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街道经济"是现今基层政府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但这一概念从产生到发展过程无不体现出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这个概念愈发暴露出其落后性和不适应性.放弃使用这一概念,将标志着政府尤其是作为基层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职能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2.
"再论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制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和应采取的重大措施,需要在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中以准确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为前提.发展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转变"的等式说明,深刻理解经济发展方式需以深化领悟经济增长方式为逻辑起点.尽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心还在于解决经济增长问题,但它却是基于解决改革实践中的重大新问题,在尊重经济发展研究的逻辑演进基础上,注重从拓展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内涵体系入手,从更广阔的视野寻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逻辑递进与理论创新的思路,既符合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规范,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本来,经济竞争和生存竞争是一样残酷的、双重性的,既有日益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大集团、巨型跨国公司,也有大量被淘汰的中小企业和被淘汰的职工.但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和舆论界渐渐地营造了一个"竞争真好"的神话,认为竞争不仅有利于胜利者,也有利于失败者.  相似文献   

4.
刘雪颖 《探索》2007,1(5):162-164
都市圈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以及在发展中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在都市圈的形成与拓展中,事实上存在城市区域"摊大饼"和"嵌入式融入"两种模式."嵌入式融入"应该被看作主导性的都市圈扩展模式."嵌入式融入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对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体补充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理论.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重要组成部分论"是对"主体补充论"这一基本理论的运用."补充"也是组成部分,认为"重要组成部分论"代替了"主体补充论"是一种误读和误导."主体补充论"是对中共八大"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质的飞跃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基于"超金融化"的全球金融危机研究:V-R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金融化是当代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当代西方金融理论没有解构清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相对于马克思主义金融学而言是一种退步.本论文创建了分形金融学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全球的复杂经济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证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独立性和必然性.在开放经济中,金融危机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都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内因和外缘.  相似文献   

7.
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的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必须深化"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儒学复兴论"的贫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儒学复兴论"事实依据的"东亚经济奇迹",无论是在实证研究还是逻辑分析,抑或是方法论检讨上,均呈现出一种疑窦丛生的暖昧不清.而至于在理论依据上"儒学复兴论"对"后现代主义"的盲目攀附,则更是一个由于时空错置产生的怪胎.作者在厘清以上种种谬误的同时,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相关问题所持的观点与方法.最后点明,"儒学复兴论"就其现实性而言,不过是类似历史推背图的一厢情愿的憧憬罢了,而且还有碍于我们当前正朝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跨世纪迈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对"卡夫丁峡谷"跨越的设想时,较多地考虑的是如何跨越、能不能跨越以及跨越的条件等问题,并没有做出具体的实践方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仅仅标志着"卡夫丁峡谷"第一次跨越的实现,即政治跨越的实现,而经济上的跨越,既是巩固政治跨越成果的基础,又是实现文化跨越的桥梁.透视"卡夫丁峡谷"的动态变化,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是实现经济文化超越和把握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一、美国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的理论与实践 1.产业结构理论与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每一个产业都是这一再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要求每一个产业都要以与国民经济呈合理比例的速度发展,如果一个产业比重过大,就会造成剩余和浪费;如果一个产业比重过小,就会成为再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妨碍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对外经济贸易模式"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所实施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从依赖外资到利用外资再到对外投资,这一渐进的过程也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陈云同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对1958年的"大跃进"及后来的三年暂时困难时期的经济建设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我国的基本建设的流程,他提出了"要注重’有先有后,轻重结合,先后结合’"的观点;"基本建设中要注重质量,防止偏面节约"的观点;"基本建设投资要保证重点和支援农业"的观点.这些理论,对我国目前的现代化建设仍是有意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实际行动.推进福清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应该从完善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推广农业科技、推进城镇化、发展乡镇企业、创造品牌等项建设为突破口.对此,农村基层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到既讲责任,又讲科学,从而才能有效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平安浙江"建设中的"平安",是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广义"平安",其中经济和谐是其他方面发展和谐的基础.因此,建设"平安浙江"必须首先树立经济和谐发展的理念.浙江与全国英他省区相比,虽然经济发展的和谐程度相对较好,在某些领域甚至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从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看,浙江经济在和谐发展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今天提出"以人为本",虽然在字面上与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的提法十分相似,但它却是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其科学根据,是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积极成果."以人为本"是对以"非人"为本的否定和抛弃,是要强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为了人.提出"以人为本"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萦绕中国民本与西方民主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喋喋不休、纷争不已.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重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既是独树一帜的,又是自然生成的;民主思想则是西方内在民主理念的继承与超越,是以不断否定的方式演进生成的.两者貌似相同而实则神相异,其中的价值理念难以相容和共通,根本不能同呼吸、共命运.在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尤难寻觅西方民主的政治自由,人身平等和政治参与能力等因素的影踪.因此,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体系不同,前者无法向后者进行价值的对接和理念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大跃进"运动发生之国际因素论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0年代"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是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国际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对此加以分析和研究,对正确认识"大跃进"的起因和深刻总结其经验教训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奥运会过去了,下半年中国经济何去何从.众说纷纭:是短期调整,或是下行拐点,还是振荡向前?媒体在争论.学界在探讨.……  相似文献   

19.
苏联经济模式的理论出自斯大林,可以概括为:(1)所有制模式: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2)经济结构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3)经济形式模式:消费品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4)个人消费品分配模式:按劳分配;(5)经济管理体制模式:中央集权型,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只承认计划调节,否认市场调节.这些原则曾经是一些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对象.现在分别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对衍生宁波"混合经济模式"的两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的"混合经济模式"是20世纪末期形成的宁波市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它的特质既有别于"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又与"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有着内在的渊源.首先,宁波经济的发展路径类似于"苏南模式"而同源于"温州模式".其次,宁波"混合经济模式"不是对"温州模式"的简单复归,而是对"温州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