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在发展目的、发展内涵、发展要求等方面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在发展目的、发展内涵、发展要求等方面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毛泽东发展观的若干历史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发展观着眼于国际国内各种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世界现代化普遍内涵 ,又更加注意反映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色。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 ,邓小平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中心、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等诸多方面实现了对毛泽东发展观的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4.
发展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一条主线,江泽民和邓小平在发展地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保障、发展主体、发展关键等问题上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并且江泽民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小康理论与中国传统小康思想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邓小平小康理论是对传统小康思想的批判继承——邓小平小康理论的核心概念源出于传统小康思想;它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富民强国的追求也与传统小康思想一脉相承。邓小平小康理论更是对传统小康思想的升华和超越——邓小平小康理论突破了传统小康思想片面怀旧、厚古非今的狭窄视野和僵化思维;传统小康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视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邓小平小康理论则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实现小康的根本目的;传统小康思想视礼为治国之本,邓小平小康理论则把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作为治国的基础性工程;传统小康思想只是提出了小康的目标,却没有给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案,邓小平小康理论是一个集目标、意义、条件、步骤、措施为一体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了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新的实践,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他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锤炼出的风格、所处特定历史条件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之所以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并根据新时代新阶段的新特点,进一步系统地回答了为谁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重大问题,从发展观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等方面,在继承基础上对邓小平发展观进行了重大创新。可以说,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命和灵魂。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中国政治发展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其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所做的探索不同,因而在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动力、基本途径、特征、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他们的艰辛探索,都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给未来的政治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  相似文献   

9.
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理论的坚持、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形成了独特的国家发展观。主要内容有:国家发展道路与格局、国家发展中心任务和政治保证、国家发展目标与步骤、国家发展保障与后盾、国家发展动力与速度。纵观邓小平国家发展观,彰显出求实性、世界性和前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孟立永 《世纪桥》2013,(15):7-8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党在不同时期汲取了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合理内核,又根据各个阶段实际情况,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这体现了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理论上的继承和实践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张加华 《党史文苑》2011,(4):41-42,5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国内状况和世界大势,吸收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发展观。在发展的重要性、中心、阶段、目标、步骤、动力、道路、布局上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国内状况和世界大势,吸收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发展现.在发展的重要性、中心、阶段、目标、步骤、动力、道路、布局上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与列宁主义一脉相承。邓小平不仅继承了作为列宁主义重要内容的新经济政策,诸如农村改革、市场经济、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有所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何花 《求实》2011,(11)
辛亥革命至今的近百年历史,历经了从三民主义到新民主主义、从新民主主义到传统社会主义、从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继承、发展和超越的关系,贯穿了革命和建设两个时代主题、社会主义和现代化两个发展目标,最终走向实现民生幸福、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康庄大道,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内在的逻辑演进。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也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形成、展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实现了从传统发展观向新的发展观的转型。具体来说 ,邓小平从发展的思想、理论、战略、实质、体制、目标、方式、动力、标准、保障等十个方面实现了发展观的创新和转型 ,从而推进了中国 2 0世纪末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国外经历了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注重社会发展,再到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观的历史演变后,80年代,邓小平站在时代高度,汲取世界发展观变化的精华,顺应发展观复归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趋势,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观。虽然在邓小平的著作中,没有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也没有直接系统地阐述过科学发展观,但他的发展观却集中反映在我们党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各项方针政策之中。发展观,是涉及发展什么、为什么(谁)而发展、怎样发展的理念。在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中,邓小平的发展观得到了全面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虽然未能经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没有专门论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问题,但他们的这个光辉思想却贯穿于他们浩瀚的巨著中,列宁、毛泽东根据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实践了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关于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成为我们党决策的指导思想,并见之于党的文献,付诸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9.
牢固把握发展的主旋律、制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缜密计划“三大”发展战略重点、积极倡导“台阶式发展战略”和“先富共富发展战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主要内容。邓小平发展观的历史贡献在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谋发展,把国家发展的目标定格为富强、民主、文明。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以哲学眼光,观察分析中国,思考预见国内外形势,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的发展观.它既是唯物的,植根于现实的土壤,是对中国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其规律深刻思考的产物;又是辩证的,充满着辩证思维;同时还是系统的,总是从系统的、全局整体的高度思考,处理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多方面联系的动态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