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普华,原长沙市烟草公司党组成员,副经理兼长沙市神农大酒店中方总经理。五星级酒店“老总”——这可是身份和地位的钟爱征,你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他与“阶下囚”三个字联系起来。但事实却是,他因受贿已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相似文献   

2.
谢红 《支部生活》2007,(1):23-23
算起来,王德学当环保局长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可是在2005年,他就获得一个国家级的行业先进称号——“全国排污费征收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王德学被调到思茅环保局任局长。他不是学环保专业的,对此工作不太熟悉。但是,才二十多岁就开始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他,懂得环保工作对一  相似文献   

3.
特别生日     
这一天,鞍钢冶炼设备制造厂有着39年党龄的老党员王德英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这一天,他接到了一张精美的“生日” 贺卡,贺卡上有党支部对他的祝福、政治评价和鼓励;这一天,他参加了“生日” 纪念大会,在会上满怀深情地发了言。 这一天是他的政治生日——“入党日”。 王德英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过生日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事,可是党组织给我过生日,  相似文献   

4.
在车间里,提起小张是无人不晓的。他来厂已经快四年了。工作努力,也肯钻研技术,说起来是个满聪明的小伙子。可是,有一点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自去年结婚以后,每到月底情绪就有些不高,表现出一种烦恼、急躁的样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事情是这样。小张和小刘结婚以后,两个人的感情很好,互相勉励,工作都很起劲。可是,  相似文献   

5.
周普华,原长沙市烟草公司党组成员、副经理兼长沙市神农大酒店中方总经理。五星级酒店“老总”———这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你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他与“阶下囚”三个字联系起来。但事实却是,他因受贿已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相似文献   

6.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瞿秋白被解除了中央领导职务,他非但没有懊丧,诚如他在《多余的话》中所说,反而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而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究”。他也因此而与鲁迅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知己的同志。上海的3年时光,虽然在白色恐怖的肃杀气氛中生活,可是,瞿秋白的心情是愉悦的,他终于又能“回过去再生活一遍”,读书、写作,重新感觉这“最惬意的事”。可是,当他就要离开上海,离开鲁迅,一种怅惘、寂寞的心情便油然而生了。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瞿秋白被王明一伙排挤出中央,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利用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特有悟性,开始阅读和写作。“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瞿秋白在从事文学  相似文献   

7.
“一个地区,成也教育,败也教育。”这是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原局长杨善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千万不要楼盖起来,人倒下去!”这是他在启动自己设计的教育“大手笔”——“八校联动”工程时,与市教育局分管基建的原副局长赵明堂(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的相互提醒。一语  相似文献   

8.
从1990年到1994年,短短5年间,付永隆已经完成了14年的生产定额任务。这丰硕的成果也使他赢得了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的称号。 身为四川泸州长江液压件厂齿轮泵车间钻工十组组长的付永隆十分珍惜这一荣誉称号。作为中共党员的他牢记着机械工业部何光远部长说的一句话:劳动模范应该站起来是根柱,举起手来是根梁,说出话来是颗钉……并以此来要求自己。 说起来,付永隆当钻工也是半路出家的。他没上过技校,只有初中文化,他是1984年从四川省某石油单位调到长江液压件厂的。初到工厂,陌生的工作环境曾令他不  相似文献   

9.
曹立明有个听起来挺"显赫"的头衔——绥芬河和平纪念馆馆长,但纪念馆并非官方机构,而是他个人张罗起来并苦心操持至今的一个民间展馆,所以我们这帮人很少叫他"曹馆长",更爱喊他"老曹"。"我们这帮人",指的是和平纪念馆志愿者服务队,老曹是队长。2017年,我在参加和平纪念馆举办九一八事变纪念活动时结识了老曹,并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一路跟他走到今天。说起老曹,我觉得他一个人同时拥有的好几个"身份",都很值得跟大家说说。  相似文献   

10.
李德才担任保定军分区司令员六年来,几乎天天要围着军分区的院子转一圈。他以一个当家人的眼光审视着自己这块领地。一天,他突然觉得少了个干部战士们活动的地方——蓝球场。可是在1958年,要建一个蓝球场谈何容易?不说别的,光水泥就无处可寻。他找当地政府帮忙,可当时正赶上大跃进,保定地区要上马的建设项目很多,财政紧张不说,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买啊。地方领导说:“水泥是国家的计划物资,现在都下半年了,恐怕省里也没有计划外指标,弄不好得找国务院。”这一席话提醒了李德才。于是,他立即动身去北京找毛泽东要水泥。李德才和军分区党委秘书…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廉政瞭望》2010,(10):9-9
<正>好多富人都恨我,肯定恨我嘛,本来感觉他多有钱理直气壮的,现在炫不起来了,再炫你像陈光标那样捐啊。他们有压力,看我这今天捐明天也捐,他吹不起来了。——中国"首善"陈光标"裸捐"后称  相似文献   

12.
荣书祥,一个由农村干部成长起来的现代企业家,从他那黄白相间且稀疏的头发和额头那刀刻般的皱纹中,不难看出这是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从他那伟岸的身躯和炯炯有神的眼光中,你又不得不相信这是个不服输的老人。勤思好学——“拓荒牛” 1958年,荣书祥从一个乡村干部调到万源钢铁厂,1962年充实到商业战线,走出了他那“邻水”而并无河流经过的小天地。1982年,从他被派到地区百货站任副书记、副经  相似文献   

