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追捕逃犯特别工作组唯一的任务是逮捕逃犯。它将联邦、州和地方执法机构的资源结合在一起,实施迅速有效的逮捕逃犯特别执法行动,围捕尽可能多的逃犯。经过精心设计和周密执行, 特别执法行动产生了较高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2.
“和谐追逃”实证考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追逃"是指公安机关通过做逃犯亲友的工作,促使逃犯主动投案,其尊重和彰显了刑法的人权理念,凸显了和谐社会视域下当代公安侦查工作的新观念。实证考量表明:过失犯罪的逃犯比故意犯罪的逃犯、激情犯罪的逃犯比预谋犯罪的逃犯、初犯逃犯比屡犯逃犯较容易实施"和谐追逃"。和谐追逃的思路是从思维观念上依靠群众来营造氛围,操作路径上依托媒体和基层组织,运用策略上排忧解难,真情感人。和谐追逃过程中涉及到对自首的认定和对过失犯罪的法定刑配置等相关法律问题。对自首的认定应补充一个可操作性的司法解释,以防止执法的随意性;对过失犯罪应配置财产刑和资格刑,减少自由刑,将有助于和谐追逃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不断深入开展的“严打”斗争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逃避法律制裁,畏罪潜逃。公安机关为追捕逃犯不懈地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一些逃犯的亲属为其提供藏身地点或资助其外逃,增加了追逃工作的难度。而这些逃犯的亲属或是受逃犯的欺骗、蒙蔽不知其是逃犯,无意中对其进行了帮助;或是明知其是逃犯,碍于情面或得  相似文献   

4.
美国追捕逃犯特别工作组唯一的任务是逮捕逃犯。它将联邦、州和地方执法机构的资源结合在一起,实施迅速有效的逮捕逃犯特别执法行动,围捕尽可能多的逃犯。经过精心设计和周密执行,特别执法行动产生了较高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5.
年年追逃,逃犯不减反增,大量逃犯在逃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临川区公安局在压力面前主动出击,经过认真调研,从2002年7月开始在全局实行责任追逃,明确追逃主体、落实追逃责任,内外结合、奖惩并重、搜追并举、常规方法与网上比对并用,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运作一年,共抓获逃犯428名(其中部督逃犯2名,省督逃犯6名,网上逃犯307名,协外追逃15名),逃犯归案率达53%,带破隐积案206起。通过强化追逃,刑事发案大幅度下降。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全局共立刑事案件2033起,比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期间立刑事案件2728起少695起,下降率达34.2%…  相似文献   

6.
跨国逃犯的缉捕和移交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以前我国多通过协商寻求个案协助的途径来进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这种协助方式日益暴露出办案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的缺陷。在此,理性地分析制约跨国逃犯追捕与移交的原因,探索相关对策,以尽快实现跨国逃犯追捕移交的法律化、制度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跨国逃犯追捕与移交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追逃对策     
逃犯,即指在逃的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在逃现象的日趋严重,给我国社会治安和公安机关的破案率带来十分严重影响,追逃工作已成为公安机关的一项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各地公安机关只有在研究逃犯活动规律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追逃对策,才能给逃犯以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8.
基于Oracle逃犯信息比对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从实际应用出发,采用了oracle的分区表、数据字典优化和数据类型的合理规划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逃犯信息查询与自动比对的管理系统,实现了逃犯信息全面管理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暴力犯罪分子因罪行败露而潜逃,潜逃的空间,活动场所都称为逃犯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范围一般都是逃犯的亲朋、好友、熟人。因为:有的案犯在逃跑前后要与亲人告别;有的需要钱物;有的需要打探风声等等。为此,公安机关在侦破反暴工作中,能够充分认识到监控逃犯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对逃犯的社会关系有组织,有措施地进行监控,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人力,制定方式方法,侦破工作将会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刑侦工作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个案件,查出了犯罪分子,却不能使其归案,致使其长期逍遥法外,继续危害社会。因此,研究逃犯的成因和特点,建立及时有力的查缉对策是刑侦工作的当务之急。 目前,全国有相当数量的通缉案犯、负案在逃犯和批准逮捕、刑事拘留、批准劳教、收审而逃跑的犯罪分子以及从看守关押场所脱逃的犯罪分子,仍在社会上继续作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各类逃犯九万余名,这些逃犯严重危害着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成因 1、流动人口的增加为逃犯提供了掩体  相似文献   

