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党际关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际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以及各民主党派之间关系上的要求和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党际关系是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统一战线的工作理念、机制和方法,对增强参政党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具有独特的作用.统一战线的凝聚、协调、沟通等功能,能协调党际关系,化解矛盾,既提高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又推进多党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际关系不仅是国家对外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全面客观地认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经验教训,对于新形势下党际关系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于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民主政治视野中讨论党际关系和谐,应该体现其时代的特征和国情的特色。本文主要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分析我国党际关系和谐原因,并以民主政治制度为中轴,对构建我国党际关系和谐的四大原则作了解读,对发展和谐党际关系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国际的关系在当代中国政党外交中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它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确立并发展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强大生命力.尽管其间存在波折,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双方关系的总脉络是逐渐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由相互隔绝走向合作共赢.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不同时期各自的利益需求,也与国际政治的演进趋势密切相关.当前,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问题正在为双方合作注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党际关系研究不能忽视其研究方法的运用。但是,当前有关党际关系的研究却没有关注这个问题。这实属当前党际关系研究的阙如。在界定党际关系的研究范围、明确其学科归属的基础上来探讨党际关系的方法论问题更加合理。以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为视角,可以从历史研究的分析框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分析框架、政治系统研究的分析框架、结构——功能研究的分析框架、角色研究的分析框架等方面来研究党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党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在新时期,要切实推进党际关系和谐,就必须从多层面探寻党际和谐的依据,全方位理解党际和谐的意义,并适时建立有助于党际和谐的科学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如何处理好党群关系、党政关系、党内关系和党际关系是任何政党政治国家必须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党思维方式的确立,对四个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做出了新的回答,即巩固和保持共产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建立共产党同国家机关的法理性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统一有序的党内关系,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党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进步为加强意识形态的融合力、亲和力和效率提供了机遇,但是挑战也接踵而来.这些因素的强烈而复杂的影响作用,正在通过各种冲撞、对立和矛盾批判性地呈现出来.全球化对意识形态最核心的方面即价值和规范有着莫测的重塑作用,从而导致规范认同性的改变,这使得中国国内规范的演变更加复杂.规范的背离已经影响到中国的社会转型,甚至可能造成现代化的断裂.中国的意识形态需要变革以对.第一,要化解社会信任危机,重塑社会信任;第二,整合社会规范,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针对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等;第三,努力建构好国家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推进积极互动的关系循环.  相似文献   

9.
周正艳 《学理论》2010,(29):167-169
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似乎可以用一个范式来概括。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各国共产党都强调和承认国际共运必须有一个领导核心。在党政合一的政治体制下,国家关系混同于党际关系,党际关系好,国家关系就好,反之则反是。中苏关系的发展暗合了社会主义国家间乃至许多国家间关系的一般范式,即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寻求援助,追随左右;实力见长,谋求平等;兄弟反目,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党际关系及其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党际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以及各民主党派之间关系上的要求和体现。当前,我们必须从中国国情、党情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党际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党际监督是特定政治体系中不同的政党之间对彼此政治行为的相互监督,其实践形态丰富多彩。中西方党际监督赖以进行的经济基础、置身其中的政治体系、体现出的党际关系及彼此的监督目的不同,但其监督途径、监督内容、监督机制及监督作用具有相同之处。通过中西方党际监督的比较可以看出,党际监督与政党制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党际监督应使执政党始终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党际监督应充分调动政党监督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2.
王萌萌  朱小亮 《学理论》2013,(19):23-24
二战之后西方一些政党为获得选举胜利,纷纷向兼容性政党转型,意大利自由人民党、英国保守党等均属此类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兼容性是我党在长期执政中形成的执政品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经验积累与创新。试从意识形态、利益整合、党员及组织结构、党际关系等方面比较兼容性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兼容性间的差异,从中发现我党执政制度的社会契合性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关系.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也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仅要"适应"更要"超越"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继承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认识的升化,是"适应"与"超越"我国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创新的重要标志,对在新的起点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卢金明  李俊宏 《学理论》2014,(8):146-147
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国传统的时间文化、空间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对传统建筑环境观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与建筑、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上,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及观点。它们之间合理、科学的联系就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下:对于中国现代建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现代中国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与繁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5.
马聪 《团结》2006,(6):23-24
马聪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撰文认为,我国多党合作政治架构下的党际关系.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间的关系,具有自身特点,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不同于他国的价值。作者认为,不论是“亲密友党”、“领导与被领导”、“执政党与参政党”。还是著名的十六字方针.虽然在某一方面表明了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关系。但缺乏定义完整性、理论延伸性,也不利于对外宣传。他提出,多党合作政治架构下的党际关系的定位与表述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党制度中不同政治主体之间作用于对方的政治作用的特点。二是体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党政治的内在本质要求。三是体现十六字方针基本精神。十六字方针是探讨我国多党合作政治架构下的党际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和起点.而其本身并非是对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关系特点及相互作用的终极概括。党际关系一般是由各不同政治主体围绕政权相互作用于对方的政治行为来体现。稳定性、和谐性、促进性就是我国多党合作政治架构下的党际关系的三大特征和特点。1.稳定性。一方面,长期共存的原则即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确定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前提下实现和确保共存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这是多党合作关系维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芳雨 《学理论》2012,(24):153-154
宗教和文学的关系密不可分。特别是基督教文学,对英国作家的影响至今犹在。宗教与文学同属于人类意识形态文化的范畴,都是人精神领域发展到强盛时期的产物,标志着人们具有了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再造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精神世界的强大能力。英国文学的观念和基督教的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读者我们也许并不笃信基督,但了解基督教对我们深入理解英国文学作品有着重要意义。文章试以莎士比亚和班扬为例,分析基督教对英国文学的影响及基督教与英国文学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7.
依据唯物史观,市场经济与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过多年发展之后,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实践性、适应性和超越性使之成为成熟的、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必将在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团结》2006,(3):21-22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党际互动宋黎明在《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撰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长期的党际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以共存、合作和发展为主题的党际互动。在初期,这种互动主要是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主动维护、各民主党派的配合而形成的。以中共中央1989年通过的14号文件和2005年通过的5号文件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党际互动主题实现了理论上的完善,并走向制度上的规范。这种党际互动不仅能促进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存在的价值回归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上,从历…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重温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的国际战略,面对我们在国际上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特殊和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一要坚持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二要坚持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主张,三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四要坚持对外党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五要清醒认识和正确对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就是我们党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条件下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