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宪法学教材的编写、宪法学的教学以及整个宪法学课程的建设,必须认真思考并解决五大问题: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宪法原理还是中国宪法?教学重点是基本权利还是国家制度?教学方式是理论讲授还是案例讨论?教学目标是专业培养还是公民教育?教学态度是批判还是赞美?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是宪法原理,教学重点应是基本权利,教学方式应是案例讨论,教学目标应是公民教育,教学态度应是尊重宪法文本。  相似文献   

2.
公平与法定:宪政意义上的税收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编发的一组文章,主要围绕财政宪法学的各个层面展开讨论。公共财政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和实践中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然而,从宪法学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却不多见。同时,在宪法学领域分工日益细致过程中,财政宪法学主题的提出也应时而生。本组笔谈中的前两篇论文侧重于对财政宪法学理论框架的描述,澄清了目前对该学科的误解,但作者的思考路径各有差异。第三篇则通过对预算法律说的辨析,提出预算在我国宪法中并不认为具有法律性质,但不影响其法律效力。后两篇则对税收原则进行了宪政解读,当然观点和论证有很大不同。由此,从学科到具体问题,财政宪法学的轮廓渐渐清晰。  相似文献   

3.
本期编发的一组文章,主要围绕财政宪法学的各个层面展开讨论。公共财政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和实践中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然而,从宪法学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却不多见。同时,在宪法学领域分工日益细致过程中,财政宪法学主题的提出也应时而生。本组笔谈中的前两篇论文侧重于对财政宪法学理论框架的描述,澄清了目前对该学科的误解,但作者的思考路径各有差异。第三篇则通过对预算法律说的辨析,提出预算在我国宪法中并不认为具有法律性质,但不影响其法律效力。后两篇则对税收原则进行了宪政解读,当然观点和论证有很大不同。由此,从学科到具体问题,财政宪法学的轮廓渐渐清晰。  相似文献   

4.
本期编发的一组文章,主要围绕财政宪法学的各个层面展开讨论。公共财政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和实践中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然而,从宪法学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却不多见。同时,在宪法学领域分工日益细致过程中,财政宪法学主题的提出也应时而生。本组笔谈中的前两篇论文侧重于对财政宪法学理论框架的描述,澄清了目前对该学科的误解,但作者的思考路径各有差异。第三篇则通过对预算法律说的辨析,提出预算在我国宪法中并不认为具有法律性质,但不影响其法律效力。后两篇则对税收原则进行了宪政解读,当然观点和论证有很大不同。由此,从学科到具体问题,财政宪法学的轮廓渐渐清晰。  相似文献   

5.
财政立宪主义:论题、命题与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编发的一组文章,主要围绕财政宪法学的各个层面展开讨论。公共财政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和实践中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然而,从宪法学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却不多见。同时,在宪法学领域分工日益细致过程中,财政宪法学主题的提出也应时而生。本组笔谈中的前两篇论文侧重于对财政宪法学理论框架的描述,澄清了目前对该学科的误解,但作者的思考路径各有差异。第三篇则通过对预算法律说的辨析,提出预算在我国宪法中并不认为具有法律性质,但不影响其法律效力。后两篇则对税收原则进行了宪政解读,当然观点和论证有很大不同。由此,从学科到具体问题,财政宪法学的轮廓渐渐清晰。  相似文献   

6.
本期编发的一组文章,主要围绕财政宪法学的各个层面展开讨论。公共财政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和实践中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然而,从宪法学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却不多见。同时,在宪法学领域分工日益细致过程中,财政宪法学主题的提出也应时而生。本组笔谈中的前两篇论文侧重于对财政宪法学理论框架的描述,澄清了目前对该学科的误解,但作者的思考路径各有差异。第三篇则通过对预算法律说的辨析,提出预算在我国宪法中并不认为具有法律性质,但不影响其法律效力。后两篇则对税收原则进行了宪政解读,当然观点和论证有很大不同。由此,从学科到具体问题,财政宪法学的轮廓渐渐清晰。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国《宪法》中的国家指导思想规范,符合中国宪法惯例,具备最高宪法效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宪法学发展的最新贡献,集中体现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宪治国,全面保障宪法实施""坚持依法治权,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体系"三个方面。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宪法自信。  相似文献   