11.
逃犯多、抓获难,是严重制约严打斗争深入发展,影响严打效益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追逃工作的艰难,不少干警感到束手无策,遇到无明显去向的逃犯,发个通缉令或协查通报了事。这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三位一体”,即心、脑、机一体。是指借助公安信息平台,专心致志地浏览网上逃犯信息,心无旁鹜地死记硬背网上逃犯特征,真正使在逃违法犯罪嫌疑人有关资料入心入脑,  相似文献   

13.
以命案逃犯罗某十年潜逃轨迹为例进行研究,可发现我公安机关在追逃工作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机制盲区:贻误追逃时机;查控手段不严谨,良性机制不完善;信息化追逃意识缺失,机制缺位;逃犯心理分析缺失等。应在此基础上,从追逃的理论和实务角度对现阶段我国追逃机制进行一体化构建,如建立案发初期追逃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整体联动的协作配合机制、完善信息采集分析研判机制、完善逃犯心理分析机制、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市批捕、负案逃犯逐年增加,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据统计,我市在逃犯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1990年至1994年间的外逃人犯达290余名。这些外逃人犯不仅给社会治安造成隐患,而且滞缓案件的诉讼,影响对同案在押人犯的及时惩处。如何做好工作,遏制逃犯上升的势头,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我市批捕、负案在逃人员情况做一剖析,以期对当前的打流追逃工作有所帮助。一、逃犯活动的特点1.罪行轻重不同的逃犯活动区域各异。罪犯逃跑初期,在较重的畏惧心理支配下,频繁更换隐慝地点,流动性较大。有的流窜外省…  相似文献   

15.
抓三逃历来是严打斗争的重头戏,也是出力不出功的难项,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公安工作的发展,滞绊着公安事业的前进脚步。进人严打以来,我县下大力气很抓此项工作,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战绩。现结合所抓获逃犯,对三逃人员基本情况予以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兄弟单位的抓流追逃工作有所帮助。一、逃犯的活动特点1、罪行轻重不同,活动区域不同。罪行较重的逃犯,往往逃向距离授远的偏远地带。在他们看来,边的越远,越具安全感,越是偏远的地方,越容易隐藏。罪行较轻的逃犯,大多不会远逃,而是a近埋伏起来,《助便利条件,排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16.
逃犯移交是海峡两岸之间开展最早、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司法互助事项。《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将"逃犯移交"称为"遣返刑事嫌疑犯或刑事犯",并专条规定了"人道、安全、迅速、便利"的原则等内容,但是对其基础和核心的原则却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中国区际刑事司法互助中的逃犯移交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引渡,性质不同,但问题相似。在参照国际惯例时,既要考虑两岸在政治经济和司法制度上的巨大差异,更要贯彻"一国两制"原则,同时还要在保障人权和防止罪犯逍遥法外之间掌握平衡。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2月26日,犯罪嫌疑人罗新民到高安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投案自首。至此,公安部挂牌督办的、以涂清鹏为首的特大恶势力团伙案42名批捕案犯已全部到案。此案涉及17个罪名,有30名犯罪嫌疑人负案在逃,高安市公安局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彻底摧毁了这一特大犯罪团伙,破获刑事案件65起。在一个案件中罪名和犯罪成员如此众多,逃犯分布如此之广,案情复杂程度与侦破难度就可想而知。高安市公安局找准症结,迎难而上,积极探索,筹谋策划,攻难点,破难题,将30名逃犯全部抓获归案,彻底肃清了其罪行。我们对此案的逃犯情况及抓捕经过进行了一番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18.
网上追逃——新时期打击犯罪的锐利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打击犯罪特别是在追捕逃犯中的四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逃犯移交是海峡两岸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协助事项,《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两岸在这一方面刑事司法合作的需要。但由于该协议仅是一个框架性协议,关于逃犯移交的一些实体和程序问题未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给两岸进一步开展该项合作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一国两制"原则为基础,借鉴引渡制度中的相关原则,注意其与逃犯移交存在的不同之处,灵活地设置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两岸共同打击犯罪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20.
近期,我们组织人员采取“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市1996年以来抓获的三逃人员中抽样调查了100名逃犯,通过分析“三逃”人员在进期间的心理轨迹和活动规律,对缉捕对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一、百名逃犯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六多”:一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多,占92%;二是法盲多(百名逃犯中,知道追诉时效、投案概念及自首政策的仅有15人);三是农民多,无业人员多,占86%。四是青壮年多,占88%:五是偶犯多,占72/;六是团伙犯罪多一,k67/。另外·从百名逃犯的逃跑环节五,罪行败露内即回罪潜逃的约占15%,侦察人员调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