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不是先验的,也不是南外部强加的,而是在对外部信息的理解中构建的。在一定程度上,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思想信息源的权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在于主体的理性选择。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必须首先提升党员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越南买办資产阶級的誕生过程及其特点。作者引用了許多关于越南政治、經济发展情况和法、美帝国主义統治政策的具体资料,說明在法帝統治时期的越南买办資产阶级和目前美帝控制下的南越买办資产阶級的反动本质是相同的,但其特点不一样。法帝統治时期越南买办資产阶級的特点是力量微小,未掌握政权,沒有官僚化。而目前美帝控制下的南越,則买办資产阶級力量,尤其是資产阶級的势力大大地发展了,且这个阶級同大地主阶級勾結一起掌握了政权——即吳庭艳政权。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禁区让我们继续思考自己的社会思维和政治思维的缺陷吧。今天不知为什么变得很难说出,斯大林作为个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中成长的,他是怎么样以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掌握经典作家的理论遗产的,他的文章和言论整个来说从来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框架。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时候、怎么样、为什么变形了呢?马克思主义中是否为这些变  相似文献   

4.
趣味的意味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49):89-89
稀释文化含量,强调反讽与自嘲,突出娱乐的观赏效果,提升亲民度与传播力,成就了当下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传播"主升浪"。在今天互联网时代及娱乐化背景下,文化呈现多元样并不断突出边界,信息源五花八门且不必细究出处,传播者借助光速传播至各个领域,覆盖面无限扩大,叠加、互动、反诘、追摹甚至合理想象等现象层出不穷,收效之奇,恐怕连...  相似文献   

5.
石路 《法国研究》2001,(2):118-129
西方当代婚姻家庭的演变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 1 860年开始至 1 92 0年 :家庭控制子女婚姻 ,掌握婚姻的决定权。第二个时期从 1 92 0年到 1 960年 :家庭不再掌握子女的婚姻决定权。在从1 960年起的第三个时期中 ,家庭完全失去了对其成员婚姻的控制。爱情成为组成家庭的首要条件 ,恋爱的双方注重对方的自身价值。家庭背景不再是男女结合的先决条件。法国当代家庭是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过了半个多世纪而形成的。直到二十世纪初法国的家庭模式几乎还是单一的、通过确定婚姻关系来实现家庭的组合 ,这种组合形式无一不经过法…  相似文献   

6.
戴高乐将军是西欧抗美斗争的代表人物。一九五八年戴氏二次上台之后,对美国进行的全面抗争给美国以很大的打击,严重冲击和削弱了美国的霸权控制。戴高乐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和反抗美国控制的政策思想至今仍然对法国和欧洲有很大影响。本文拟就戴高乐的抗美斗争、斗争背景及其影响作一粗浅探讨。戴高乐将军在其《战争回忆录》的卷首  相似文献   

7.
苏联高等学校明确规定了这样的培养目标:从大学毕业的专门人才应当牢固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能清楚地看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目标,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精通自己的专业。苏联有关方面认为,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高等学校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对他们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而且要把培养“具有明确的政治信念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大学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苏哈托于1965年“九·三0”事件后,开始掌握军事大权。1968年起任总统至今。在他任期内,印尼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对印尼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并引起世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9.
李志东  梅仁毅 《美国研究》2006,20(2):83-105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潮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场颇具规模、富有活力的思想运动,其主体是一群为数不多但相互联系密切的知识精英,他们有共同的世界观和一致的外交政策目标,构建了一整套政策实施原则,并以思想库为基地,通过掌握和影响媒体,创建政治行动团体,甚至参与政府决策等方式,大力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张,对美国近年来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显著影响,成为当今美国政坛上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将自身的固有思想和印度思想融合后,产生了禅宗和新儒学两种创造性的宗教思想。韩国狂热地接受了这两种思想。不过有趣的是,这两种思想的痕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难觅踪迹,而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却能够轻易找到。可以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依然保存着这两种思想的国家大概在全世界也只有韩国了。例如,现在韩国的僧侣还在沿用中国唐朝时僧侣背诵的礼法文,普通韩国人举行婚礼、葬礼和祭祀时依然遵循中国的朱子家礼。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现在在中国人身上已经很难找到这些旧习俗的痕迹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将自身的固有思想和印度思想融合后,产生了禅宗和新儒学两种创造性的宗教思想。韩国狂热地接受了这两种思想。有趣的是,如今这两种思想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难觅踪迹,而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却能够轻易找到。可以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依然保存着这两种思想的国家大概在全世界也只有韩国了。例如,现在韩国的僧侣还在沿用中国唐朝时僧侣背诵的礼法文,普通韩国人举行婚礼、葬礼和祭祀时依然遵循中国的朱子家礼。  相似文献   

