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加速土地流转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获取农业规模效益 ,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的内在需要。目前 ,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要通过土地制度创新 ,赋予农户包括处分权在内的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改承包制为永包制 ;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法规 ;开创土地流转的新形式 ;确立农户自由原则 ;政府搞好调控与服务等 ,以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交易成本和农地使用权流转组织形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英良 《理论学刊》2005,(10):51-53
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交易成本,这使得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效率不高。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在农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设立相应的组织形式来完成农地流转交易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在市场组织、政府组织和专门的中介组织这三种组织形式中,介于市场组织和政府组织之间的中介组织是最有效率的,应该设立多种形式的中介组织来实现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效率。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建立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的权利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几年来,北京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为基础,在制度创新上出现入股、抵押、拍卖等新型流转形式.但仍然存在着“流转后续监督不足”、“忽视农民的流转主体地位”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强化农民的权利主体地位、加强政府对农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富洲 《学习论坛》2010,26(2):59-6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着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机制不完善、流转管理不到位、流转主体不明确、流转用途不合法、流转意愿不强烈等问题。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必须加强引导,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主体,探索建立农村保障机制。要注意不可急躁冒进,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需要对包括农村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的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创新性实践。"全域成都"第三圈层的农业大县——都江堰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农村农用地流转取得成效,同时应在发展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关土地“完善流转办法 ,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 ,分析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很多土地制度改革,众多改革均以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建立产权清晰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农用耕地撂荒问题.四川省实际农用耕地撂荒率较高,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出现失衡情形.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供求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从对四川省2002-2011年的数据分析中,本文发现政府支农支出和农业各税、农民人均经营收入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以及GDP增长率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对供求作用力度不一致,导致了流转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政府据此出台相关措施使得流转市场供求回到市场预警线内,发挥市场自身配置作用,不断均衡地提高农地使用权流转比例.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这使稳定农地承包关系,发展规模化经营,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农地承包经营流转权的前提、主体、形式、融资和保障措施方面,提出进行农地的确权、尊重农户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创新农地流转形式、完善农村社保机制、盘活农地融资方式等措施,从而促进农地集约化发展,建立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9.
耿霖 《理论建设》2002,(3):11-15
本文认为对全国范围内兴起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加以理性认识。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变革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的迫切需要;是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于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我国,始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无疑,充分利用农业本身所赖以为系的农村集体土地作为应对上述现实困境的突破口可谓明智之举。近年来,国家各地政府、经济组织以及相关学者更是从实务与学理的角度就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相应探究,形成了包括转包制、转让制、互换制、股田制、土地股份制等在内共七大模式,为我国土地法律制度立法例的充实与更新以及三农问题的有力缓解提供了积极的理论进路与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的重要财产,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也是农民的一项重要的用益物权,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的隐形流转现象层出不穷,由此也产生了诸多法律纠纷和问题,不仅对农民的切身利益造成侵害,而且也给司法和行政部门的管理带来了难度,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部分市、县土地流转历经多年,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一些带有全局性的制约因素。为了推进土地流转,需要在土地承包期限、流转形式、农村保障和流转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我区在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践中,取得了可喜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流转主体的主观认识、法律依据的不足、政府作用的有限发挥以及市场化机制欠缺等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消极因素甚至会制约我区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农村的土地制度与政策是稳定农村社会的重要基础。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充分利用有限的农地资源方面已经发挥到了极限,迫切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改进,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价值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选择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完善的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是现今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任务,现行法律制度对流转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致使我国农村中普遍进行自发流转,隐形流转市场庞大。在市场资源配置日益优化的今天,如何更优质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梳理,结合实际遇到的困境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视域下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农村宅基地使用和流转都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进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制度创新,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地市场化流转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延廷 《求实》2012,(5):93-96
农地市场化流转有着保护农民的土地利益、提供土地经营的价格激励、带动其他要素投入现代农业等经济绩效。农地市场化流转机制的关键:农地产权关系明晰是其前提条件、农地价格的形成是其核心内容、有效的中介服务是重要保障。我国农地市场化流转应遵从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机制而避免农地市场化流转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贺日开 《唯实》2014,(12):81-82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缺陷。主要表现在:其一,物权平等保护原则的缺失。宅基地使用权虽已被确立为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但结合《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它并不具有用益物权的完整权能,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相比,并未受到立法的平等保护。其二,房地一体原则的否定。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农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前提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进行的交易活动。促进农地流转,是实现农地  相似文献   

20.
四川仪陇系以种养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县。GDP 构成中农业占较大比重。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料和经济资源,其利用和产出,直接关系到农村“双增”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整个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重视和开展土地流转,积极推行业主经营,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