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4,(33)
传统军营法律文化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军队发展和军人权益保障,亟须实现现代化转型。从军营法律文化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其概念、功能,进而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对现代军营法律文化建设的途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军营法律文化是军营先进文化中的一种特殊文化,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军营法律文化建设与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相互依存:军营法律文化建设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军事价值一致;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军营法律文化建设;军营法律文化建设保障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培育。  相似文献   

3.
梁旭 《学理论》2010,(23):132-133
谚语作为与人类的变迁史一起变化而来的精神遗产以及道德遗产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观,当中融合了多种多样的经验,以及科学知识等。每个民族都会产生符合自己民族历史文化、地域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社会环境的谚语。谚语中包含着一个民族的特点、性质、精神等,所以,谚语在研究和观察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迷信、风俗、制度、人情等方面都是很好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5)
军营文化作为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尤其是文化育人功能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决定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5)
新形势下,必须科学把握军营安全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充分认清军营安全文化在促进军队安全发展中的能动作用,科学有效地构建军营安全文化,大力促进部队的安全发展。在构建军营安全文化的实践活动中,要坚持教育为先,加强军营安全文化宣传;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军营安全文化培训;要坚持活动牵引,营造军营安全文化氛围;要坚持科学管理,健全军营安全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军营文化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适应时代进步对军营文化先进性的要求,必须唱响主旋律,继承优良传统,借鉴优秀文化,创新发展军营文化,始终保持军营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是文化?概括地讲,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我们每天都跟文化打交道,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成分共生的,呈现多种文化成分相融合的状态。中华文化更是如此。谈论中华文化,应认识到它其实是个大包容的概念。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界对中华文化起源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华文化并非只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千姿百态的文化群落中,军营文化以其鲜明的特色和丰硕的成果显示出了自身巨大的社会价值和活力。我们认为,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应进一步从军营文化中汲取养分。军营文化,是指人民军队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整套影响和制约军队发展方向,增强军队内部凝聚力的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军营文化是一个具有整合性质的系统结构,从范围层次上看,它既是整个军队中共有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制度体系,又是存在各个具有不同历史传统部队中的一种带有自身特色的团体意识和行为方式;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坚持把革命理论的灌输与教育方式的多样化相结合是它的显著特点;从实质上看,渗透和贯穿于军营文化的各个方面,并构成其坚实基础的就是党在军队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军营文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民族性及其现代化创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有敢 《理论导刊》2006,23(7):35-37
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源头。汉语言“文化”二宇便充分蕴涵着环境文化意义。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在独特的民族环境文化思维特质、民族环境文化价值观、民族环境制度、习俗以及行为习惯模式和民族环境文化的符号系统等方面。它是一种“天人亲和”文化模式、一种生命文化模式、一种有机精神生态的文化模式、一种不断创生的发展论文化模式。我们应吸取传统环境文化的智慧,寻求传统环境文化精神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创生的载体、途径和手段,建设独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国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内容的具有内在张力的总体性概念,它具有多元异质性、开放流动性的特征。现代性是源于西方的概念,在我国,现代性言说具有其独特的中国本土语境。当代中国的现代性面临着社会、环境和人自身的三重困境。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基本准则,以本土特色为民族场域,以和谐社会为价值目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军营文化的核心和根脉是军魂。近年来,我们把军营文化作为铸牢军魂的重要抓手和长效措施,积极探索推动军营文化与铸牢军魂有机融合的方法途径,通过文化滋养、孕育和塑造,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徐颖 《学理论》2012,(33):140-141
当前,军营文化建设水平与官兵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存在差距,军营文化建设与时代的客观要求亦不尽合拍,因此,通过突出部队特色、搞好融入和健全机制等有效措施,才能更好地使军营文化为丰富官兵生活,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都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了强调和阐述。试从国家民族的全面发展、应对复杂的世界文化发展形势、解决当下存在问题三个角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提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9,(52)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前所长陈乐民认为,文化问题涵盖面太广,真是天地间无处不是文化。若敞开来谈,势必漫羡而无所归心,说不出所以然来。所以必须加以限定。这里说的“文化”,系指关乎人类社会发展层面上的“文化”,可称之为“大文化”。至若文学、艺术乃至“饮食文化”、“旅游文化”、民风民俗之类的“俗文化”,均不在论列之内。某种世界性的“大文化”正在向我们迎面走来了。当然这是一个持续的长过程,不是可以预设哪个日子可以“完成”的。马克思、恩格斯论及各民族在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正在代替各民族闭关自守时指出:…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正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文兰 《学理论》2013,(21):211-212
节日大多起源于一个纪念日,中国的七夕节和俄罗斯的情人节也不例外,都是纪念性的节日。节日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刻录着一个民族发展的脚步。两个节日都拥有浪漫的爱情色彩,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在此,笔者就介绍这两个节日并进行比较,从中深刻地领悟到节日是民族文化传承这一道理,从而更好地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直接和民族的文化传统相联系,直接反映着理性的、实用的、人文主义的文化特征,同时也决定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本文拟对中华民族对建筑艺术的一些基本审美心理特征作一初步的探讨。第一是尺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标准即尺度,它应该是一切审美心理结构的基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了民族审美的尺度是人的尺度。李泽厚说:“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超越人间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8.
一认识亚文化,先要了解主导文化的涵义。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人类活动的全部结果,既包括精神的也包括物质的。它是包括社会成员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工作技术和生活方式,以及接人待物的礼仪、婚丧嫁娶的传统,还有更高一层次的宗教信仰、哲学、政治等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正是这一切,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和活动的基本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文化是通过社会而传播的,每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素质修养,都是他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的产物。人类之所以形成一个个不同类型的传统社会,除了种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不是一个不证自明的概念。对文化自信的考察主要涉及三重向度:一是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认知;二是对影响文化自信的社会环境的考察;三是对文化传播机制及其传播效果的分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生存理性是文化自信的理性基础,以此为基础提升文化自信的调适路径与制度规范,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培育和增强文化自信。优秀的文化和更有吸引力的文化软实力显然要比诉诸军事和科技的手段更有效,因为它是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和改善国家现实状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历史告诉我们,迄今已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纯粹属于一个民族所独有的东西。它们都已融入了许多外来文化的成分。历史又表明,同外域的异质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与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我国历史上,既有主动吸收外来文化的经历,(如汉唐),也有被迫学习外来文化的经历(如清末)。但不论哪种经历,都给我们昭示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即中国文化每一次同外来文化的广泛接触,都造成了一个伟大的文化拓新过程。汉魏几百年的中外文化交流,助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空前的盛世规模,唐代文化大量融汇了中亚、西亚和南亚诸民族的文化,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