13.
一位朋友问我:你相信今年人类面临末日的大灾难吗? 我说,不相信。 这位朋友大约也是不相信的。他很愿意听到我这样的回答。但是,他又有一点疑惑。他说:无论什么人,把他出生的年份加上他今年的年龄都是99,“九九归一”不是都要归于灭绝,然后重新开始吗?这怎么解释呢? 我算了一下,他说的都是99果然不错。我说,这是每个世纪都有的现象,从公元99年到1999年都是如此。如果这一年人类要灭绝,那么,这已经是第20次灭绝了。可是,历史上并没有到公元××99年就有大灾难的记录。  相似文献   

14.
为希望吆喝     
每天清晨6点,酣梦中的我就会隐隐约约听到一个中年男子的吆喝:“买粽子哟——醪糟汤圆——”我已把这吆喝声作为我按时起床的信号,也作为自己不敢懈怠每一天平凡工作的忠告与鞭策。这是一种传统而落后的行商方式,比坐商要辛苦得多。有一天,我在买他粽子的时候,与他闲聊起来。他说,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他就骑着这辆载有200多斤货物的三轮车沿街叫卖,估计一天至少得骑100多公里路程。我问他一天要吆喝多少次,他笑着说:“没算过,不过我一分钟至少吆喝3次。全天上街14个小时,用于休息的时间不足半小时。”我默算了一下,他一天至少要吆喝2500多次。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他说,他每一次吆喝都是极其认真、卖力的。当我问他生意  相似文献   

15.
“党给的”,这是我国人民用来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的一句话,真挚朴实,听起来亲切入耳。可是,现在有的党员干部把以权谋私捞到的好处也说成是“党给的”,实在令人不能容忍。 一次,某镇办企业的经理告诉他的熟人,他一年到头尽抽不花钱的烟,喝不花钱的酒,并得意洋洋地说:“这口福,党给的!”无独有偶。某局局长星期天开公家轿车到百里之外  相似文献   

16.
项南在花乡     
1982年6月14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来到漳平永福花乡,他对花乡的发展寄予厚望,他称赞养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他说:“这是一个好地方。我这次来主要是看花,永福的特点是花,所以我着重讲花。” 他首先从一首歌讲起。他说,有一首歌很好听,就是《茉莉花》,这首歌出在苏北,可我在苏北呆了8年,从没看过茉莉花。这里是茶花,你们介绍茶花苗就有几百万株,我过去连听也没听过,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茶花上为国家作贡献,使农民从中富起来。农民富起来了,我们非常高兴,共产党就是为了人民富嘛。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就是希望农民富起来。你们研究一下,如何搞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人家都说“汽笛一响,黄金万两”。这些年,我一门儿心思地鼓捣运输,虽说没有万两黄金,可手里也有了几万元钱的存款,这日子也过得象芝麻开花——节节高。 要说我早先日子过得咋样,那可是马尾巴串豆腐——提不起来了。我中学一毕业,也和别人一样,踩格子种地,天天泥里水里地打  相似文献   

18.
我的起跑线     
魏巍 《党史文苑》2008,(10):54-56
1937年12月,我背着沉重的行李来到山西的古城临汾。当年我17岁,这是我离开家乡郑州的第一次远行。临行前,我的良师也是我最热心的忘年朋友——一个失去组织关系的老党员黄正甫,给他的那些熟人写了信,计他们把我介绍到延安抗大去学习。可是到了延安.要找的这两个人,也许有这样那样的顾虑都推辞了。这样我就不得不贸然去闯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  相似文献   

19.
"某某领导因贪污受贿被抓起来了!"对这类消息,人们有各式各样的反应:有人痛恨——放着正道不走走歪道,该抓!有人痛心——领导走上这条路,太可惜了。也有人怀疑——不会吧,没听说他犯过什么错误,也没听说党组织对他进行过什么批评教育,怎么一下子就抓起来了呢?痛恨也好,痛心也罢,都属正常。这怀疑可就有些文章了,至少,它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领导干部在走上犯罪道路之前,他(她)所在的党组织是否已经尽到了帮助教育的责任?按说,党员犯法有个过程,往往是从思想上的演变开始的。先有了动机,尔后才会有行动。就其行  相似文献   

20.
闵良臣 《唯实》2001,(11):71-72
不知怎么了 ,2 0世纪末和新世纪初的这几年十几年 ,大家突然对鲁迅有意见起来 ,鲁迅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了。最奇怪的是有人只读了几篇胡适的文章 ,甚或在报纸杂志上看了一篇两篇别人或是评论胡适或是评论鲁迅或是评论胡适时顺带评论鲁迅的文章 ,就立即对鲁迅不满对鲁迅有意见起来。我觉得这不好。尤其是有人恐怕没有读过多少鲁迅著作 ,或者说虽然也读了一些 ,却并没读懂 ,也在那里人云亦云 ,拾人牙慧 ,跟着瞎起哄 ,我觉得这更不好。我虽然很尊崇鲁迅 ,知道他毕竟也是人 ,而人就难免有缺点。但鲁迅又确实不是一般的人 ,他的伟大 ,其实主要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