8.
本期主题涉及宪法哲学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宪法学追求科学品格的展开,宪法学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宪法哲学就是其中的命题之一。不过,尽管有学者提出了宪法哲学的命题,并已有相关研究,但是依然问题重重。本期编发的五篇文章主要围绕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宪法哲学的命题、英美宪法哲学和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宪法知识的影响等展开论述。关于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前四篇论文承认了宪法哲学成立的正当性,但是角度各不相同,观点各异。关于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提出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认为基督伦理和自然法理论是宪法哲学的精神资源,有的则认为宪法哲学包含宪法的政治哲学和认识论哲学。至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宪法知识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如何深入到具体的个案,最后一篇论文作了一点探索。其实,宪法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与其说是哲学问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希望本组论文能够引起学界的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期主题涉及宪法哲学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宪法学追求科学品格的展开,宪法学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宪法哲学就是其中的命题之一。不过,尽管有学者提出了宪法哲学的命题,并已有相关研究,但是依然问题重重。本期编发的五篇文章主要围绕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宪法哲学的命题、英美宪法哲学和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宪法知识的影响等展开论述。关于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前四篇论文承认了宪法哲学成立的正当性,但是角度各不相同,观点各异。关于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提出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认为基督伦理和自然法理论是宪法哲学的精神资源,有的则认为宪法哲学包含宪法的政治哲学和认识论哲学。至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宪法知识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如何深入到具体的个案,最后一篇论文作了一点探索。其实,宪法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与其说是哲学问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希望本组论文能够引起学界的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宪法学50年之发展,自注释宪法到规范分析宪法,其方法论已经发生了具有转折性的置换,但宪法学研究之所以需要从规范分析宪法到宪法解释学,实乃规范分析宪法学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始终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张力,从而必然会导致价值性与事实性、有效性与实效性以及规范性与解释性的分离与脱节之弊.因此,宪法学研究要摆脱这一弊端,就必须从规范分析宪法返回到解释宪法之路上来,走向解释性的宪法学,这是中国宪法学发展之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宪法哲学笔谈——人本法律观与当代中国宪法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期主题涉及宪法哲学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宪法学追求科学品格的展开,宪法学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宪法哲学就是其中的命题之一。不过,尽管有学者提出了宪法哲学的命题,并已有相关研究,但是依然问题重重。本期编发的五篇文章主要围绕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宪法哲学的命题、英美宪法哲学和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宪法知识的影响等展开论述。关于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前四篇论文承认了宪法哲学成立的正当性,但是角度各不相同,观点各异。关于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提出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认为基督伦理和自然法理论是宪法哲学的精神资源,有的则认为宪法哲学包含宪法的政治哲学和认识论哲学。至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宪法知识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如何深入到具体的个案,最后一篇论文作了一点探索。其实,宪法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与其说是哲学问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希望本组论文能够引起学界的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期主题涉及宪法哲学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宪法学追求科学品格的展开,宪法学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宪法哲学就是其中的命题之一。不过,尽管有学者提出了宪法哲学的命题,并已有相关研究,但是依然问题重重。本期编发的五篇文章主要围绕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宪法哲学的命题、英美宪法哲学和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宪法知识的影响等展开论述。关于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前四篇论文承认了宪法哲学成立的正当性,但是角度各不相同,观点各异。关于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提出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认为基督伦理和自然法理论是宪法哲学的精神资源,有的则认为宪法哲学包含宪法的政治哲学和认识论哲学。至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宪法知识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如何深入到具体的个案,最后一篇论文作了一点探索。其实,宪法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与其说是哲学问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希望本组论文能够引起学界的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期主题涉及宪法哲学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宪法学追求科学品格的展开,宪法学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宪法哲学就是其中的命题之一。不过,尽管有学者提出了宪法哲学的命题,并已有相关研究,但是依然问题重重。本期编发的五篇文章主要围绕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宪法哲学的命题、英美宪法哲学和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宪法知识的影响等展开论述。关于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前四篇论文承认了宪法哲学成立的正当性,但是角度各不相同,观点各异。关于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提出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认为基督伦理和自然法理论是宪法哲学的精神资源,有的则认为宪法哲学包含宪法的政治哲学和认识论哲学。至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宪法知识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如何深入到具体的个案,最后一篇论文作了一点探索。其实,宪法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与其说是哲学问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希望本组论文能够引起学界的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宪法的实施保障问题是我国宪政实践中提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以“宪法的实施保障”为主题,于今年8月底在哈尔滨召开了学术讨论会。与会者就怎样保障我国宪法贯彻实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坚定不移地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中建立和完善维护宪法权威的长效机制,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和发展我国宪法学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创新宪法理论,完善宪法制度,维护宪法权威,充分发挥宪法在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的重要促进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的政治法律思想中,宪法思想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毛泽东的宪法思想,不仅在宪法理论上有突出贡献,而且在中国政治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在举国上下庆祝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仅就毛泽东的宪法思想略加论述,以同庆.一、毛泽东论宪法的概念宪法概念问题是宪法学基本理论问题,是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任何宪法学家都不能回避而必须首先回答宪法概念问题,毛泽东关于宪法概念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很典型,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毛泽东关于宪法概念的论述,将宪法称为国家的“总章程”、国家的“根本大法”,从而使宪法与普通法律区别开来,赋予宪法以下法律特征:第(?)毛泽东说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根本大法”就意味着宪法是“(?)法”是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17.
比较宪法学是当代宪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宪法理论与宪法实践发展的成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国宪法体制之间出现了一定范围内的相互融合的趋势,需要以宪政的开放性与多元性为基础进行不同宪法现象的比较研究。本文以当代比较宪法学发展成果与动态为基础,探讨了比较宪法学的概念、性质、体系、方法及功能等基本问题,并分析了比较宪法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主流宪法学教材深受规范宪法学和实证宪法学方法论的影响,具有一种“去政治化”的倾向:强调宪法学的自主性、纯粹性和科学性,主张将宪法研究和政治分离开来。但是,“去政治化”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规范思维和实证分析不过是一种“反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只有具备政治、法律和历史的多元视野,才能对中国的宪法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才能从意识形态的“迷思”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宪法学研究发端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朝廷政教”的关注和向往。源于西方的宪法学理论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指向、政治权力对宪法发展和宪法学研究的干预、宪法学者对宪法价值的维护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三种因素使得我国的宪法学基本范畴呈现出四种历史类型:第一类,指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在百余年的政治纷争和社会动荡中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是稳定的宪法学范畴;第二类,指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它的重要性只在特殊的历史阶段上受到“阶级性”的冲击,是相对稳定的宪法学范畴;第三类,指党治和阶级性,这是我国宪法发展和宪法学研究受到政治权力干涉而出现的特殊现象,是一类特殊的宪法学范畴;第四类,指人权,这一类宪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外延均不相同,是处于发展变迁中的宪法学范畴。  相似文献   

20.
政治性与法律性是宪法固有的两种重要属性。其中,政治性是最根本的,法律性是基本的,两者是政治性主导下的辩证统一关系。合理定位宪法政治性与法律性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我国宪法学的中国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