然、人、社会三者交融互动所构成的生态—生命共同体,生态安全是生命安全的前提条件和自然根基,生命安全是生态安全的表征和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与生态—生命逻辑的背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生态—生命共同体的安全和健康,导致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的双重危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生命一体安全观”为破解当代世界难题指明了出路,其价值旨归在于:一是要正确处理好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安全是生命安全的自然基石,经济发展是生命安全的物质基础;二是坚持生命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辩证统一,确保人民在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的环境权益;三是用法治和制度为建设安全健康的生态—生命共同体提供制度保障;四是保护和建设安全健康的生态—生命共同体,是全人类的伦理责任,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建共享美丽健康世界。  相似文献   

10.
工作—家庭冲突研究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工作—家庭冲突研究根据冲突的指向不同分为工作干涉家庭和家庭干涉工作两种。本研究介绍了国内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以及干预对策,评价了已有研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04,(21):20-20
2003年10月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时建议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首届峰会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同期举办。这一建议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 2003年12月17日,商务部副部长安民在国务院新闻办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国家经贸主管部门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起,每年11月在广西南宁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和商务部副部长安民向中外记者介绍中国—东盟博览会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从外交上说,我国的周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与我国有着直接领土或领水接壤的邻国,称为“接壤型”周边或“小周边”;二是“定向或区域型”周边,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与中亚四片;三是“大周边”,即“全球战略型”周边。是在分片经营的基础上,再将四片连为一体,并且向东西两线推进:向西扩展到里海与波斯湾一线,包括了中亚与中东的有关国家;向东南延伸到大洋洲,包括了澳大利亚与南太平洋岛国。  相似文献   

13.
谭璐 《前沿》2009,(7):23-25
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令人瞩目,从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次远航中国,中美便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交往。悠久的岁月里,中美关系历经风雨,大起大落,几经波折,内涵极其丰富。本文通过对1919—1949,1949—1972,1972—2009三个时期,中国和美国两大国重大事件的概述,展示了双方经过多年磨合、冲撞、从扶持、对抗走向和解、共同前进的脉络,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美关系体现了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俊  安立波 《桂海论丛》2011,(6):114-117
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社会保障领域的国际协作,一方面中国—东盟各国之间因争夺资本、市场而出现社会倾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会导致贸易冲突;另一方面该区域内跨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转移、接续难。这些社会保障中的突出问题将严重影响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进程。需通过双边、多边协议促进社会保障协作、确定基本社会福利标准、发展劳务派遣、逐步推进跨国流动人员社会保障的转移和接续等措施,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协作。  相似文献   

15.
中亚作为中国的战略边疆和美国的"危机之弧",在两国的对外战略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中美在中亚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由于政治因素、安全因素与经济因素的影响,中美在中亚存在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上的分歧。这些分歧反映出了中美在中亚缺乏战略互信。为了更好地解决中美中亚分歧,打击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改善中亚脆弱的政治经济环境,中美亟需在中亚构建战略互信。  相似文献   

16.
谢晖 《思想战线》2016,42(6):153
法律不仅是地方性知识,而且是族群性知识,这一观念是对“法律一元意识形态论”的一种否定,是以法律多元的立场开启了一种新的法律意识形态。法律的族群—地方性知识理念,为族群和地方的自治开启了法律的学理前提。地方性知识表明,地方自治主要是一个涉及区域—地理边界的概念;但族群性知识表明,族群自治又是一个必然涉及文化—社会边界的自治。这两种自治之间,有时候是统一的,更多的时候则是冲突的,因此,寻求在两者基础上构造一种复杂的自治体系,就是国家治理之必然。族群—地方性知识,及其所致的地方自治表面上是对国家统一的威胁,但国家统一可分为压制型统一和契约型统一。因此,族群—地方性知识及其必然所要求的地方自治,是推进国家契约型统一,实现国家有机团结的重要事实—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明河南省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系统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规律,为乡村振兴中"人""地""经济"等要素流动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耦合协调模型、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河南省各市乡村人口、经济、土地发展呈不均衡特征,各地资源差异较大,三方面发展进度不一致;(2)各市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空间集聚现象并不明显,没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无明显的虹吸效应;(3)各市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系统耦合协调程度不断提高,呈良好发展态势,但在时序和空间两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应从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地以特色农业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速乡村信息化建设进程等方面促进乡村各要素的融合发展,处理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各项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肖科  梁甦 《警察技术》2003,(1):22-22
2002年11月22日,我所研制的EDS—T10065和EDS—T10080两种炸药自动探测设备,在北京通过美国航空管理局(简称FAA)的生产认证。这是自今年4月份,我所安检设备在美国首次通过样机认证基础上的产品级认证。它标志着我所的安检技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安检设备性能达到世界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我所的安检  相似文献   

19.
王造兰  吴欢欢 《桂海论丛》2015,31(3):129-132
2014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粤桂两地区带来新一轮重要发展机遇。深刻理解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战略背景和重要意义,科学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的合作基础,借鉴参考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经验,为把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提出可行性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许瑾 《桂海论丛》2010,26(6):71-74
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连办六届,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合作。但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合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加强产业合作,必须创建更好的推动机制和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应加强相应的展品类别设置、展商邀请、专业观众组织等改革,搭建更好的产业合作论坛,建立日常贸易数据库等,达到产业合作与博览会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