12.
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分配到使用单位后,按规定起码应工作三年后才可流动,因为第一,这是青年专家为自己得以免费获得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而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第二,为了使青年专家成为具有创造思想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生产组织者,必须让他们有较长时间连续工作的锻炼。毕业生走上工作岗  相似文献   

13.
同"麦卡锡主义"一样,"自由委员会"提案是冷战前期美国社会极端反共思潮的副产品。"自由委员会"提案的出现表明了美国社会在冷战尖锐对峙时期对"思想控制"普遍宽容。从已解密的相关档案资料看,此次府院分歧的真正原因是冷战策略和职权范围之争,双方在不计一切代价反共这一基点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季诺维也夫在有关著作中正确地阐述了列宁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思想,阐述了列宁关于俄国不能单独一国取得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思想。同时提出,列宁对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最终胜利充满信心。可是季诺维也夫没有找到和援引列宁关于单独一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胜利(包括最终胜利)的最重要的材料,没有发现和论证列宁晚年的一个重要思想,即俄国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而且他夸大了列宁主义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山鹿素行在日本思想史中上承朱子学,下启古学,却仍然是一个“非主流”的思想家,这与他思想的复杂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整体而言,山鹿素行的思想主要由武士道论、圣学、日本中朝主义构成。虽然构成山鹿素行思想的各个部分都呈现出不同的问题边界,但是在他思想结构的内里显示出了对日本主体的重构意识。它具体表现为“本邦”的主体性需要“中华”予以补充,而脱离了“中华”的影响才能获得“本邦”主体独立的临界状态,这是儒学日本化日臻成熟的体现。与此同时,山鹿素行试图以“神代”论证“皇统”正当性的思想转向与日本国学思想如出一辙,是对建构日本主体性的方法论尝试。  相似文献   

16.
美国非法移民问题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70年代中后期后,它成为美国国内的热点问题。美国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治理非法移民问题的法律。利益集团通过多种方式和路径游说国会,对相关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提高了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度,为国会立法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源;一方面因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歧而严重阻碍了立法进程,降低了国会立法的效率,削弱了国会的立法权,导致国会不能及时出台有效的法律来治理非法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苏联领导人早已知道信息就是力量,因而对信息加以严格控制。报纸所能发表的文章,公民所能收看到的电视节目,和能测定社会本身的统计数字的发表都由国家来掌握。如今,国家垄断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就是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录相机已制造了一个不受检查的电影市场。卫星电视使东方集团的任何观众能收看到西方的电视频道。至于具有存储和传递信息巨大能力的计算机是莫斯科还不知如何控制的广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展开和深化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精辟论述了为什么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任务是什么,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有那些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在邓小平政治体...  相似文献   

19.
华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其治理结构的家族化 ,创业者家族能够将企业控制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家手中。至于如何才能获得并牢牢地掌握企业控制权 ,中小企业和所有权相对较为分散的大型企业有所不同。对于数量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 ,由于通过高度集中所有权从而集中控制权 ,其股份不能够多元化 ,不能吸收外部资本 ,致使多数华人企业长不大。对于所有权相对较为分散的大型华人企业 ,其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往往采用暗箱操作 ,既不具有透明度 ,也不利于吸引外部投资者 ,不但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而且由于创业者家族掌握的控制权与其所有权不对称 ,具有从事高风险投资和压榨小股东之倾向 ,此乃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20.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哲学理论和教育思想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初,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思想开始大量涌入日本。在这种背景下,杜威的教育思想也作为外来思想开始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文化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